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县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9-11-29潘俞彤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群众性群众社区

潘俞彤

(中共辽阳县委党校,辽宁 辽阳 111000)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全国社区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县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文化建设,凸显出了文化的魅力。为研究总结基层文化发展规律,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我们走访了刘二堡、首山镇的13个社区,结合我县以基层群众文化为代表的文化建设成果,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社区文化现在与成绩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乡镇的文化主管部门能够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作为,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各乡镇对基层文化建设加大投入,文化设施逐步改善,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丰硕。2013年开始用三年时间13社区都建了社区书屋。社区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基本建设到位。若干晨晚锻炼点和健身场馆分布各个社区,使大多数群众有场所学习文化,有场所交流娱乐,基本满足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

(二)社区有固定的文化队伍,文艺团队日趋活跃。社区各类文化队伍不断壮大,优秀民间艺人不断涌现,如大鼓艺人齐盛龙等。各类原创作品悄然兴起,如油画作品《石阡会议——红二、六军在贵州》入选由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美术作品展,油画作品《老伴》入选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油画展,以上两幅作品均为辽阳市唯一入选作品。快板书《化鹤成仙》入围中华颂第七届全国戏剧小品曲艺大赛,并于2017年11月在北京展演。

(三)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不断增强。借助载体,构建平台不断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我县多次举办全民读书节,评选“书香门第”和“四佳人物”(最佳读书人、最佳出书人、最佳藏书人、最佳写书人)。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广场舞秧歌大赛、槐花节、梨花汇定期举行,县文化馆积极开展文化指导派专业人员下社区对群众文艺骨干进行专业培训,极大地促进和激励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从整体上提升了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水平。

二、我县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认识有待提高。从当前来看,我县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重视度方面还要有待提高。有些人在对待文化认识程度上还存在被动的想法。有的认为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是文化部门的事,与群体活动和自身无关,积极性不强,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存在抵触情绪,工作创造性不够。还有就是从我县的社区参与者的成员来看,一小部分是退休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所以导致兴趣热情不高,由于长期兴趣不同导致很难融进一个圈子里。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我县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推进的力度。

(二)投入有待加大。要想搞好社区文化建设,首先就需要资金的投入。但是因为社区文化属于一种自发性的社会组织,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这也使得资金到位相对困难。从资金扶持看,我县财政对社区群众性文化工作的资金投入还有些不足,导致一些文化工作难以开展。有些社区硬件设施不到位,缺少固定的文化场所,导致大型文化活动开展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社区文体活动没有专项资金,有演出的时候都是从个人手里齐钱,导致有些人不理解或抱怨,使活动开展起来总是遇到一些阻碍。由于资金款项不到位,我县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总体上呈现层次低、规模小、内容老套等问题,没有形成有特色、有内涵的社区文化。

(三)基层社区文化队伍有待加强。目前来看,我县社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难以适应当前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百姓经常有看着不解渴,不够劲等情况。大多数社区在人员配备上不足,少数社区虽配备了专人,但大多数都是出于兼职身份,缺乏精力组织开展社区的文化活动。还有社区文化工作人员由于都是因为兴趣爱好来参与,自身并不是专业的文化者。所以他们在开展活动时会面临业务不熟练、不精通等现状出现,导致社区群众性文化阵地和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社区在组织节目或演出时因为没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所以大多数都会外聘,不仅耗费资金也会导致演出节目质量不高,制约了社区文化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文化队伍大多是退休人员,新人少,尤其是青年人寥寥无几,使得文化整体队伍老龄化严重,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四)文化活动内容单一,范围辐射面小。社区中老年文体活动,主要依赖于离退休人员以及无工作能力老人这些群体,他们的活动内容都是社会上流行的秧歌舞、广场舞、象棋比赛等,所以社区要采取对老年娱乐活动多组织、多帮扶等做法力所能及地组织开展一些小型文体娱乐活动。但由于室外没有固定又宽敞的场所导致很多活动往往都是在室内简简单单的举办,缺少户外的一些大型演出;社区之间的双向文体互动活动也很少开展,提高缓慢,活力不足。

(五)设施有待利用。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发展不平衡,且文化设施档次低、功能少,活动场所面积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另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没有较好的发挥一些闲置但可利用的基础设施。剩下的一些公共场所虽然有免费开放的,但是活动内容不吸引人,导致这些场所利用率低,前来观看的群众数量也少。

三、建议与对策

综合上面的几点原因,结合我县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现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乡镇百姓的文体爱好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是我县创建和谐文化的主旋律。

(一)强化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传扬形式,也是社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和谐社区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县政府部门要对文化社区建设工作重视起来,因为这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内容。相关负责的党政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将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我县整个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形成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二)落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我县各乡镇的社区文化考核机制,通过相关评比表彰设为“优秀、合格、较差”三级标准。针对等级评定标准给予三个档次奖励标准,通过这种社区竞争与扶持机制充分调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财政局给相关负责部门建立一项文化专项资金,对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奖励,设置一、二、三等不同奖次,把优秀的作品推送到市级、省级,给予一定的认可度和信心。使得更多人愿意参与我县社区文化建设中来,推动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步伐。

(三)建全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发展机制。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制定社区文化建设相关制度,采取激励措施,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充分利用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免费开放。将可利用资源整合起来,解决场地不足以及闲置空间不被利用等多种问题,达到资源再利用,这也不仅可以节约资金也可以提高文化社区质量。通过这种做法在每个社区新建或改建一个综合文化活动小广场,满足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需要。

(四)创新乡镇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形式。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应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在开展适应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外,也要设置一些适合少年儿童的课外活动内容,像课外读物、美术、书法等。还有一些乡镇由于留守儿童较多,所以在社区成立了“亲子之家”,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这些举措都是值得借鉴的。在具体活动上要根据需要,联合各乡镇社区文化者每年适当开展几次大型演出活动,把好的演出采取“推出去、送出去、走出去”策略,给当地一些企业或者当地办事情的人家赞助演出,充分调动文化社区的活力。

(五)提高社区文化人才服务水平。针对社区现有的一些有潜力有发展的人才进行培训,提高社区人才质量。通过提高这些基础条件好的人才,来带动整个社区文化队伍建设。这样既可以省去外请老师的资金,同时也能更加方便社区业余文化水平质量提高。此外还可以选聘一批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又热心社区服务工作的人才,担任社区文化活动辅导员,负责组织、指导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从总体上提高社区人才服务水平。要鼓励学校、院团的文化人才,深入社区,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模式,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猜你喜欢

群众性群众社区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多让群众咧嘴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航空工业昌飞兴起群众性太极健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