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怎样做归真的“语文味”教师
2019-11-28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中心学校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中心学校 吴 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但是我们发现,“非语文”的内容不断地进入课堂,注重高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成了德育味;有的掺进探究自然奥秘,上成了科学味;有的音乐、影片融合,上成了艺术课;有的不自然地延伸了许多与文本相联系的“背景探源”等,偏离目标,上出了资料高深味……从天文到地理,有古今到国内外,思维训练,审美教育,无所不能,真乃“百科之母”,并冠名为“学科间的整合”“语文综合实践”,那么语文的知识、能力、素养有多少收获?还有多少语文本味?
一、何为“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回归本真语文的原点,那就是排在第一位的“工具性”。既然是工具,就是被人们所用,为人们生活、工作服务,即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应用”,而不是仅仅“知道”。我们以往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双基训练,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它不分主次,和谐发展。可见,“语文味”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2001年,当代教育家——广东深圳教研室程少堂教授在我国学术界首次提出,“语文味”是教学过程中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通过激发情感和品味语言的审美快感,阐释了教学语文的最高形式。
不过,这个“快感”、这样“语文味”,虽然适用于各个学段(更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阶段),但是对老师的“语文味”要求是非同一般的。
二、怎样才算“语文味”
1.从语文的特点教学语文
从语文的工具性出发,我们要品味文本语言,学习与运用语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他们的语文素养。从人文性出发,我们要品味文本的内涵,感知它的外延,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以正学生的价值观,以提升学生的品质。
2.从文本的特性教学语文
文本是语言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传承于师生语文学习的课内外活动中。我们要依据文本的特性预设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或侧重于知识的传承,或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或侧重于“听、说、读、写”的某一部分去训练,哪怕是“字词句段”的某一点去“听、说、读、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彰显“语文味”。 这就是大家公认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3.从设计的路径教学语文
文本是语文味的散发源,而教学设计的路径是语文味的外在形式。合理、适切的教学设计,教学路径会悠远地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比如,《春》一文中“春花图”的两个设计思路:
A:(1)本段写什么?(春花)有何特征?(多、艳、甜)(2)哪些词语体现了写作顺序?(树上,花下,遍地)(3)用了什么写法?(虚实结合)(4)除了写花还写了什么?(蜜蜂)
B:朗读后思考讨论交流明确:(1)本段写什么?(春花)有何特征?(多、艳、甜)(2)哪些词语体现了写作顺序?(树上,花下,遍地)(3)用了什么写法?(虚实结合)(4)写花,还写了什么?(蜜蜂)(5)作者分别是怎样写花和蜜蜂的?(读原句)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6)写花为什么还写了蜜蜂,有何作用?这种写法叫什么?(7)品词:“闹”等词的用法和好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B 的设计紧紧扣住文本写作重点“多角度绘春”,扣住主题“赞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突出“读味”“品味”“写味”,不空泛,不粗略。这样的教学设计“语文味”更浓,更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而A 的设计没有深入语言内部去,粗略枯燥,收效甚微。
4.从教师的语文教学语文
这是寻求本真语文味的最重要方面。
(1)教师的语文能力决定着教学的语文味。作为新课程不断改革中的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要博才多学,特别是应具备深厚的语文功底和表达能力,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彰显浓浓的语文味。
(2)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学生的语文味。有语文功底,不代表有“语文味”教学能力。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语文教学的专业知识,创新语文教学的途径,丰富和深化语文教学能力,钻研教材,灵活教法,精心设计,预设生成,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上出有语文味的课,教出有语文味的学生。
(3)教师的才艺能力决定着自身的语文味。教师自身的表演、语言、朗诵、书写、写作、歌唱等才艺意蕴优雅,也是语文味的外在表现,它会不知不觉地散发在课堂内外,萦绕在学生的耳畔,停留在眼睛的湖畔,沉积在记忆的底层,并不由自主地传承着语文味,让她飘得更远。一句话,教师语文的人格魅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4)教师的言语能力决定着课堂的语文味。言语表达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和风格。彰显语文味,要求语文教师务必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练好口才,避免闷葫芦倒饺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有创造性,风趣形象,有感情、有韵味,口吐莲花,妙语连珠。富有文采的课堂语言是语文味的强力推手,是形成语文课堂独特磁场的重要元素。教师的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也是启迪学生感悟的门径,比如音调的高低、轻重、快慢,韵律的强劲舒缓,还有情感、教态、手势等等,这些都有助于课堂语文味的散发。
总之,语文课要真正减负,把“非语文”的东西请出去,净化课堂,做归真“语文味”的教师,使语文教育成为真正能体现自身特性和功能,拥有自身追求目标的严谨科学的人文学科。营造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综合素养就会有明显提高。因此,回归语文本真,运用这个“工具”的教学实践,“授之以渔”,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让我们不再哗众取宠,花哨综艺式地去教语文,而是以学生学习的主体为本,以言语运用为本,以成长与发展学生为本,让语文找到回归本真的家,做一名有“语文味”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