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

2019-11-29刘佳慧唐露廖苛伶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税负纳税人纳税

刘佳慧 唐露 廖苛伶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一、新《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变化

(一)明确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提出“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定义,并且调整了判定标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1]之前居住时间的判定标准为1年,现在修改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满183天,缩短了居住天数,从而扩大了居民个人认定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税收流失,保障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

(二)采用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征收制

我国之前对个人所得税实行单一的分类征收制,现将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四类按照年度合并计算,综合征收,其他各项所得继续采用分类征收方式,实行了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征收制。采用混合征收的方式,适应了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收入来源单一或多元化的纳税人来说,可以更好地实现纳税人之间税负的公平。

(三)调整费用扣除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费用扣除标准从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这一做法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保障课税公平,并且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此次个税改革,实行专项附加扣除项目考虑了纳税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纳税人负担能力存在差异,进一步体现了公平税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税负公平、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积极影响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国家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的一种手段,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此次改革,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税负明显降低了,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增长。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设立,更是考虑了纳税人承担税负的程度。即使在收入相等的情况下,由于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不同的纳税人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税负就会有差异。这说明了我国税制充分发挥了惠民作用。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从多方面不断完善,并且从纳税人面临的实际情况考虑,有助于调节收入分配、推动税收公平,使之更适合于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存在的不足

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由于我国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消费水平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并且不同纳税人具体情况也不一样,而在个税改革中,费用扣除标准是定额的,也就是说纳税人都适用于一个扣除标准,因此扣除标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一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在新疆、西藏等地区的纳税人,月薪工资在5500元左右可能为中层收入者,且当地物价水平较低,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5500元为低收入人群,物价水平高,所以显然有失公平。另一方面,专项扣除项目中,基本养老项目和子女教育方面,不论赡养几位老人,也不考虑老人是否有收入来源、子女教育支出处于哪种阶段,都实行统一的扣除标准,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情况。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税收征管

一方面由于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需要税务机关人员具备专业知识、遵循法律法规,所以征税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各级政府也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并考核,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另一方面个税改革采用混合征收模式,各项信息数据庞大,税务机关征收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进而需要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结合、利用大数据,为税收征管部门提供纳税人的信息和数据,减少税收征收管理的成本。

(二)加大税收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目前,我国纳税人主要依赖于代扣代缴方式,对自身税务情况不关注或关注不够。大多数人纳税意识不强,欠缺基本的税务知识。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税收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防止税款流失。首先,税务宣传除了短期集中宣传外,更应该重视长期的日常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内容尽量生动有趣或者简单易理解,使纳税人通过日常的小活动了解有关的税务知识,关注自身的纳税情况。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于积极纳税的行为,也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推动纳税人积极纳税。

(三)完善费用扣除标准制度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且法律的修订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2],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一般来说滞后于消费水平,因此可以实行定期调整制度或制定一个合理的浮动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在制定费用标准的过程中,考虑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纳税人在医疗、教育、住房、基本养老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差异等因素,有助于税收制度更加的科学合理化。

猜你喜欢

税负纳税人纳税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国地税联合开办2017年第一季度纳税人学堂
服务于纳税人 让纳税人满意
适应纳税新常态 树立为民新理念
交通运输类快递业营改增税负比较及对策
中国适度税负水平的估计
从业人员给企业带来的纳税困扰——以一个火力发电企业为例
企业税负、就业税盾与就业激励
纳税会计与纳税筹划的关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