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刊媒体的传播创新和模式发展
2019-11-29
1 科技新闻与科技报创新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是很迅捷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快速高效的传播和多样形式,导致了信息的增量性和短快频性,人们在获取信息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筛选,对于自身感兴趣的方面有了更主观的决策。科技报刊媒体要更多的是结合互联网的环境,去构思如何有效的发掘用户和获得大众更全面的认知,对科技领域的知识点做到普及和传递,从而去发掘触点。
科技报刊本身具备特有的严肃气质,在传统媒体日趋转变的氛围中,更应该主动地去尝试和摸索。让严肃变得易接受,让严肃变得有趣点,让严肃变得更实用。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科技报刊及媒体更应该为科学和技术开拓新道路,通过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及表现方法来达到易显趣的效果(易是好理解,显是多平台多形式传递,趣是要在部分内容上面做到有趣生动),从而让人们在信息群中能够快速的了解和辨识。
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短视频、微博等互联网平台,要通过使用成为科技报刊媒体的传播矩阵。通过对栏目的细分和深划,结合各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倾向点,来进行内容的精简和调整。同样的主题要投放不同的平台就需要不同的传播方式。例如微信公众号版面定位事件解析、热点跟报、科技延展、生活频道等多个板块;可以保持科技报刊一致的表现形式;今日头条多以新闻快讯短资讯为主,就需将长篇内容进行精简,结合实事打造爆文、热文;抖音视频则为新兴互联网热款平台,是突破了原有文字形式的表现手法,通过短视频的传播来实现内容的分享。这样就需要将内容结合趣点及短视频的表现形式来进行传递。
2 基于互联网的科技媒体融合
互联网本身即是科技研究成果的产物,是科技与生活相运用结合的新媒体。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同时,去搭建起社会人文科学等诸多方面的桥梁,同样,身为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记者,我们必须要培养敏锐的捕捉力和转化能力,通过对互联网平台工具的灵活操作运用,通过采集和整理文字内容,转化适应于媒介传播的传输方式。科技传播在让大众认识和接受的同时,更应为社会公众带来创造和创新的价值解读。而科技报刊媒体所行使的义务,恰在此中。
身为媒体人,我们更多的会习惯于自己传统手法和思路,拓展的途径在初期的改变过程中总会显得格格不入,就如同我们的思想长期凝结在一个频道里,忽然的转变便会产生短期频率的波动,个人如此,企业如此,行业亦如此。适应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介入某种媒体传播之前,要通过使用和观察来获取用户的群体年龄、使用频率、区域特色、文化归集等数据信息,从而定位对该媒体传播时将使用哪种形式的表现方法。例如现在短视频媒体的迅速崛起,也表现出人们生活节奏的高频快,没有大量的时间来获取信息。所以在这类型媒体的传播上我们要做到内容精简和丰富多样以及专业化。同时,抖音和快手视频同为短视频媒体的翘楚,当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两款App的用户群体是有区别的,快手是面向普通人群的记录和分享生活为主,它的门槛相对较低,想拍就可以拍,对用户表达的内容不会有太多的限制,它的内容相对较为杂乱,涉及用户群体相对在二三线以下城市较为集中。没有太多的渲技和拍摄技巧,内容相对偏低端。抖音则恰恰相反,其在产品定位和传播过程中,更多的是品牌辨识度、专业化;拍摄的内容也相对不太接地气,但是在观赏程度上会有很大的超越。这就好比东北二人转和春晚小品,虽然都以娱乐传播为导向,但途径方法就不尽相同了。故而我们需要因产品制宜,开发和订制符合媒体本身的融合模式。
3 互联网、人工智能对科技传播新业态的影响
正如市场经济体系中缺少的往往不是资本,而是引导这些资本流向合理项目的中间人。以往的时代,生态信息闭塞,交通运输落后;随着近年来社会体系的逐渐完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更多领域里开展了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这也使得人工智能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发展迅猛,已经融入和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多种场合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智能停车、智慧超市、城市一卡通、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等金融领域、第三方云服务器计算等;社会化智能工程的愈发抢眼,会使得在创造和创新领域投入的人力资金资源等愈发庞大,从而进入一个良性的科学研究环境。