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高专院校“四位一体”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2019-11-29周红艳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校园文化思政

周红艳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

一、“中国梦”是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引领

(一)“中国梦”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基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高校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思考和回答的根本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要更加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打造富有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的提出,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中国梦”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为国家输送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在推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专业技术人才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其本在于立德,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升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修养、健全他们的人格,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保驾护航。中国梦有着十分贴近于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的主题教育内容。高职高专院校围绕“中国梦”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及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势必会进一步激励青年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保证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保持一致。

(三)“中国梦”为新时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指明了努力方向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伴随着新的历史使命。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而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梦想,高职高专院校青年学生也不例外。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中国梦,把青年学生发展的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的梦想有机统一起来。实际上,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每个青年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不懈奋斗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梦”的提出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能够发挥出激励作用、导向功能,为青年大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提供强大的人生发展动力。

二、中国梦视域下高职高专院校“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的构建

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因而相对其他类型的高校而言,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更加紧贴行业,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技术应用性等特征。在“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以“中国梦”实践教育为引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行业发展,须立足课堂内外教育实践,系统构筑宣传引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系统化教育路径,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一)突出宣传引领工作,统筹课内外思政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中国梦”已成为当代中国主流话语,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依然相互激荡,面对复杂的世情、国情、社情,如何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确保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大课题。

当前,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宣传部门作为主导,整合各种研究资源、教育资源、教师资源、实践资源等,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统筹课内外思政教育,牢牢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话语权,是高职高专院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宣传部门一是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通过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等,向广大学生生动阐述“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正确认识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习了解行业发展趋势、行业企业对大学生的期待、学生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等,积极引导他们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批判、比较与吸收,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二是要加大对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监管,建好广播站、校报、校内刊物、宣传橱窗等传统媒介的同时,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注重发挥新兴宣传媒介,如微博、微信的作用,逐渐打造成为传播“中国梦”的主要阵地;三是要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总基调,统筹指导校内各部门、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等,打造高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同时,宣传部门要与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及各二级学院(系、部)统筹开展好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工作,广泛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观察社会、贡献力量,在推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锻炼本领、增长才。通过各方努力,形成宣传教育的合力。

(二)建设“大思政”课程体系,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是高职高专院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已成为时代最强音。传播好“中国梦”时代最强音、引导好学生主动践行“中国梦”是高职高专院校育人的重要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就要求必须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和功能,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建设好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首先,要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2]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立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点,在教学内容上,要把“中国梦”包含的丰富内涵、重要性及其与青年个人梦想存在交相辉映的内在关系阐述清楚,在此基础上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要求,除了完成上级部门的“规定动作”外,还要精心设计有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的“自选动作”,即注重把职业教育内容纳入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框架内,使教学内容能更“实用”“管用”,努力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方面应有的主渠道作用。

其次,要以“课程思政”为载体,积极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融合”的有效路径。传统的课程建设的目的,更多强调的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新时代的课程建设,应当更加注重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相互融合。以“中国梦”为引领,系统梳理综合素质课程、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在学生价值观培育和塑造方面的功能,推进综合素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注重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发挥各行业、企业专家以及社会各领域成功人士、基层一线优秀员工等多主体参与育人的功能,探讨以专题讲座、各类讲坛等形式,以鲜活的例子来引导、鼓励学生,在扩展其知识视野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其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实现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三)推进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是高职高专院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凝聚师生奋斗力量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高职高专面向企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的特点,注定了高职高专教育与行业企业有着更为紧密联系的特点,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更加注重引入企业文化,探索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在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都体现出“职业特色”,充分发挥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共同构筑育人的良好环境。

一是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应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特点,突出与对应行业、企业精神文化的研究,如挖掘合作的优秀企业的价值观的研究,将企业倡导的“社会责任”“奋斗意识”“创新创造”等价值观念,深植校园文化建设中,激励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创新创造的精神,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职业梦想、与助推实现中国梦等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明确成长成才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二是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高专院校要注重把企业文化中的规章制度文化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如在各实验实训场所,可参照企业要求,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尤其强化学生关于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的认知,逐渐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在进入职场前就做好适应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的心理准备。

三是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注重整体规划,尤其要充分彰显行业特色、融入职业特点、体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例如可将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道德和典型人物的成长事迹、名言警句、雕像等元素设置在教学楼、实训楼、学校公共区域等,让学生能时时处处感受到职业精神的熏陶教育。

四是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引入企业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开展、评价等环节中,校企携手打造致力于培育学生良好精神品格和职业素养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如围绕第一课堂专业学习,针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开设“企业家讲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吸收企业参与设计校内各种科技学术竞赛、技能大赛等,培育一批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让学生与优秀企业家、企业文化近距离接触,深切感受企业行业发展,树立“职业”思想,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掌握本领,为将来更好的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

(四)形成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推进知行合一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系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以培养企业一线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高专院校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前期,我们通过开展调研,发现当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在推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构建特色实践教育体系方面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等问题[3]。要统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包含专业实践和其他形式如寒暑假集中社会实践、节假日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形式,构建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实际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技术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学校层面,高职高专院校要从人才培养的全局高度考虑,总体规划、建设符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范畴。一是要建立健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与优秀企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校企合作沟通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管理,共同培养高素质、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二是要建立健全思政课程当中的社会实践(社会观察体验、主题社会调研等)与学生寒暑假集中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统筹综合利用集中与分散方式相结合,加强组织管理,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将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与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将所学所思用于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当中,引导他们结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到基层、行业企业及广大乡村,深入一线,广泛开展专业认知、社会公益、扶贫帮困活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才智,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学习实践“中国梦”的能力。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并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以“中国梦”为引导,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需要立足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特点,进一步投入精力、创新方式、常抓不懈,才能久久为功。将“中国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引领,统筹好、利用好校内外各种资源,通过构筑宣传引领、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思政教育实践路径,将“中国梦”的学习实践更好融入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践的全过程,通过这种常态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来引导高职高专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梦”的实质,并将实现“个人梦”与实现“中国梦”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校园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