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文化与学校青年工作关系探讨
2019-11-28梁燕玲
梁燕玲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时时处处彰显了新鲜的气息。青年群体是社会的活跃分子,了解青年文化热点、把握青年的价值追求特点,对学校开展青年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年文化;青年工作;校园文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青年文化热点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从网络热点话题到青年电视秀,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低头族、游戏迷等,都体现了青年在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和审美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青年文化热点在实践功能上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理解神圣、提倡个性、解放思想和加强民主化倾向的作用,这对于人性的重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追求个性的解放;另一方面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机制控制着青年文化热点的发展,文化热点为盈利而制作,青年文化消费表现出庸俗性和娱乐性。在青年文化热点的运作过程中,平庸化的东西被奉为新潮而成为时尚,深刻而且崇高的东西被视为落伍,文化生产与消费中所出现的媚俗现象越来越严重,文化消费过分追求趣味的通俗,从而滋生浮浅俗气的娱乐需要。因此,在学校,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和规范青年文化热点的发展,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青年主流价值观和适宜于青年的生活与休闲观念,做好学校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青年文化热点对青年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走向休闲娱乐化
时尚文化娱乐活动的多样性,为青年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数字化生活,已成为青年追求的时尚。计算机与互联网对青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网络对于青年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一种信息收集渠道,而更多的是一种交友娱乐方式。青年正已经从严肃、正统的主流意识中寻找一片的宽松的生活空间,于是微信、网络游戏、休闲服饰、运动开始走进青年人的生活。
(二)造就消费主义观念
青年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名牌意识上,名牌可谓是最大的时尚,青年需要通过名牌来获得同伴艳羡和流行的认可。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青年通过消费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以立异于其他社会群体的同时,也把这类消费看作了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三)流行“酷”形象
青年人认为:“酷”是一种挑战、一种勇气、一种能力、一种卓然独立与众不同的特性。从对“酷”的内涵分析中,可以看出,“酷”满足了青年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在当代时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制作人已普遍接受了包装意识,目前“酷”相已成为文化市场上走俏的包装形式,从影坛到歌坛,不少人争相扮酷。作为文化形象代言人的流行文化明星就这样成就了一种“酷”式文化潮流,青年作为时尚文化消费的领导群体,也必然是这一文化潮流的最早接受者。
二、青年文化热点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一)价值追求多样化
青年的价值观日益偏离主体价值观,显示多元化趋势,但这种价值观偏离并不意味当代青年已走向“极端个人主义”。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青年依然追求物质享受,但不再占据绝对优势,他们对自我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服务社会、得到社会认同三者统一,有着更强烈的渴望。在道德标准方面,对社会道德有着广泛的宽容,表现在他们能从心理上默许甚至认同许多以前并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思想和行为。事实上,在青年人宽容别人的同时,也宽容了自己。在社会价值方面,当代青年已摆脱以往理想主义的狂热,表现出冷静,甚至冷漠,但当代中国青年大部分并没有减少政治参与的热情,其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短期性的色彩,他们更尊重法制,讲究理性,遵从社会秩序与政治文化。
(二)价值主体自我化
一方面,青年对社会交流的渴望越来越高,他们害怕自己在时尚文化的世界里落伍。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强调个性,强调一种自主的选择。他们往往从流行元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然后融入自己的特色、感觉和喜好。时尚文化中的自我至上价值观与青年膨胀了的自我意识,在一种反传统、反主导文化的轨迹上汇合在一起,使他们对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根本道德原则的社会本位价值观日趋淡漠,一些青年的自我观念已开始滑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他们对“螺丝钉”、“老黄牛”、“铺路石”所象征的集体主义精神存有逆反心理,对他们而言,所谓“多重标准”的背后实际上仅有一个标准,即自我的价值存在。相当一部分青年过于注重自我,他们的“有用”几乎完全是站在个人利益立场上的表态。
(三)价值目标功利化
当代青年很少去追逐那些名扬天下的英雄、科学家和政治领袖人物,而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例如不少大学生受电商巨头马云的成功经历影响,纷纷操起微商经营的行当;现在青少年对某个明星离婚结婚,恋爱生子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我们的科学家取得某项科学成就!明星的成功之途是广大青年所梦寐以求的。如前段时间成千上万的青年朋友对“中国好声音”大赛所表现出来的狂热可见一斑,这反映了他们“投机取巧”、“一夜成名”的价值观念,体现了青少年价值取向的误区,这实际上是媒体误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文化媒体给大众制造了明星之路就是“潇洒走一回”的假象,使千千万万青少年对明星梦趋之若鹜,很多青少年由于仅仅看到某个演员的一演成名,就以为当明星完全归属于命运的机遇,这使他们只看到明星的成功,而未看到明星成功之路的艰辛。对明星之路的追求和对明星的崇拜说明了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的世俗性。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还表现在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上,这种趋势在大学校园里尤为突出。校园文化模仿大众文化的市场操作,使校园文化的发展更具功利色彩。如许多大学的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動,有些社团活动的积极意义不大,如“校园好声音”、“K歌之王”比赛只是模仿文化炒作,只为少数人的“成名”服务。校园文化的世俗性体现了青年一代功利、金钱意识的增强。这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倾向已逐渐渗透于青少年的价值观中,体现了文化进程中扬弃和背叛的关系,反映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迷失。
三、透过青年文化热点积极做好学校青年工作
西方有的学者倾向于把青年文化定义为“反主流”、“反社会”文化,强调了“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两者冲突的一面,这作为概括青年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或在一定时期表现出的突出作用无疑是有道理的。而中国特色的青年文化则既有“反叛”、“偏离”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表现出与主流社会文化融合的一面。因为现代青年是一个散布于多元社会各个阶层的综合群体,而非一个独立的阶级或阶层。青年文化也没有独立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支撑,同样青年文化热点也只是在各种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具有青年特点的文化现象的综合体。因此要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正视青年文化热点现象对青少年成长所产生的消极乃至负面的影响。针对如上所述的青年文化热点对青年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我们在做学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应着力培养青年學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引导:
首先,在青年的认知结构方面,要帮助青年建立逻辑思维模式,造就理性的人。
其次,在青年的伦理结构方面,要帮助青年建立道德准则,规范主体行为,造就伦理的人或道德的人。
最后,在青年的审美结构方面,要帮助青年在审美领域中得到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自由愉悦。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坚持这一原则,而且要不断根据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而言,规范青年文化热点的发展,做好学校青年学生的工作,一是要充分调动青年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使校园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二是要在校园内大力弘扬主流文化,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传媒的俗滥,通过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冲淡自媒体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三是加强校园文化的优化和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粗俗、黄色文化对青年的腐蚀。学校党组织及共青团积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主流价值观和适宜于青年的生活与休闲观念,培养适合社会主流文化的、能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 卢汉龙.社会转型与青年发展[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 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 成伯清,李林艳.现代消费与青年文化的建构青年研究,1998(07).
[4] 余开亮.从偶像崇拜透视青年文化消费[J].青年研究,2001(11).
[5] 陆玉林.我国青年文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简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07).
[6] 巫幸兴.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