关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
2019-11-29王林桃
王林桃
(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 沂州 034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载体—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有所增长,并对企业的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会计从业人员市场仍有诸多不足,引起了会计业内、企业、政府等行业和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具有4000多万的从业人员,如此规模,只有良好的道德约束,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作用。
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求。对于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实操技能,更要有过硬的职业道德。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指符合会计行业发展方式而订立的行业公约,会计从业人员自愿接受并遵守的职业思想认同、职业道德要求、专业能力水平履职及职业责任约束等组成的有机体。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①,是与法律、法规共同组成的、具有很强职业约束力的道德要求。
会计的职业活动中,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经济个体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除了要具备本职扎实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更要具备过硬的道德素质。构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工程,能够对会计从业人员产生强大的职业约束力,增强个体从业素质,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经济体较好经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1、诚信
“人无信而不立”,信用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诚信,是经济体发展的立身之本,更是提升会计行业公信力的前提。2010年9月6日,朱镕基在调研国家会计学院时,题词“不做假账”。不做假账,这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底线,更是高压线。假账,涉及到诚信问题。现实工作中,背离会计职业道德要求,歪曲数据、不诚实做事,为了私利或者少部分人的利益而在财务上动手脚,执业不严谨、弄虚作假,违反财务制度、泄露秘密,对于财务披露弄虚作假、损害大众的知情权;甚至在遇到税收检查时,涂改、销毁会计凭证、各类账簿,逃避税务机关的核查,以实现自我的利益“最大化”;更有甚者,在面对检查、纪律机关的检查时,公然对抗组织审查,走向堕落的深渊。
2、廉洁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而言具有指导意义。现实工作中,有些会计从业人员的“三观”存在着偏离的现象,在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拜金、奢靡、享乐,奉行“人生一世,一切向钱看”,在欲望的驱使下,沦丧职业操守,挖空心思在财务上做手脚,为了满足个体的不当利益,不惜触碰法律、法规,以身犯险。会计从业人员,常与资金、财物接触,时常受到各种诱惑,如果内心没有底线,不能做到廉洁,就无法体现出客观、公正,更有可能会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犯,失信于社会。
3、自律
会计具有监督职能,不仅对财、物数据进行负责,更要对经营者负责。会计人员在实行监督职权时,要有自律意识,敢于坚持准则。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面对金钱、权利之时,不能正确地对待钱权关系,不敢把纪律挺在胸前,面对领导的暗示或者直接授意,纪律观念弱化,不敢坚持原则,甚至直接出谋划策参与到违纪违法的活动之中。
(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1、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会计从业存在门槛较低,一些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系统的培训就开始进行会计工作;而且,大多数实操是围绕记账、报账等工作展开,对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政策不能做到熟悉掌握,没有练好基本功,缺乏过硬的专业素养;另存在一些从业人员,虽然对会计基础规范熟悉,但专业知识陈旧,产生职业懈怠,不关心继续教育、不继续深造;另有一些会计人员,在深化改革中,在面对金钱、权利等各种欲望面前,不能坚守自我,不断突破底线,知法犯法,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做假账、挪用及侵占公款,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
2、重视度不够
重视度表现在会计人员自身的重视、经营者对会计人员的重视等多个方面。一方面,会计从业人员将提升业务能力的关注点放在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储备、实操能力的提升,对职业道德缺乏一定的重视;另一方面,经营者偏重于利润的实现,能节约成本、增加企业受益的好会计,而对职业道德要求则较为弹性,缺乏硬性要求和规定。会计工作具有特殊性,其广泛地接触钱、物等资料,直面权力与金钱的诱惑,过硬的职业道德素养十分必要。
3、监督体系不健全
监督包括自内而外的监督和自外而内的监督。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的法律意识有待提升尤其是中小企业、私人企业表现明显,对会计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监督机制,不能有效地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在面对利益时,有些企业选择了自我保护,审计监督空设或者不设,而规避、企图逃脱法律法规的约束。
4、工作环境复杂性
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从培养环境来看,大多数的课程是围绕如何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层面,对实操技能的提升则较少;在市场竞争过程来看,众多企业将关注点放在成本的降低、经济利益的增加之上,试图通过会计人员进行避税、逃税等行为;从绩效考核角度出发,倾向于可以‘看得见的’效率提升、业绩增加,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没有硬性指标要求。
三、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思想意识建设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是要夯实思想意识,这是发自个体的内在的自律意识,非强制性是其做典型的特征。会计工作,从小的层面来说,是关系到一个企业、单位的会计质量;从大的层面来说,可以影响到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等多方面。会计从业人员肩上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首先,端正职业态度,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操技能,培养责任心和工作使命感,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做到廉洁奉公。其次,培养职业认知,充分了解会计工作的职能、宗旨,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忠诚信仰,做到会计工作的如实反映、监督、参与管理决策的功能。再者,夯实法律法规意识,在工作中做到与人、与钱、与物、与权打交道时,浩然正气。
(二)业务能力建设
会计,作为一项有极强专业性要求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且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实现履职作用。因此,要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机制,如委托培养、定期进修、外聘讲课、同行交流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实操能力,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能做到风险防范、陷阱抵制;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岗位考察,严标准录用会计人员;要定期开展技能比武等活动,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紧迫感、提升学习力,实现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相结合,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三)监督机制建设
制度是最根本的,具有强制性。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要从内、外两个因素进行。对外,要强化审计部门的功能,从外部形成监督压力;对内,要加强从业人员的个体建设。同时,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关键岗位、关键人员融合到会计工作体系中,建设良好的财务管理文化,形成职责清晰、职权清晰、入账清晰、账物清晰的财务体系,实现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