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9-11-28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半岛一号小学陈明梅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半岛一号小学 陈明梅
曾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在语文教育中,只是单一地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也是有缺陷的,还要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有多重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里,学生写作一直处于死记硬背或者不断抄写的模式,很多学生会感到生硬无趣,甚至感到乏味,因此,怎样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成了当代社会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一些家庭可能会从一些童话故事书开始,每天晚上都给孩子读一篇,或者让孩子自己读一篇故事,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养成阅读的习惯,这种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他们从故事中把阅读和课程中的语文联系在一起,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小学生形成了一定范围的语言及文字的积累,在句子的模仿或者看图写话中就可以更准确地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内要讲普通话,增加阅读量,让孩子多认识汉字的同时也可以练习普通话,让发音更加精准,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上台演讲有极大帮助。
二、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只是学生开始学习的入门阶段,是孩子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很多小学生都不会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他们总是觉得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能勉强通过语文考试就好,多余的读书学习能免则免,这种想法当然是不对的,语言作为人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作为诗词歌赋在书本上呈现的载体,在人类演变史上承载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学校里,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的意义就变成每个教师的责任,每个孩子的阅读深浅程度不同,自然在字里行间对原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因此透过这一层,学生之间会主动分享各自不同的观点和领悟。
2.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阅读过程中对内容的理解和教学其他学科是极不相同的,它不像数学的定性思维和公式化定理,也不像美术学科的天性解放,更不像自然科学的规律性探索,它更注重学生的自由想象,通过思维化作语言直接表述出来,因为语言文字只是一种载体,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教师也不可能凭空让学生体会到甚至加以接受,这需要孩子自己通过感知和联想等思维模式进入一定的情景里,其中的思想意义才能被发掘和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课堂上老师总是让学生读课文时要富有感情,有时甚至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因为这样才能让其他同学更容易理解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帮助小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所有的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养成一个爱读书的习惯同样如此。在校园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教师设置一个读书角,发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踊跃捐书,图书共享,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每周可以专门留出一节阅读课,孩子们各自拿出自己爱看的书,课堂上多向学生提问,尽量让他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便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可以举办一个小的演讲比赛,每节课让一个学生去讲台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依次轮流下去,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勇气,带来知识趣味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一举数得。在课余时间,老师可以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比如,周末带着学生去当地的图书馆,饱览群书,同时更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休闲模式,有利于孩子合理分配自己的娱乐时间。
在阅读的题材上尽量不设限,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以便加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格林童话》这本书,里面都是一个一个独立小故事,学生完全可以在课余时间或者临睡前读一两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好闲暇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助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父母要起到带头作用,养成看书习惯,小学生根基不稳,最喜欢模仿别人,如果父母有好的习惯,那么对孩子肯定有一定意义的影响,不管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还是两人各看各的,都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也促进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加深彼此的感情。
不管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还是一名学生家长,都应该重视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培养孩子从小学会阅读,并且在阅读中学会发现乐趣,在不断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就像一颗种子,种子的萌芽成长是需要必备条件的,阅读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每个喜爱读书的孩子,手上都握着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