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特色小镇开发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9-11-29袁力波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建设

袁力波

(苏州西部生态城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63)

一、特色小镇的现状

(一)特色小镇的数量增长较快

我国从2014年提出建设特色小镇这个概念起,特色小镇的建设数量不断增长,从2016年7月开始,我国财政部、住建部、发改委从开展培育特色小镇的工作以来,住建部公布建设的特色小镇已经达到了403个,各省公布的特色小镇已经达到了979个,现阶段市区级的特色小镇也在不断地创建特色小镇,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地攀升。

(二)主导产业类型比较丰富

现阶段我国住建部划分特色小镇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业发展型、商贸流通型、历史文化型、农业服务型、民族聚居型等,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因此特色小镇必须首先要将特色产业进行明确的定位,例如外形特色、服务特色、环境特色等都属于产业特色,我国可以将特色小镇划分为以下几类:历史文化型小镇、制造业产业小镇、自然型小镇、农业产业小镇等。

(三)建设涉及到的主体较多

参与建设特色小镇的主体较多,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运营商、政府、设计规划者、开发商、投资人等。建设特色小镇有比较复杂的内容,一般包括了建设基础设施、开发一级土地、开发二级地产、建设园林绿化、开发特色产业等,在开发和运营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参与的缓解也较多,主要涉及到的企业包括园林企业、房地产企业、基建企业等。

二、特色小镇开发模式——以PPP模式为例

(一)PPP特色小镇开发模式的意义

1、政府的财政负担得到了减轻

特色小镇采用PPP的发展模式,可以改变原来政府自建模式资金全部由政府负担的现状,在建设期间的资金支出也得到了减少,可以对政府短期的资金压力进行缓解。同时通过PPP模式也可以激发出民间资本的多里,对社会资源可以起到整合性的作用,能够挖掘出更多的建设和运营社会资本的先进经验。

2、风险得到了分散和降低

采用PPP模式后,可以有效地识别和分配建设特色小镇的项目风险,减轻了政府部门单独承担项目的额风险,为建设特色小镇营造出一个公正、公平的良好环境。同时在设定项目合同过程中,PPP模式可以通过灵活的调价方式来规避潜在的市场风险,这样特色小镇的建设项目可以根据市场变化适当的调整价格。

(二)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的可行性

1、丰富的经验

我国从2014年以来在全国范围之内,已经广泛推广几百个PPP项目,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牵头下,建立起了PPP的示范库和项目库,并不断地总结出了全国PPP项目的先进经验。在各个省市内部也已经设立了PPP中心,定期开展了PPP项目的培训会以及经验总结会议,为实施PPP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

2、企业参与比较广泛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PPP项目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参与PPP项目的主体也越来越广泛,具体包括咨询机构、设计院、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这就为开展PPP项目打下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各个企业机构的配合下,促进了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的稳步前进。

3、法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

我国从2014年以来,财政部、发改委正在规范和全面推广PPP模式,鼓励采用社会资本和政府合作模式,激发出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国务院在2017年将PPP条例纳入到了立法工作的范围之内,因此可以看出相关PPP政策、法规的出台为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提供而来成熟的法律法规环境。

(三)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的建议

1、识别特色小镇PPP模式的风险

特色小镇中应用PPP模式具备一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识别其中存在的风险,在对风险进行识别之后,需要量化风险,对PPP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特色小镇的政治风险和需求风险进行重点的关注,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特色小镇的发展关键是特色小镇的稳定需求和长期性,要识别需求风险,由于现阶段一些特色小镇应用PPP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政策变动性较大,需要考虑政策性因素对PPP模式的影响。

2、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升操作的规范性

一些特色小镇由于应用PPP模式的时间还比较短,有的利益相关主体对PPP模式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从业人员中存在着PPP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PPP人才,相关利益主体也要加深对PPP模式的正确性认识,这样就会有效地避免由于认识PPP模式不到位所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

3、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我国需要加快PPP的立法,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多个部门监管出现的操作混乱或重复的问题出现,在立法中要明确PPP的权利和义务,对操作流程要予以明确,也可以有效的解决操作PPP模式的特殊性与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土、国资等法规不相容的问题。

三、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特色小镇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出以下对策:

(一)提高特色小镇的创新能力,深挖小镇的文化底蕴

特色小镇需要加大创新的力度,对项目机制进行创新,把握好发展时机,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拓宽特色小镇的产业链。由于发展特色小镇的理念对可持续发展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特色小镇需要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挖掘出来的文化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去,这样特色小镇的文化资本存量也会得到提高,逐渐成为特色小镇自身的品牌文化。同时也要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加大对特色小镇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特色小镇的魅力所在。

(二)转变政府职能,重视企业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政企联合、企业主导、政府主导,为了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出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坚持市场为主体,政府以及企业为辅助,并激发出特色小镇内在的发展潜力。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现有的职能,要强调特色小镇引导性的作用,更多体现出特色小镇的公共服务作用,减少一些政府不必要的干预,在资源配置中要充分地发挥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三)充分发挥出特色小镇的文化优势

传承是特色小镇之的主要特色,重点并不是扩张,因此首先特色小镇在发展建设中需要思考和平衡资本投入和技术注入。资本和技术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来说,在很多情况下是一把双刃剑。很多特色小镇寄望于大地产商和所谓的文化投资基金通过上百亿的大资本投入,并建立起“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发展观念是产生在前三十年的制造业经济和房地产经济。然而在生态敏感性高、预期回报期长、产业分工纤细的乡村建设中使用这种“工具”,很难解决“活化”和可持续的问题。例如欧洲的小镇不仅注重活化,而且注重活化中的迭代。所谓迭代,就是减弱外生经济对本地经济的破坏和扭曲,尽最大可能突出和传承本地的比较优势。

(四)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的融资方式有运作周期长、投入资金较多的特点,因此是很难实现完全的资本化运作,在实现特色小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融资方式进行升级,采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例如适当的引入社会资本、公私合营、金融机构资金等。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地方政府制定出相关鼓励性的政策,这样就可以缓解社会资本进入的阻力,调动起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来建设和运营特色小镇。

其次,地方政府可以鼓励特色小镇通过发行项目建设债券的方式来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这样就可以拓宽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

再次,建立起融资机构,在特色小镇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引进专业人才,这样才能提高特色小镇融资的专业化水平。

(五)不断拓宽产品市场,推出配套扶持政策

在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要对品牌进行创新,将网络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网络虚拟市场,搭建向上市场的交易平台,对市场的秩序和发展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也要对传统的实体交易平台进行完善和维护,不断丰富其功能。

政府部门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的推出各项配套的扶持政策,例如可以通过发展特色小镇周围产业来带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一些新兴和创新型产业要提供一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提高特色小镇的整体竞争实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其中应用PPP模式来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是具备一定的意义和可行性的,因此特色小镇的建设者和当地政府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来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这样才能促进特色小镇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建设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