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2019-11-29黄韬
黄韬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事后监督为主过程服务弱化
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目的是通过独立的监督检查改善和促进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内部审计一般以纠错查弊为基础,履行监督和检查的职能。内审机构主要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责,一直以来都扮演着“经济警察”的身份,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收支、工程项目、干部经济责任等事项进行审计检查,并从中发现各类问题并予以纠正。内部审计部门这种以检查方式开展的工作,往往会指出被查单位的问题,但不能改变被审计对象已有的问题,还容易受到内部其他部门抵触。鲜有内部审计为单位内部其他二级单位根据其自身需求出具咨询类服务或提供有效的建议。审计职能过于依赖监督职能而忽视服务职能,忽视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则不能帮助单位防范风险,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较难满足事业单位发展战略需求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般分为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两个部分。主要涉及业务是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和竣工结算审计等,而对于单位内部建设发展实施的重大政策审计和重点项目绩效审计涉及较少。由此看来,内部审计业务工作面依然较为狭窄,很多需要审计监督的工作并未有效的开展起来。内审工作多以静态审计、事后审计为主,缺乏事前审计咨询、事中跟踪审计服务,而且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工程审计,一般都是给出结论性的审计结果,往往不能改变被审计事项本身,难以给予被审计单位建设性的咨询建议。正因为内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很少能为单位高层管理者或是二级单位领导提供建设性咨询建议,所以内审部门依然较难在风险防控及问题解决中发挥主导作用,较难满足为单位战略发展服务的需求。
(三)审计手段有限影响职能拓展
面对渐变复杂的审计形式,内审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账户基础审计和手工审计方式,审计手段相对有限。加上工作中“人少事多”的矛盾较为突出,导致审计人员一般只能凭借自己的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机抽样进行检查,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进行工作。在审计人员编制有限、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相对落后的审计手段常常会导致审计工作效率较低,审计人员发现问题能力较弱,审计工作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日常工作尚且不能高质量地完成,内部审计就更难拓展新领域,丰富新职能,进而影响内审在单位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一)新时代赋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新的定位
2018年3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委员会设立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2018年3月国审计署发布实施《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规定》的出台为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对于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增强审计监督效能、推动工作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同以往任何时候比,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都应定位更高。内部审计应更加着眼于促进问题解决,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紧密围绕单位建设发展的重点工作,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从促进事业单位蓬勃发展的角度开展审计工作。
(二)内部审计将是事业单位有效的“免疫系统”
找问题、查错误、抓舞弊只是内审的履职的手段,真正要做的还是通过内审部门的建设性建议及意见,建立良好的机制,堵塞漏斗,做到防微杜渐,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一般都是事后监督,往往是事后发现问题进行纠错整改,此时只能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就是要求内部审计要把事后审查发现问题,前移到事前、事中进行,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提高防范重于纠错的意识。所以,通过内部审计这个免疫系统更多地在事前、事中给予相关部门咨询服务,比事后进行监督更加重要。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当重视绩效审计
内部审计不仅要监督资金合法、合规、安全地使用,还需要监督各类资金使用的效率性、效果性、经济性,即应当开展绩效审计。内审开展绩效审计,就是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规定的各类合理标准,对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独立的审查、考量、分析和评价,确认相关负责部门是否履行该承担的经济责任,是否在配置、管理、使用单位资源的时候,体现了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只有实施绩效审计,才可能更加准确、有效地对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从而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更好地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新时代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围绕单位重点工作积极发挥内审作用
每个单位在一定时期都有自身的发展建设重点工作,内部审计应该围绕单位当前时期的重点建设发展工作,就单位实施的重大政策、大额资金、重点建设项目等进行持续的跟踪监督审计。其中在经费审计时,内部审计不仅要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进行审计,还应该对经费使用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同时在此过程中做好相关的财务审计咨询服务工作。例如,近期内审部门应该持续重点关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开展情况。随着财政部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制度的建立,虽然多数内部控制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工作机制也基本建立,初步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但是,内部依然存在内控建设全员参与度不高,风险评估及管控程度有待提高,内控信息建设有待持续加强等问题。下一步,内部审计应该就这些问题进行检查监督,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有效的咨询建议及意见。
(二)适应事业单位治理环境提升内部审计地位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是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的,事业单位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和事业单位法人管理自主权是分离且统一的。前者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管理得以实现。后者则可以由内部审计通过内部监督来促使其实现。新时代事业单位应该更加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审部门地位,为内审部门更好地履职尽责创造有利环境。如公司中内审部门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或是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那样,事业单位应该学习借鉴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内审机的设置及报告机制,也探索建立内审部门直接向单位管理层(单位领导办公会或是内设审计委员会)的报告机制等。
(三)更好地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自身建设
事业单位内审部门也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机关提出的“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切实加强政治、能力、作风等方面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审计自身发现问题线索,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或改进建议的能力,从而在事业单位建设发展中更好地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