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科技记者的创新与坚守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科学素养科普

1 互联网时代科技信息传播特点

1.1 快速、海量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非常快速,尤其是在移动发布渠道广泛应用的今天,每个人面前都有一部“麦克风”,一项新的技术、一个新的名字甫一面世,就会被挟裹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传播,以至于人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其来龙去脉时,其媒体信息甚至在商业推广方面的利用已经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如纳米、引力波、区块链等技术,当公众还不了解其应用原理和适用范围等内容时,这些名词就已经被一些商家应用在商品名称中高价叫卖,宣称已经应用了该项技术。一些个人和团伙,则开始利用“区块链”等科技新名词,为自己从事的传销、非法集资等不法行为进行粉饰、包装,充满了隐蔽性和迷惑性。

1.2 真假难辨

由于科学技术的深奥性、专业性和枯燥性,大众往往很难深入了解其原理并分辨其使用领域,很容易相信网络、自媒体等平台上各种信息的传播甚至煽动。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公众号、机构往往就是利用了这种状况,通过惊悚的标题、危言耸听的文字、拼接的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伪科学知识的传播,以此吸引眼球、牟取不正当利益,造成社会恐慌等不良后果。这些内容多集中在食品安全、医药医疗等方面,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非常容易吸引人们的关注。

1.3 传播快、危害广

互联网时代,公众既是海量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传播者。面对一些耸人听闻的伪科学知识,普通受众缺乏分辨能力,往往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如曾在网络上快速、海量传播的“塑料紫菜”“塑料大米”“棉花肉松”等所谓有图有真相、有视频有真相的信息,让很多人信以为真并纷纷转发,加剧了谣言传播的危害性。这些谣言严重破坏和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社会秩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

2 互联网时代公众科学素养现状和提升途径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显示,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根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较2010年的3.27%提高近90%,超额完成“十二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5%的工作目标。

但是,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面对该现状,科技记者作为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的重要力量,该从哪方面着手,促进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呢?

2.1 加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青少年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科技记者可以利用媒体平台和丰富的科学资源优势,与中小学校联合组织开展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专家学者进校园等活动,向同学们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身边小发明、机器人比赛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促进青少年树立科学思想、增强科学精神。少年强则中国强,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可以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如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山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从2017年底开始举办的山西首届青少年科普征文大赛,通过进校园开展科普作文培训等宣讲活动,吸引全省2 000余名中小学生报名参赛,对全省青少年来说,是一次效果良好的科普教育实践。

2.2 推动农民科学素质广泛提升

与城镇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相比,占全国总人口70%的广大农民朋友因受教育程度低、视野狭窄、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单一等因素,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科技记者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关注农民群体,要借助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粮食日、健康中国行、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等活动契机,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朋友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朋友对科学知识的迫切需要,写出带着泥土芬芳、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山西省科协、山西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组织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等活动,曾多次深入农业高校、县区等地,举办农药、化肥、种子、地膜、农机惠农活动。通过媒体广泛宣传,农民朋友可以选购到质优价低的农资产品,享受到农业专家的免费技术指导,还能享受到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

此外,科技记者还应承担起推动城镇劳动者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的重任,积极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升。

3 互联网时代科技记者应如何提升专业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习近平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内涵丰富,高屋建瓴又切中要害,严厉深刻又语重心长,非常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科技记者。科技记者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促进能力提升。

3.1 加强学习,提升自我能力

要想在互联网时代明辨是非、响亮发声,科技记者自己必须夯实本领,不断学习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充实自己,加强知识储备。不少科技记者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接受的是文科知识的学习,对于自然科学知识比较陌生。如果不加强科技知识的吸收,对于一些伪科学知识难辨真伪,在编辑选稿、写稿过程中很可能以讹传讹,怎么可能举起科技的大旗正本清源、以正视听呢?

科技记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提升专业素养,如阅读专业科技期刊、浏览科技网站、参加科技讲座等。山西省科协不定期举办“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邀请医学、农业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为公众答疑解惑。科技记者在系列“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接触到很多前沿的科技知识,提升了自我专业素养,并通过自己所在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让公众也学习到相关的科技知识。山西省科协健康365热线、科普大篷车等资源也是科技记者提升自我素养的良好平台。

3.2 创新方式,主动积极发声

有效扩大科普的受众面,对科技记者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互联网时代,绷起脸讲道理已经不被人们所乐见,科技记者应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创新,生产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除了传统的文字传播,科学知识的普及还可以通过图表、图片、视频、漫画、H5、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借助网站、报纸、微信、微博等多个平台,可以讲故事,可以打比方,可以打快板,可以玩抖音……总之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揭开谣言的画皮,让伪科学无所遁形、溃不成军,让科技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如有人在微信朋友圈谣传某地孕妇剖宫产时被偷肾,如果科技知识普及程度高的话,公众会知晓肾移植的供体和受体匹配性检查所花费的时间、手术操作和设备等都有特别专业的要求,不会相信这样的荒诞谣言。由此可见,科技记者通过不懈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任重道远。

3.3 打组合拳 借力权威部门

科技记者要响亮发声,还可向权威部门借力。如粉碎食品安全谣言时,可借助食药监局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出面,搭建平台,加强互动,及时传播准确的食品安全知识与信息。要消除公众对疾病传染、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恐慌,可以邀请卫生部门、医院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答疑解惑。

举办此类活动时,要尽可能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性。如可以在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举办访谈、直播、连线等活动,广泛收集大家的问题,可以填补信息真空地带,有针对性地帮助公众解决难题,把谣言消除在萌芽状态。科技记者在此可以充当桥梁和纽带,推动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

4 结论

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灯塔。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向媒体行业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面对诸多挑战,科技记者要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在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同时,新闻记者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提升专业科学素养,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增强传播科学的能力;创新传播方式和形式,努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科学素养科普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普达人养成记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