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方国企转型改革中的风险管理
2019-11-29黄园玮
黄园玮
(广西柳州市东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7)
2018年国企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营业总收入达58.8万亿元,利润总额达 3.4万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6000万,最近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与提速,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由“混”向“改”深入推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两大内容,一是理顺政企政资关系,解决所有权问题,二是深化内部改革,解决经营权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3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国发〔2018〕23号)等要求,各地政府都在拟定本级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而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也成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单位的首要关注点。
一、风险管理概述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把企业风险划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发展。企业需要将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企业合规、企业内审和企业法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进行科学融合,统一协调,合理安排,避免出现相互矛盾或者机构、职能、制度、流程、人员交叉重叠的情况。
二、地方国企转型改革中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虽然国企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加强。然而,因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很多情况下,依然只能待问题发生后被动反应,而不能做到风险前置,主动预防。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风险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国企改革的内在需求。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企需将“非传统风险”纳入风险管理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落后,风险管理分散
因集团下属企业各自承担其风险,风险管控信息散落于各部门、各子公司,例如:战略部门识别外部威胁和竞争机会;财务部门判断现金是否充足;合规部门监督企业经营合规遵守情况;各子公司的运营部门识别各自的市场风险等等。大部分地方国企也未建立有效的整合风险的信息系统,跨部门、系统性的风险管控整合能力仍有待加强,导致集团难以科学衡量在集团整体层面所面对的风险(如整个集团所面临的声誉风险)。
(三)缺乏有效沟通传播
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一批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集团总部加大授权放权力度,赋予了子公司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力度虽然缩小,但是挑战依然存在(竞争、标准、融资等),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总部之间、企业内部因数据及信息不畅,造成集团的战略意图不能有效落实,给子公司及集团带来风险。集团需要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流程来完成内外部的有效沟通,应对挑战。
三、加强地方国企转型改革中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重视对“非传统风险”的防范
社会责任风险是地方国企面对的“非传统”风险中的一大风险。开展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时,企业需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宣传,并结合企业自身价值观以及当地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科学规划,连贯而可持续地推动,强化风险管理,从而赢得品牌认可度。只有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中,才能更好地提升投资回报率,不然企业很有可能被视为“提款机”“现金牛”,反而助长社会责任风险的发生概率。
很多企业认为CSR只是公关工作,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披露了CSR报告的企业占比为23.7%,中国证券指数(CSI)100家公司中有85家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尽管如此,实质性的信息披露率仍然很低,“项目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需通过行动和数据来证明的。而且报告内容总体来说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企业社会影响方面,80%的国有企业发布报告的目的是宣传。
企业内部需要建设恰当的流程制度,科学地规划及管理外部社会影响,从而降低社会责任风险,提升投资回报率,进而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社会责任报告,以及沟通宣传,才能降低非传统风险,讲好企业发展故事。
(二)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宣传
从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到沟通宣传,包括与各利益相关方(供应商、当地民众、政府等)打交道,方方面面都需整合入风险管理系统。这不只品牌包装宣传,或像大多数公司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企业社会责任或公关问题,还涉及到风险管理战略的落地,进而持续地管理企业风险。目前,很多国企对待问题的态度仍然是短期的,一旦问题得到解决,风险管控过程通常被降级或者搁置。国有企业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可度,这是与“合法性”同样重要的“社会合法性”。
(三)加强风险信息的统筹管理
什么是风险?风险就是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关于情况、条件、行动、决定或事件的信息、知识或理解的缺位而引发的。如何管理风险?必须科学地开展该项工作,量化风险,推进风险管控体系的建设。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受信息不对称、知识和理解的缺失的困扰,通过更完善的信息来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项目生命周期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可以避免的。从“十三五”规划到党的十九大,关于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日趋完善,可持续、高质量增长意味着“良治”,而高质量增长需要包括非传统风险在内的高质量数据支持。保持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更密切地关注那些从经济上能直接损害公司利益的风险,但也包括从战略上损害公司利益的非传统风险。因此,赢得企业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来说至关重要,社会风险需要像任何其他金融风险一样进行测量、评估和管理,由此生成的数据需要集成到公司的综合风险管理系统中。只有通过科学全面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和沟通,囊括包括非传统风险在内的高质量信息,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
(四)发展中国特色,加强党的领导
与世界上许多地方一样,中国也有一种观念,认为风险管理系统是关于大数据和软件的集合。 然而,社会、环境、政治、透明度和标准问题并不易被归类为“大数据”或“软件”。适应国企的风险管理系统应结合国有企业的特殊性,集合基于定量和定性的指标,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需根据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而打造。
党委会是建立中国特色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确保国有企业经营以价值观为导向均衡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力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以企业利益为唯一导向的商业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世界正在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案——具有社会使命的企业将会胜出。西方资本主义也在演变,开始关注企业社会属性,而中国是这一理念的倡导者。党委会在公司治理中的独特角色,能帮助中国国有企业在当今世界商业格局中更具竞争力。
四、结束语
公司治理创新是国企改革实现预期目标的必备条件,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需纳入非传统风险。风险的管控需要有可衡量的风险管控指标为基础,风险管控指标的变化需要数据和信息的支持,风险管控流程需和管控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挂钩。同时,沟通传播不是公关,而是一个风险管理工具,需要制定合理的流程,并纳入到风险管控系统中。地方国企转型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国资管理体制也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进行转变,加大授权放权力度的同时需要地方国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增强企业活力,落实保值增值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