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税收管理
2019-11-29贾伟恒
贾伟恒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 海口 570100)
一、大数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身处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每个城市的共识,各个国家相继制定和实施了大数据战略性文件,积极推动大数据发展。我国政府将大数据列入国家战略,对大数据发展日益重视,大数据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庞大的数据库分析全面的数据资源,进而有效地为医疗健康、城市管理等领域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决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税收大数据化的意义
(一)税收大数据的意义
全国税收收入从1994 年的5070.8亿元增长到2018的137967亿元,全国税收总收入增长了20多倍;全国税务系统管户的数量上也大幅增长,如何更有效的管理纳税人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在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建设金税工程。金税工程三期较前两期进一步扩大税收征收的覆盖面,强化税收征管和数据应用功能。现在已经建立包含总局、省局、地市局、区县局的四级广域网数据库,掌握全国纳税人海量的数据信息,能够形成有效的、相互联系的税收征管机制。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国家的财政支出数据和纳税人微观数据,使得出的综合负担率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也更为科学;通过数据的分析比对,查出纳税人的异常行为,更加有效的发现纳税人的违法行为,建立信息数据库,保存管理纳税人违法案例和异常数据,通过预警系统,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大数据时代税收管理的实例
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出不同变量之间的联系,更加全面、及时地挖掘海量数据反映的风险信息,帮助税务机关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监控风险,改善风险决策模式,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2015年咸阳市地税局利用“数据管税平台”获取数据信息,发现辖区某公司近期股权发生多次变动但未申报相关税款,经过多方数据比对、评估核实后,5月25日,向该企业开出了615万元的股权转让税收完税凭证。
咸阳市地税局进行大数据信息化税收管理改革,由“税管员管”向“大数据管”转变,大数据技术比以往人工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管控了税收风险,促进了收入增长。
三、大数据税收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涉税数据质量和更新速度需要提高
税务机关征管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税务管理各个环节,例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过程,会涉及纳税人的各方面数据,这些大量数据汇总起来,形成了征管系统的数据库基础。各地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措施完善、提高纳税数据质量。比如:错误数据推送、初始数据校验等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随着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人的名称、生产经营地、法人、经营范围不断变化,税务机关的数据实施更新的压力很大,造成很大的难题。
(二)不能充分适应生产经营变化
企业生产经营也在随着经济不断地变化,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现行的传统征收模式的税收制度很难有效地应对这种变化。
在今天的数字经济时代,跨国企业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问题越发复杂和严重。而且高科技公司的非实体产品销售收入给税收征收带来更多的挑战,如:专利授权等无形资产的销售。在国内,知名的互联网 BAT 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其很多利润是来自互联网增值服务、知识产权特许权使用费等,这些数字化产品使得传统的税收征收模式更加难以适应。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股权结构设置十分复杂,集团化运作,跨区域经营、总部决策、集中核算的特点给现行税收征管属地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基层税务机关处理各种涉税事项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新的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应对。
四、大数据税收管理的建议
(一)以创新思维引领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经过了电子化、信息化进入了大数据化,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创新思维,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税收管理要以税收数字化建设为依托,勇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注重专业化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不断发展新的管理模式,发展科技经济、科技管理。要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创新的管理理念,深化征管改革、全面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二)规范涉税数据共享平台
税收征管模式传统的“管户制”已经很难适应现在数字化的时代发展,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税收征管要求的“管数制”,推进税收管理数据优质化。一是拓展涉税信息交换平台。不断开发优化完善按新的数据管理平台,才能更好地进行数据源采集、分析,才能发挥数据管理平台的有效作用。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有效搭建涉税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将所有非涉密涉税信息按其内容和性质进行整理、分类后予以发布,实现从多渠道自动化收集信息的目标,实现对外部动态信息的及时采集,全面实现电子化涉税信息数据传输,推动部门间数据信息实时共享。同时,税务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整合研发涉税信息终端接收信息系统,为信息交换提供智能化、规范化的交换平台,提高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二是健全涉税数据标准。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充分解决现有信息数据资源所存在一些弊端,1.建立信息化标准制定协调机制;2.制定信息数据规范;3.建立数据质量审核标准;4.建立数据发布标准。
(三)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大数据技术推动智能化管理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税务机关建立可预测、可保护的税务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把对过去的分析变为对未来的预测。利用快速发展的“云计算”技术,建立集中分析的“大数据数据库”,通过图形数据库技术、可视化数据技术,集中掌握和处理庞大的数据信息,对数据特别是外部数据进行扎口管理有效地清洗整合;实现数据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实时决策;利用云计算技术快速分析数据信息,让信息的内容能够有效地产生效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行政裁量权向信息系统的分解,税务管理制度结构能够更加智能化和效率化,从而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行为,对纳税人纳税行为的监督和管理也能够及时和更加有效。目前,在经济发展的新的时期,需要更多懂经济、懂技术、懂模型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吸引这些综合性专家人才加入,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人才的推动作用也是我国在大数据时代缩短与国际水平差距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