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大学所藏竹书《邦家之政》校证*

2019-11-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竹简复旦读书会

陈 斯 鹏

去年冬天,笔者有幸参加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的盛会,《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1)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上海:中西书局,2018年。一书首发式同时进行,承主办方惠赠一套,即于旅次挑灯夜读,奇文奥义,引人入胜,信可乐也。间有所获,随手笔记,未暇董理。近因师友邀稿,查阅相关资料,见网站上已有诸多讨论,其中颇多会心之见,然犹有未尽者。今特就《邦家之政》一篇,综合诸家之说,参以己意,略事补苴校证,以就正于同好。

《邦家之政》是一篇重要的先秦佚籍。其行文假于孔子之口,而有节用、尚贤、薄丧等主张,论者以为反映了先秦儒墨二家的交融(2)李均明:《清华简〈邦家之政〉所反映的儒墨交融》,纪念清华简入藏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18年11月17日—18日。。竹书全篇原有13支简,第1、2号简未见,现存第3至13号共11支简,简背均写有序号,其中第3号简首尾残缺。因有缺简,原来是否有篇题不可知,此沿用整理者所拟篇名。

为便省览,先将校订过的全篇释文抄出,再逐句加以校证。着重讨论若干有疑议之处,详人所略而略人所详,不求面面俱到也。

……□□□□□□□□□□宫室少(小)(庳/卑)以(迫),亓(其)器少(小)而(衰),亓(其)豊(礼)肥(菲),□□□□□□□□,亓(其)未(味)不(旨)

从下文“公曰……孔子答曰……”可推知,自此以下至“其类不长乎”,亦当为孔子答某公之语。其言从正反两方面立论,前缺部分可拟补“邦家将兴,其君……”一类的表述。

未,整理者读“味”,是。同样的用字方法又见于上博简《凡物流形》甲19和乙13等。,整理者初读“齐”,训调和。海天游踪先生则解释为齐全、齐备,后来整理者李均明先生和复旦读书会都接受此意见。然而,“其味不”下文相对的表述是“其味杂而”,杂者,繁多也,既言杂,复言齐,似嫌重复。颇疑“”可读为“旨”,古音齐属从母脂部,旨属章母脂部,音近可通。《诗·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味不旨”言饮食不求甘旨,“其味杂而旨”言饮食之繁杂而美味,“杂而旨”正犹《鱼丽》篇之“旨且多”也。

亓(其)政坪(平)而不(苛),亓(其)立(位)受(授)能而不(间)

萧旭先生指出此“易”当训简易不繁杂,“刑易”犹《管子·八观》之“刑省罚寡”,其说甚是。

栋,整理者如字释为栋梁,可从。“其君执栋”谓国君秉执国之栋梁,甚是形象。罗小虎先生改读“执中”,萧旭先生、复旦读书会改读“执重”,反失之。终,罗小虎先生读“冲”,萧旭先生读“中”,似不若如字读。“终”训终极,“父兄与于终要”,谓父兄与于终极要害,意自可通。

女(如)是,则(视)亓(其)民必女(如)肠矣,下(瞻)亓(其)上女(如)父母,上下相(孚)也,女(如)是者(恒)兴。

肠,整理者读“伤”,训伤病,引《左传》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为证。陈民镇先生、紫竹道人先生及复旦读书会均主张“肠”如字读,笔者亦久畜此疑。陈氏指出,一方面,用“肠”为“伤”不符合楚简用字习惯;另一方面,从古书文例看,这类正面的“视民如某”的表述,所带出的通常应是“心腹”“手足”等身体部位,或者“子”“婴儿”“父母”等亲属称谓,作“伤”则不相类,其说可信。整理者引《左传》文,看似有所依据,其实正如陈氏所言,该处连同《孟子·离娄下》的“文王视民如伤”的“伤”,都应是误读的结果。

亓(其)宫室(坦)大以高,亓(其)器大,亓(其)(文)璋(章)(缛),亓(其)豊(礼)菜(采),亓(其)乐(繁)而(变),亓(其)未(味)(杂)而(旨),亓(其)(鬼)神庶多,亓(其)祭弼(费)以不时以娄(数)

女(如)是,则(视)亓(其)民女(如)芔(草)(芥)矣,下(瞻)亓(其)上女(如)(寇)(雠)矣,上下=(絶)悳(德)。女(如)是,亓(其)頪(类)不长(乎)。

王宁先生以“上下绝德如是”为句,哇那先生以“如是其类”为句,均不可从。

孔=(孔子)(答)曰:“(丘)(闻)之曰:新则(折),(故)则(缚)。(始)(起)(得)曲,悳(直)者(皆)曲;(始)(起)(得)植(直),曲者(皆)悳(直)。歬(前)人□□□亓(其)则。无(烕—灭)无璋(彰),具(俱)凥(处)亓(其)卿(乡),(改)人之事,(当)时为常。”

窃谓孔子答语乃针对某公问“邦家之政,何厚何薄,何灭何彰”而发,故“新则折,故则”等语理解为直接就政治制度而言,或许更为合理,诸家之说或求之过深过远也。“新则折”盖谓一味地追求新创制度,则容易遭受挫折。《左传》襄公七年:“衡而委蛇,必折。”杜注:“横不顺道,必毁折。”“”即是束缚之“缚”字异体(16)曾侯乙墓竹简之“”,或读为《说文》训“车下索”的“”(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600页;萧圣中:《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81页),于义不合。文云“组之”,“”为“组”之修饰语,亦应读“缚”为好。。《韩非子·备内》:“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则缚”意谓,一味地保守故制,则又容易为所束缚。

“始起得曲,直者皆曲;始起得直,曲者皆直”云云,可能是对“新则折”的推阐。正因为新创制度往往存在较大风险,所以务必慎之又慎,在始起之初,即须保证其正直的方向,苟能如此,则向之曲者亦将以就直,否则,向之直者亦将遂曲矣。“前人□□□亓(其)则”一句,则很可能是对“故则缚”的呼应,可惜残失数字,难知其详。似可推测,大概是讲对前人的治道亦宜有所扬弃。

“无灭无彰,俱处其乡,改人之事,当时为常”,意思是说,在治理邦家、化治人民方面,不必刻意去强调削灭什么或者彰显什么(实际和上面讲的不一味创新或守旧的意思相近),而是要具体得当,合应时势,方是常法。

猜你喜欢

竹简复旦读书会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10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名人传》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七)》释读拾遗
今在红楼第几层?——复旦《红楼梦》课程中的文化与人生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