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金融创新
2019-11-29崔莫祺
崔莫祺
(沈阳工学院,辽宁 沈阳 113122)
引言
在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活动中,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够科学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产品还可以更高程度的确保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得到科学改善,为我国现代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明确小微企业融资活动过程中商业银行如何实现更为科学地进行金融创新,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商业银行融资创新重要价值
(一)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在我国目前小微企业建设过程中,银行贷款依旧是其融资的主要渠道,但是小微企业在通过银行进行贷款融资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企业信用的培育和管理经营模式导致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投向时,侧重于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商品。从该角度而言,商业银行有效创新金融产品能够确保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模式,确保小微企业具有更大的融资空间,进而使融资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产品
在小微企业具体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同时,融资特点也具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性。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开始进行创业时,普遍通过亲友借贷、政府投资和天使投资等方式获取运转资金,在其后期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投资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加,需要通过供应链融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获取充足的运转资金[1]。在相关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融资企业也从原本依赖银行贷款逐步转变为资本市场融资,流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以及其他资本市场等。在小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融资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基于此,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在一定程度内,针对小微企业具体状况创新金融产品,确保能够更为科学的开发金融产品,保障其针对性。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逐步成长为中型企业,在该种状况下,银行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为完善的联保联贷、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进而有效缓解企业资本压力,实现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拓展,确保资本市场具有更高的活力,对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的信贷关系进行科学改善。
(三)改善商业银行客户结构
有效创新金融产品,不仅能够使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培养出更多优质客户,进而对商业银行具体工作过程中话语权低、大企业金融脱媒等问题进行科学改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改进银行客户结构,确保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高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小微企业在进行贷款时,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贷款工作具有较高收益率,小微企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融资需求是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具体表现。其次,基于小微企业融资活动,商业银行能够确保科学分散自身风险,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调整信贷资产客户结构。在目前小微企业建设过程中,信贷需求时间普遍较短,能够在很大程度内促进调整资产结构,有效降低负债风险。最后,小微企业具有极为丰富的资源,部分企业处于初始创业阶段,需要大量资金,在业务和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挖掘潜能,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创新融资产品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大的创业群体。
二、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
(一)增加抵押担保物种类
银行单位科学增加抵押担保物种类实现金融创新能够确保企业具有更为丰富的抵押担保物,有效避免企业发展过程担保物物种类不足,对其资金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避免浪费其他物品所具有的机会成本,确保企业能够渡过危机。目前,工商银行针对该种状况提出基于业主拥有的金融票证、应收账款、商品存货、商用物业等相关优质资产便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获取贷款的方式,确保贷款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二)科学设置绿色通道
对于部分没有银行授信额度,但是迫切需要资金的小微企业,需要科学构建绿色通道,中国建设银行提出的速贷通便是一种快速贷款方案,其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基于小企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客户授信,不强调评级,不设置准入门槛,在企业科学设置有效担保,实现业务分担处理,简化贷款手续,确保贷款流程的快捷性,为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快速融资,使其迅速抢占商机。
(三)优化企业融资准入
首先小微企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项目融资准入条件进行科学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具体经营状况,对于部分具有极强盈利能力,同时具有较为广阔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相关项目科学降低准入标准。其次,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实施更为科学有效的准入管理。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富国银行进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相关经验,富国银行是国际上最早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银行通过对企业客户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考察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小微企业的风险状况和信贷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持续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确保能够深入了解小微企业客户,对其信用风险进行更为科学的识别和管理,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制定信用评分标准,确保能够实现信用风险程度的合理量化,对小微企业客户质量进行合理优化。
(四)改进经营管理模式
通常情况下,在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具有急、频、小、短的特点,导致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时,需要科学构建经营管理模式,确保其标准化和专业化。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科学构建,确保能够进一步实现专业分工,实现其专业技能的有效突出,进而确保风险控制水平具有更高程度的精细化,实现信贷业务风险的有效降低[2]。其次,通过科学应用具有较高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信贷产品,进行流程银行的科学构建,使其业务操作规范实现更高程度的统一化,进而有效降低固定成本,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业务时,需要简化工作流程,在处理每一业务环节时,都需要科学设置标准规范,同时进一步建设和应用相关系统,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最后需要明确不同部门工作人员具体工作职责,确保员工具有更高的专业度和专注性。例如客户经理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主要负责维护客户关系和客户营销,而信贷评价人员则主要负责评价客户信用,同时还需要设置专门人员进行贷后管理,在具体进行信贷业务工作过程中,需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相互协作、专业分工,有效降低工作风险。
(五)构建批量营销模式
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科学构建集群发展模式,确保能够更为全面的获取客户信息,进而使贷前,贷中以及贷后所需的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还可以使其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在我国目前小微企业实现集群化发展过程中,具体包括平台发展模式,商圈发展模式和产业链发展模式,商业银行需要基于不同集群具体特点科学选择批量营销模式。其中,产业链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为工作核心,在一定程度内形成为核心企业提供各方面服务工作的小微企业集群,商业银行通过对其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合同信息和交易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控,从而进一步计算业务往来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提供以产业链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确保能够使客户经营风险得到有效避免。在对其进行统一规划之后,统一管理和开发产业链,确保产业链上相关小微企业客户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拓展,从而实现客户信贷风险管控能力和拓展能力的有效提升。其次,针对商圈发展模式,商业银行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和园区管委会以及市场管理方合作,科学规划和评估商圈发展,分类别,分层次对其相关小微企业客户群实施差异化管理。最后,在具体应用平台发展模式时,商业银行需要和行业协会以及政府部门加强合作,科学应用资金优势,信息优势和管理优势构建平台,确保能够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融资活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通过增加抵押担保物种类,科学设置绿色通道,优化企业融资准入,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构建批量营销模式进一步实现金融创新,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金支持,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