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协同育人机制
——留守儿童延伸替代服务工作案例

2019-11-28王国勇四川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初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35期
关键词:监护协同温暖

王国勇 (四川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初级中学)

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初级中学位于曾家镇,生源范围覆盖六乡一镇,现有寄宿生650 名,“留守学生”常年保持动态在180~300 人次。留守学生的假期大多处于隔代监护或是完全无人监护的状态,他们的家庭教育都存在弱势或是缺失的状态,缺少正常的关爱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存在严重的“5+2=0”的现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部要求“落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面对流动人口非常流动时期,学校把德育工作重点放在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上,同时带动非留守儿童的教育。针对留守儿童假期:缺照顾、缺管理、缺关爱、缺亲情的现状,曾家中学结合实际深入的思考,整合民政、教育、社区等力量开展“朝阳计划”行动,建立协同育人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延伸替代服务,切实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夯实基础,建立协同育人关爱机制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出现的特殊群体,他们是教育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是需要社会各界用行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017年1月12日,市民政局救助站李涛站长顶风冒雪到曾家中学调研,首次提出“朝阳计划”实施的构想。着力解决曾家片区留守儿童面临缺照顾、缺管理、缺关爱、缺亲情等难题,学校与市区两级民政局联合在曾家中学建立“朝天区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曾家服务站”。

该站点主要服务于曾家片(六乡一镇)的困境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主要是让他们每个周末及寒暑假学业有人辅、监护有人管、安全有保障、活动有地方、有饭吃、有衣穿、不孤单、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快乐成长。确保每个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关爱保护,保障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形成“无缝对接”的长效保护机制,缓解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尊、自立、自律、自强。维护困境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履行教育主体责任,巩固协同育人关爱机制

1.思想建设

提高所有工作人员对留守儿童的理解,树立为留守儿童服务的思想,把留守孩子当自己的子女关爱,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真正的送进“留守儿童”心中,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2.制度建设

明确工作人员“一岗多责”,既有教育引导的责任,还有安全和关爱的责任。与家长签订《自愿接受关爱的责任书》和《安全责任书》,要求孩子签订《纪律安全承诺书》,并与所有工作人员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

3.文化建设

在校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把留守孩子的美术书法作品上墙和展示在多功能室,用自己的作品装扮自己的“家”,孩子的信心和喜悦都展现在自己的笑容上。朝天区图书馆在我校设立“图书流动服务点”,将各类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各个年级、男孩女孩喜欢的书籍置于阅读室,让孩子在读书中找到快乐,学会学习。将多媒体充分应用于关爱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大山外的世界,了解父母所在的城市,了解其他同龄人的世界,让他们自立自强,培养孩子用书包走出大山的意识与意志。

4.组织建设

成立曾家中学留守儿童延伸替代服务工作小组、设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办公室。形成留守儿童关爱定时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了安保人员、生活教师、艺体教师、文化教师等人员岗位职责。确保延伸替代服务安全、有序、丰富、温暖。

三、精准施策,丰富协同育人关爱机制

“你,不管叫别人做什么事,不光是为了他好,还要让他乐意。这是爱的艺术。要让人做起事来心里快乐,只有让人快乐才是爱人家,知道吗?”(王小波)

1.调查研究

每学期,学校认真梳理全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户籍地、现居住地、就读学校及班级、健康状况、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地点、年回家次数、监护情况、生活主要来源、监护人及联系电话、村委会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并做了全面登记。详细了解困境儿童家庭情况、学习生活状况及监护人状况。有计划、有温度地开展服务工作,确保孩子和家长认可度、满意度、幸福度。

2.精准施策

只有唤醒孩子心中对教师与学校的依恋和信任,才能保证我们的“朝阳计划”真正能温暖孩子心灵。

针对一般留守儿童。主要进行了周末监管、学业辅导、生活指导,丰富假期生活。组织参加各类社会生活实践,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他们在父母远、心不单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针对单亲孩子与孤儿。消除这类孩子的孤独感、自卑感、自我封闭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他们成为健康人的基础。我们主要实施谈话交流、爱心陪伴、读书活动、集体生日、安全、阳光等主题活动,让他们扫除心理阴霾,阳光积极,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保护好自己。同时进行学习辅导、个性特长(音乐、绘画、体育、棋类)培养、生活指导、技能培养,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促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融入集体。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知到爱、感知到自信、感知到温暖、感知到幸福,同时在温暖中学会温暖身边人。

