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019-11-28贺伟
摘 要:长征精神是红军长征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规范导向、凝聚激励及教育塑造的重要价值。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思政四个维度融入长征精神,将有力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传承和发扬。在新形势下,探讨长征精神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并将之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长征精神的由来及内涵
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断整理和完善,长征精神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长征精神进行了重要论述,对长征精神的内涵作了丰富的概括。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
(一)规范导向价值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这也成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当年,红军也是带着这份理想信念走上了长征之路,尽管不断地遭遇敌人的重兵围剿,不断遭受恶劣的条件,多次经历生死存亡的关头,但红军表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展现出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并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将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根植大学生心底,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二)凝聚激励价值
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战斗频率极高、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粮食补给极度缺乏,红军将士每天都面临着死亡的笼罩,每前行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期间,政工干部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口号、文艺等多种方式来消除疲惫、鼓舞士气。所以,尽管困难重重、危险重重,红军战士依然团结一心、奋勇向前,唱出“过草地,我们是改天铺地”的豪情,充分体现了不畏艰险的英雄气魄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代大学生经常遭受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带来的苦恼,对未来充满着恐慌与担忧,甚至造成心理上的困扰。在开展理大学生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把长征红军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传递给大学生,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增强自信,不怕困难,追求卓越。
(三)教育塑造价值
据统计,长征红军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好与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相仿。尽管相距80年,但这支年轻的红军队伍依然是当代大学生最好的榜样。长征精神包含了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精神内容,永放光芒,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我们要充分挖掘长征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将崇高的共同理想、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创新精神等长征精神的内容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来,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坚持将长征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系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扣子,必须要把课堂教学,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将以长征精神为代表的优秀红色基因融入课堂教学。
(1)加强长征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必须保证红军长征等重要党史内容进思政教材,要向学生呈现生动的历史和强大的真理。在课堂教学中,对长征精神的讲授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笔带过”,要进行专题式的讲解与讨论,让大学生对长征精神形成系统全面的把握。另一方面,各大高校要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办学历史和学科特色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研究,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教材或课程,或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专题内容。
(2)加强长征精神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专业课堂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专业知识讲授,而应该是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从课程内容来看,文史类专业课可以针对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开展专题式的探讨,让学生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系统认识与理解。此外,学校在文化素质选修课、慕课等课程中,增加长征精神相关的内容,便于学生尤其是非文史类学生的自主学习。
(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课堂中的灵魂人物,其言行举止和教学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观念与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长征精神,能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再次,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下功夫,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善于运用翻转课堂等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
(二)坚持将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是长期的、润物细无声的。将长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依托红色宣传传递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宣传,要通过不断地宣传、持续地宣传来确保长征精神的影响力和生命力。首先,要统筹各种宣传渠道,让红色资源装扮校园,在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宿舍区、主要街道等各个区域展示长征精神的标语、横幅、宣传画册等内容。其次,要做到长期坚持,做到“季节性与全天候相结合”,即在长征胜利逢5、1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相对集中的系列宣传工作,在其它时间节点也要确保长征精神的宣传不弱化。再次,要丰富宣传的形式和内容,通过组织学习征文、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更加深入地理解长征精神的丰富内容,更加深刻地感悟长征精神的强大力量。
(2)依托红色学习渗透长征精神。一是打造红色学术文化,邀请抗战老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党政领导干部、红色文化专家学者等来校讲学或召开座谈会,向在校大学生宣扬红色历史、讲述长征故事。二是主动将长征精神作为党支部、班团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把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列为政治理论学习的必修内容,真正让长征精神的学习渗透到每一个支部、每一个党员和团员,实现全面覆盖。三是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工程、党团课等各个环节中加入长征精神元素,以长征精神的生动案例,诠释信仰的重要作用,帮助和引导在校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早日成为合格党员。
(3)依托红色活动演绎长征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长征精神可以通过朗诵、歌唱、话剧等形式演绎出来、传播开来。一方面,这类文艺活动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更加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演绎好长征精神的前提就是学懂弄通。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必须全面树立长征精神的来源与内涵,必须进行二次创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深度参与的模式所带来的切身感悟是其它活动形式很难替代的。
(三)坚持将长征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为了使长征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影响更为充分,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长征精神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验和更加深入地感悟长征精神。
(1)多组织实践教学。长征是“走”出来的历史壮举,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高校要积极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参观长征走过的红色圣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访老党员老红军和抗战老兵,倾听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切身感受理想信念的力量。
(2)多开展调查研究。长征历时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留下了大量的旧址遗迹和丰富的历史资料,给我们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红色资源。在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深入到长征旧址进行实地参观、问卷调查、访谈等,需要对长征精神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和整理,并形成原创性的理解与思考,这是最高深层次的学习,也将取得最深层次的思想提升。
(四)坚持将长征精神融入网络思政
随着移动互联网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无处不在,这在很多程度上扩大了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空间,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主动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将长征精神直接传递到学生的电脑端、手机端,显得尤为必要。
(1)培养好工作隊伍。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问题,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总人数中的占比,克服工作队伍数量不足、专门从事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人数较少的短板。从培养、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强化对网络技术、网络特点、网络语言的把握,强化对青年特征、青年兴趣的把握,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
(2)构建好工作平台。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QQ各种载体的出现与流行,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也为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全覆盖提供了可能。高校应高度重视网络工作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建立红色专网,积极推进校园红色网站的创建工作,集中展示长征精神等优秀红色文化。二是开辟红色专栏,依托易班、微信公众号等主要工作平台,定期推送优秀网络作品。三是开展线上活动,依托各种自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大讨论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引发广泛关注与影响。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网络精品工程的建设工作,形成品牌效应。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大力推广“学习强国”等主流平台,发动师生在线党史国情,坚持重温长征精神等红色历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3)创作好网络作品。长征精神等红色基因能否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能否在学生中间引起热烈的反响,取决于网络作品的质量。有些网络作品,或多或少存在不足,有些是过于死板,还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层面,并不容易引发青年学生的认可。有些是过于追求形式的创新,过于迎合网络风格,而缺乏内容的充实,并不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有些网络作品的原创性不够,要么是复制粘贴,要么是加单转发,缺乏二次创作,没有与自身的实际相结合,难以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共鸣。真正优秀的网络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结合。一方面,要守住主旋律不放松,要不断强化、不断传播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形成强化效应与积累效应。另一方面,要抓住网络语言的特点,要抓住青年学生的兴趣点,用网络的语言、用青年的风格演绎红色作品,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形成深入的影响,进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高校应该持续挖掘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充分汲取长征精神的精髓,探索弘扬长征精神的有效途径,以长征精神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伟大实践,争做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02).
[2] 周雄艳.长征精神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
[3] 王安平,姬艳丽.论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83-88.
[4] 胡秀兰,石功鹏.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0):92-93.
作者简介:贺伟,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