其实对于我们科技报刊媒体来讲,这是一种良性的媒体氛围。当大众的生活场景中无处不见地充满了科技成果和科技应用,当医疗金融社会等无处不包含科技的时候,我们自身对科技的认知度和兴趣感就会加强,科技不会变得很高大上很不可触及,而是和我们周边一切事物息息相关的存在,于是科技报刊媒体所报道刊发的信息资讯,也将会得到与之更多的阅读和深究。与现有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环境达成一种交互的状态。
现今,中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活动中心,在世界科技领域的位置也有明显提升。然而纵观全球同业态下的竞争力,我们还是略显薄弱和非突出化。虽然同类比的刊物及学术期刊得以蓬勃发展,在规模及数量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在社会体系下的表现力也较之前在数据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深究其发展细化我们就会不难发现,我们所做的大多并未有自己独有的特色表现,从内容的精细程度到创新的理论和观念,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身为科技报刊所承载的使命和工作,除了我们努力发掘和编辑更好的学术理论知识观念之外,更要有一种强烈的意识,一种树立民族刊物、树立民族科技报刊形象的责任感。在相关领域及相关体系中,我们一直存在缺乏原创性独立性的自主品牌观念,在前期观点的树立和内容的精化,到后期原创性的发掘和深究,要让中华之学术,中华之创新有一方可以施展自己之学识的沃土。从社会层面的鼓励和支持,到学术文摘的采集工作和汇总跟踪,我们需要做到精细直俗,做老少皆宜俗雅共赏的报刊。
加强突破科技报刊媒体的功能性和品牌度,通过统一化、联合化、多元化、立体化等多媒体途径经营,加强科技期刊内容与经营的组合联系,通过内容资源的多媒体整合,去实现信息利用价值最大化,加强科技报刊品牌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增强科技报刊的活力,在各个传媒领域里充分利用自有资源进行调度。同时,投入加强在数字化业务上面的力度和进程,开展和建立科技信息资源的整体数字体系,将高质量的科技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分析工具和信息管理模块整合到一起,使产品具备科技信息的查阅、检索、存储、分析、评价、参考优化发表等多重性功能于一身,树立起完备的数字化体系。同时开展电子期刊的同步或细分工作,扩大发行业务和市场占有率。提升自身品牌的曝光度,通过多个层面来达到内容丰富、功能强大、创意十足、专业知识全面的品牌形象度。
4 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
在媒体形式多样化、产品多元化的时代面前,人工智能大有超越人工的趋势。包括我们的编排采集校对工作,也将逐步被智能化的高效率所替代和省略。人工的意义何在?身为媒体人在浩瀚的资源库下显得势必越来越没有优势,我们的工作如果依然维持在固有的工作环境中,将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改观。在资源整合和大数据时代,我们要勇于拓展自己的思路,打开思维,以人工智能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载体,而不是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来打造我们的思维。首先这个主次的关系一定要搞清楚,再智能的系统和媒介也需要一个框架结构来作为引导,而我们的工作重心势必要朝着这个方向行进。这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和定位,身为媒体人在提升自身内功的前提下,更多的是要面对这个现实从而做出改变。将来的时代不缺的将会是媒体人。智能传播为我们带来了不可或缺的好处,以至于我们都会变得慵懒和懈怠,人性本具备享受的潜能,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更迭往往都是在挑战以后实现的蜕变。身为媒体人的我们及整个行业该如何面对信息时代的改革,才能不被市场所驱逐,实现顶峰的支配。这是行业内与行业外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科技报刊媒体的传播创新和模式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环境互联网环境公众的生活环境所需,我们只有为更多的市场提供更大的能量,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