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细节,让感恩之花在语文世界中绽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2019-11-28江苏省滨海实验小学郭素华
江苏省滨海实验小学 郭素华
当今社会,全民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较为重视,很多家长比较溺爱孩子,导致很多小学生形成了自私冷漠的心理,认为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都是理所当然,渐渐遗忘了感恩、感动,长此以往,其性格、道德都存在缺失。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了大量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人才培养的使命,注重渗透感恩教育,帮助孩子们找回赤子之心,回归爱与感动,那么应该如何从细节入手呢?
一、课本资源——巧用中彰显感恩教育
在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体现“感恩”的内容多种多样,富含了不同的情感,比如说体现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的课文有《我爱你啊,中国》《大江保卫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还有古诗词《示儿》等,体现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的课文《陈毅探母》《母亲的恩情》,体现大自然之恩的有《庐山的云雾》《九寨沟》,体现老师之恩的《老师,您好》等,从每学期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感恩相关的内容无处不在,语文老师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计划,认真研读教材,重视感恩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比如说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先播放庐山的美好景色,让学生通过视觉更直观地了解庐山的美,随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视频,一起从课文中领略庐山的秀丽,想象云的变幻莫测,最后满怀深情地总结:多么美的庐山,多么奇妙的云,大自然真是一个魔法师,不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同色彩。在此话锋一转,播放庐山风景区出现的游客垃圾以及一些大自然遭受破坏场面的图像或视频,通过美与丑的对比带来视觉冲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美来之不易,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感恩大自然,进而爱护大自然,从身边的事做起,爱惜纸张、节约用水、文明出游等等。课文与现实的巧妙结合,激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升华了他们的感恩之心。
二、课外资源——筛选后落实感恩教育
课外学习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过程,也是对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内容、途径,小学语文课外学习主要体现在课外阅读,语文阅读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也会有课外阅读时间安排,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还处于茫然阶段,这时候,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目标书籍,而学校及老师应该针对性地筛选课外阅读内容,并合理运用课外阅读资源实施感恩教育。
比如说在教学《师恩难忘》课文时,老师可以针对性地布置阅读、写作任务,让学生阅读并收集一些关于老师的文章及书籍,在课堂上组织朗诵与交流,随后写一篇关于老师的难忘之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自身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情感熏陶,结合课堂内外,加深课文内容学习、理解,带着课文的思想情感,迅速代入课后阅读,帮助更好地理解课外内容,从多方面体会到老师的无私奉献,明白老师的辛苦,进而形成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不仅如此,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资源,感受国家与社会之恩、父母亲人之恩、大自然之恩等。
三、主题活动——协作中整合家校优势
学校应该积极展开感恩教育活动,加强家园合作,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学校与家庭环境。小学生的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及家庭,只有双方保持良好互动,共同配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说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举办相关感恩活动,家长与老师保持沟通,共同引导孩子在这些节日里勇敢地表达对家长、老师以及国家与社会的热爱、感谢之情。
以国庆节为例,学校应该积极组织爱国活动,包括组织制作爱国海报,设立校园爱国专栏,还可以组织爱国诗歌会,师生、家长一起收集、练习爱国诗歌作品,通过课堂以及家庭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国庆节的来历、我国的发展以及和平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让学生在满含爱国之情的基础上联系诗歌,认可学生的表演与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以此类推,学校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带动学生的感恩之情。
相信只要学生始终怀揣感恩之心,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就会用心生活与发现,成为积极向上的人,肩负起兴旺中华民族的使命。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全面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注重家校合作,聚焦细节,积极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让课本充满情感,让情感温暖每个孩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愿感恩之花在语文世界中绽放,更在孩童的精神世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