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019-11-29万璐
万璐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随着网络新媒体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思政教育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思政教育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网络新媒体环境也对学生造成了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威胁。思政教育者要客观认识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能够结合网络新媒体对学生的具体影响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消除网络对学生的不利影响,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这样,思政教育发展,学生的创新发展才能实现。
一、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一)开放性
网络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只要存在网络系统,手中有网络设备的人都可以登录到相关网站上进行信息资源的查询,同时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资源信息上传到相关网络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共享,网络资源是开放的,每一个网民都可以使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特点是突出的。
(二)参与性
在网络平台上,每个人只要登录就可以参与相关活动,对于网民而言既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制造者,网民是可以参与到网络活动中去的,网民之间可以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实现互动。网络新媒体参与性特点突出,每个网民都有选择信息发布信息的主动权。
(三)平等性
在网络平台上,每个网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网民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同地区的网民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平等地交流意见,发表看法。网民具有平等交流的权利,也有平等使用网络资源的权利,正因为这个特点,网络新媒体才颇受青年学生的喜爱。
(四)虚拟性
网络平台具有虚拟化的特点,在网络平台上,每个网民的信息都是虚拟的,不具有真实性,网民一般情况下不会把自己的真实信息放在平台上,在这种虚拟的网络平台中,每个网民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思想观念,可以进行表达,但相关内容不一定是真实的。
二、网络新媒体对学生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对学生正确三观形成造成干扰
网络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是开放的,而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很容易借助于各种手段接触到不同的信息资源。大量的信息资源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地视野,优秀的信息资源,能够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对于学生成长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网络上,存在大量的不良信息,并且这类信息的传播范围极其广泛,这类信息很容易干扰学生,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地形成。青年学生信息辨识能力差,筛选信息的能力差,这样就很容易接触大量不良信息,学生三观受到影响,这必然影响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的效果。
(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干扰
网络新媒体的互动性强,参与性强,很能吸引现代学生。正因为网络新媒体的这种特点,很多学生会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与网友交流交往,而忽视现实生活,忽视身边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学生融入把自己封闭起来,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另外,现代学生都喜欢标新立异,喜欢追求个性,喜欢毫无节制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认识,追求无拘无束的存在,而网络世界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放纵自我的空间,这样,学生也容易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把自己封闭起来,在网络世界中放纵自己的言行,学生的心理也很容易扭曲发展。不仅如此,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消极的信息也容易干扰学生的思想认识,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心智扭曲,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年学生涉世未深,对信息的劣迹分析判断能力较差,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很容易接触到负面信息,受其影响,导致性格和心理发生扭曲,这直接会影响到他们受教育的效果,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三)对思政教育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
网络新媒体手段会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产生较大的冲击。网络新媒体的信息量庞大,互动性强,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于新媒体手段获得信息,实现发展,这样,传统的思政教育媒体手段会受到挑战,教师的权威就受到挑战。借助于网络新媒体学生可以直接进行学习,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师的话语垄断权被打破,学生的信息选择价值选择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更为多元化。传统的思政教育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的权威被打破,学生有了更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学生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选择信息,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降低。如果思政教育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模式开展教育活动,必定不受学生欢迎,甚至会遭到学生的抵制,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必须要打破,思政教育改革必须要落实,教师也必须要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新方式,这样,教育的发展才能实现。
三、网络新媒体下思政教育对策
(一)针对新媒体特点开展工作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青年学生更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作为教育者,要能够认真分析新媒体环境特点,能够客观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发挥其优势,规避其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使思政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媒体网络资源丰富,功能多样,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强大的,教师要认识到这一客观现实,不能压制学生的上网行为,而只能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引导。新媒体环境具有虚拟化的特点,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环境的虚拟性,认识到网络可能存在的陷阱,避免使学生深陷其中。教育者要客观把握网络新媒体的特点,能够基于此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网络行为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师的作用,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教育环境下,教师占据着教育资源的优势,控制着整个教育活动,教育的主体作用是突出的,而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是跟着教师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但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收信息,学生已经成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样,师生角色地位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于网络新媒体手段进行各种信息的个性化选择吸收,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教师权威性受到了挑战,教育主体作用被颠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教育观念的革新。