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种方法
2019-11-28福建省将乐县实验小学黄小群
福建省将乐县实验小学 黄小群
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是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语文课程意义上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学生习作是学生价值取向、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呈现。
大多数小学生在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法可写,导致习作内容空泛、结构单一、立意肤浅;教师又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感觉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在教学中有挫败感。因而作文“难写难教”是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心病和缠结。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分析原因,不能将原因简单地归结于“学生阅历和感悟浅、阅读量少、知识积累薄弱和文字表达能力差”等诸多因素,而应该从自身寻找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寻求提高高年级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引导帮助,让学生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
阅读是获取信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推介精彩的篇章给学生阅读,在阅读技巧和方法方面提供指导,促成学生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在阅读中领略到语言的音乐质感,感受作者的情怀,触发他们倾诉的欲望,激发写作的兴趣,这是培养写作兴趣的情感准备。创作活动的源泉是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用眼睛、用耳朵观察和倾听,记录“所见所闻”,用头脑思考,用内心感受,善于抓住自己一闪而过的“所思所悟”,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在写作时加以整理和提纯,在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这是写作内容的材料准备。教师要丰富学生写作的形式,除了常规的写作方式外,还可以对一些经典篇章进行仿写、补写、扩写、缩写和续写,学会在文中运用修辞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感觉到写作的乐趣,这是写作方式的技法准备。
二、示范指导,让学生写作时“有法可循”
教师要非常重视作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写前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在中低年级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介绍文学常识、基本规律和写作方法,从审题、立意和布局方面给予启发和点拨,让学生开动思维,大胆发言,对于新颖的构思要表扬,鼓励实施;对于不恰当、不科学的想法,要指出并修正,甚至禁止,把学生引向正确的道路。要重视佳作的示范作用,欣赏范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的特点,鼓励学生模仿、借鉴范文写法,最终达到吸收和创新的目的。特别强调,范文应以同龄人的作品为主,不建议以名家名作为范文,因为小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名家有很大的距离,如果生硬地模仿名家名作,作文就会显得老气横秋,没有鲜活的灵气。同样,也可以展示一些失败的文章,分析它的不足,让学生在写作中注意避免类似错误。教师还可以把自己当作“教材”,面对一个作文题目,详细谈谈自己的构思,告诉学生这样安排的原因和意图,与学生交换想法,在互动过程中既给学生有益的启发,又拉近了师生的感情距离。
三、批改评价,让学生收获成就感
教师批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的表现形式,有评判分数(等级)、旁批、佳句(病句)标线、错别字词圈订和总评语,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可以综合使用以上形式,对作文进行全方位评价。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坚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为准则,以正面评价为主,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劳动,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在作文讲解时,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篇文章,以幻灯片或投影等形式展示批语并详细讲解,对学生的疑问耐心解答。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打破“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单一模式,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互批互改,在同龄人的作品中挖掘优点,指出不足,达到学习和提升的目的。
四、建立档案,让学生稳步成长
学习写作是个系统工程,是渐进式行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有长远的规划,每一次的课堂作文都要明确训练目标,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勤练多写,养成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写下生活中的点滴,使写作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通过勤写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的习作建立档案,分为班级作品档案和个人作品档案,记录他们习作中的信息,如字数、结构特点、修辞与表现手法运用频率、常见别字和病句类型、优点和不足等等。分析档案收集的数据,在班级作品的横向比较中了解整体的写作水平,寻找薄弱环节;在个人档案的纵向比较中,了解学生的写作发展情况,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指导。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更强,知识基础更牢,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做到:写前指导帮助、写后评价激励、长期跟踪观察,就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