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文化 润泽核心素养
——山东省莒县第四实验小学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纪实
2019-11-28宋启峰山东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宋启峰 (山东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近年来,我校创新实施“乐真教育”,以真启智,以乐导行。秉承“和乐求真”的学校精神,坚持“让每个生命更精彩”的办学宗旨,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乐真文化、乐真课程、乐真课堂、乐真活动、乐真评价融合其中,即“五融和”。引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了氛围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校园。
一、传统文化与乐真文化融合,提升人文素养
学校积极营造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乐行楼上的孔子文化墙,校园各处的《论语》文化墙及《弟子规》展板,与学校的乐真文化两相呼应,融为一体,诠释了传承与创新的特色学校文化。我校还注重学科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我们创建了数学文化长廊,内容为:数学发展史、数字的起源,以及从古到今的数学家的故事、古代趣题、成语趣题、数学中的妙联、数学儿歌、挑战数独、展示台等多个板块,图文并茂,知识与趣味融合,数学与多学科融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真正让孩子感觉到“数学好玩”。引领学生“追寻数学文化,品味数学独特的魅力”,增强学生人文底蕴,真正体验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及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欲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二、传统文化与乐真课程融合,提升品格修养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文化基础,融和莒地文化《文心雕龙》内涵,以“乐·真”文化为统领,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重构,构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个性化、学生活动生本化的三化一体特色“乐·真”课程体系——“6+n”课程体系,用课程整合捧起乐真少年纯真的童心。
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开设了诵读经典课,研发了《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乐读乐究》《乐读乐说》《乐读乐写》《乐读乐行》等系列语文校本课程,在2016年全国新教育年会上被评为“十大卓越课程”;
传统文化与数学课程融合,研发了《数学小博士》拓展课程,引领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与莒地文化整合,研发校本课程——《走进莒国》。
莒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日云山诞生于此;举世闻名的天下银杏第一树生长于此;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完成于此;这里还拥有百余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县政府又在建设文明古城……我校也特别重视对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研发了校本课程——《走进莒国》。此课程共分为“秀奇的莒国名胜;灿烂的莒国古文化;多彩的民间艺术;丰富的莒地乡风民俗;舌尖莒国;民间故事;莒地名人”七大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分低、中、高年级,每周一节,通过阅读、搜查、访问、观察、交流、合作、展示等学习过程,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既引领了师生了解家乡博大精深的莒文化内涵,将莒地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提升了学生品格修养。
三、传统文化与乐真课堂融合,提升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将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在各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拓展,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中汲取营养。为此,我校利用每周五的下午2 节课走班、每节课课前3 分钟演讲、每天20 分钟的晨诵、15 分钟的午写、35 分钟的大课间等,将剪纸、过门签、京剧、陶艺、古筝、吟诵、书法、国学操等内容融入其中,形成了系列乐真课堂,还聘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家长走进课堂来到学生中间面对面对话,让学生感悟到多彩的莒文化,领略到国粹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继承与创新能力。
四、传统文化与乐真活动融合,提升担当意识
依托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让学生了解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我校以春节、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
如:“浓情端午粽叶飘香”趣味活动从了解粽子与端午节的历史典故开始;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渐渐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包出了有棱有角的传统粽子;品尝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喜悦洋溢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学生还为老师们送上了热腾腾的粽子,让教师感受节日的喜庆,表达了自己对老师们的感激和尊敬。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体现了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传统美德。
五、传统文化与乐真评价融合,提升综合素养
学校每学期开展多元评价活动,做到“四个坚持”,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有效开展。
1.坚持考级制度。以校本教材《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为依托,开展古诗词考级活动。实行学生考学生评价机制,每个班级成立学生评审团,有时平行班级轮流监考,有时跨年级一对一考核;实行多次考评制,一次不过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个人提出申请,再次考试,直到过关。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现在考级活动已开始在书法、阅读等方面有序开展。
2.坚持特色作业展评活动。学校倡导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举行古诗配画、对联创编、经典诵读、演唱、经典小品表演等才艺大赛。让浓浓的文化味变成生动鲜活的画面,唤醒学生的创造思维,引领了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受到情感的陶冶,体验古诗的独特韵味,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经典诗词和语言艺术的情趣,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使之受到人文思想的陶冶。
3.坚持“乐真儒雅少年”的评选。学校遵循“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评价理念,实施了星级评价策略。对于在剪纸、二胡等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分别授予巧手星、才艺星等奖励,在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并在走廊上张贴,激发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4.坚持传统文化特色班级的评选。我们鼓励教师研发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课程。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开设特色课程《莒之史话》,用莒文化阅读引领孩子,受到了学生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