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再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教师要认识到要保障学生能够有效地接受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师生之间的地位必须要平等,实现合作。师生要能够平等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思政教育的思想引导性很强,要改变别人的思想不容易。做思想工作首先需必须要受教育者充分配合,而配合的基础是平等,是交流。青年学生对外在世界有自己的认识,教师也只有与其进行平等的沟通,亲切的交流,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也只有学生信任教师,才会配合教师主动学习,接受新的思想和认识。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 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不能一味地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了解学生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尊重学生,在学生原有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引导,进行启发,能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问题的讨论,亲切的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思政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提升。
(三)针对学生需要转变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和方式
要保障思政教育的效果,保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教育者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能够针对学生的发展实际,思想认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教育者要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需要,积极地转变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和方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各种思政实践工作的效果。
教育者要善于借助于网络新媒体手段,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要,要能够通过网络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现实思想状况,在把握学生需要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思想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消除思想方面的困惑,解决认识方面的问题。教育者要能够借助于新媒体手段,掌握学生思想引导的主动权,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思想帮扶服务。另外,要能够借助于网络新媒体手段,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能够通过交流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方法,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学校也需要加强引导业务精湛的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分享教育心得,体会,使思政教育者在交流中,在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满足学生新媒体环境下思想认识发展的新需要,促进思政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净化网络信息环境
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复杂,其中不乏低劣的信息内容,这些劣质信息对学生的心理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中,学校就要重视清除相关垃圾信息和负面信息,把这些信息拦截在外,控制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做好信息的监管处理工作非常重要,如果这个工作做不好,学生不断地接触到负面信息,思政教育的效果就不理想。筛选拦截有害信息,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判断标准,与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信息要能够坚决地剔除出去。保障网络信息环境的绿色环保,才能保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
(五)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加强网络教育阵地的建设
主流文化指的是能够代表国家意志、利益,反应整个民族意识形态的文化,主流文化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需要,能够促进整合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就需要能够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加强网络教育阵地建设。
以主流文化为引领加强网络教育阵地建设需要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学校要能够基于学生思政教育的需要,能够创建学校思政教育网站,不断丰富网站思政教育引导,保障相关内容的新颖性与趣味性。另外,要能够建立一些主题思政教育网站,结合学生某方面的需要,开展网站建设工作。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的是重要条件,在思政教育中,要重视这种网络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建设。另外,教育者要改变传统说教式教育模式,能够改变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的模式,要能够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喜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以学生喜欢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以网络为凭借,实现与学生的随时对话,这样,才能改变单调的思政教育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发展的潜能,促进学生实现完善的发展。
(六)加强教管部门的沟通把握学生的网络动态
网络环境是非常复杂的,网络信息是良莠不齐的,而学生中有很多人是很容易被不良网络信息所吸引的,针对这种情况,要保障思政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加强教管部门的沟通,通过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时时把握学生的网络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学校的政工部门要能够做好思政教育者的联络工作,能够定期把思政教育者组织起来,开展工作创新研讨会。教育者要定期了解学生的动态,尤其是要全面把握一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的各种信息情况,能够通过部分间的商讨与协作,探究解决网络行为较差学生的帮扶办法,要能够通过有效的协作帮扶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能够回归生活,回归理性。政工部门要承担起学生的网络行为的监督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保障校园网络的实名制登记,以有效的方式把握学生的网络动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引导。
总之,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也需要能够结合网络新媒体的环境特点进行创新,要保障思政教育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需要,要保障思政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先进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政教育要符合信息化环境的需要,能够始终秉着服务学生的宗旨开展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要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