3.活动开展

在每周星期五即制定周末两天的活动计划,拟定具体活动的时间安排表,根据活动的开展确定所需的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教师和管理人员按活动安排表负责活动的开展。为丰富学生生活,以开展篮球、围棋、象棋、乒乓球、网球、门球等体育活动锻炼学生体质;为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以参与城镇环境卫生打扫、自己洗衣、每星期洗澡等活动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参加农忙时节的采收种植等校外力所能及的活动锻炼,体验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利用现有的设施开展书法、绘画、电子琴、舞蹈、唱歌等活动,发挥及挖掘各自特长和爱好的潜力,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咨询沟通交流活动,使学生的心里更加充实、性格更加开朗、心态更加阳光。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开展课业辅导,有效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成绩。

寒暑假,与南京审计大学学生志愿者开展“青心”“润青”夏令营活动。在假期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大学生与孩子年龄差距小,素质高,掌握的文艺等技能更多,孩子们更喜欢。同时也给留守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用书包走出大山。这是孩子与大学生志愿者的心声:

遇见你之后,一切都变得美好

孩子们对我们说:

自从遇见你,我变得更努力

一边享受生活,一边狠狠学习

你们那么优秀

支持你们的我们也想变得优秀

等你们长大了,有能力了

来我们经过的城市

亲眼看一看那里的风景

品一品那里的美食

听一听那里悦耳的当地话

加油,曾中少年!

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活力朝阳、美丽家乡”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孩子们到成都、重庆等地参加红色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体验活动。让他们走出大山,既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也体验到社会的关心关爱,使其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多元主体参与,深化协同育人机制

努力争取社会参与,形成了关爱合力。学校组织法制(卫生)副校长和老科学家,为孩子普及法律知识和卫生知识,特别是留守女孩如何打理个人卫生,如何提高警惕,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等。与社区干部与关工委老干部协调,安排爱心人士义务为留守孩子当“爸爸”“妈妈”,陪伴孩子一天,给孩子们讲社会知识,解答孩子们的各种疑问等。学校动员村组干部和学生家长,深入孩子家中,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家庭监护教育状况,同学校一起摸排留守孩子和关爱留守孩子,确保本辖区内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温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为孩子们传送情感关爱和心理温暖。

利用大学生假期支教机会,与南京审计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组织开展寒暑假关爱活动。对留守学生进行了学业辅导、文艺培养、安全、法制、健康、禁毒等教育,提高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自信,提高了孩子学习和生存能力。

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捐献学习用具、毛毯、衣服、运动鞋等物品,保障了孩子的温暖过冬,愉快学习。

五、工作成效

1.截至目前,曾家中学服务站共开展未成年人延伸替代教育服务70 期,服务困境未成年人与留守儿童1200 多人次。保障了乡村留守孩子假期安全与温暖,解决了留守家庭的后顾之忧。

2.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走出了自我封闭、敏感的心理阴影;学会了正确面对和处理问题并敞开心扉与人交流,孩子更加阳光健康。

3.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孩子们的眼界和视野,树立了用书包改变命运的决心和信心,树立了走出大山再反哺大山的感恩情怀。

4.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提高了社会爱心人士和教师们的育人情怀和服务意识。在为孩子们服务的过程中,让老师进一步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珍惜自己的幸福,进一步认识到要努力帮助更多的孩子有一个安全、温暖、阳光、健康的童年。

5.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给外出务工的家长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使其在外务工更安心、更放心、更省心。

6.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带动了社会爱心人士和社会组织对未成年人的关爱。2017年冬季社会组织为多名留守儿童在本站开展暑期夏令营献爱心的关爱活动,发放文具、体育用品等物资;2017年、2018年冬季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捐赠了毛毯和保暖内衣,在年前给孩子们带来了温馨而温暖的关爱。

六、且行且思

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惠及了乡村留守孩子,帮助了留守家庭,但在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多层面发展,强化多元主体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责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的同时,如何界定留守儿童,如何让留守儿童去标签化,如何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留守儿童,都是我们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

1.集中管理,差异帮扶

在留守学生较多、师资力量较足的学校试点建立困境未成年人延伸替代服务中心,假期充分发挥学校设备设施服务功能,全面满足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等必要需求。针对一般留守、生存困难、监护困难、成长障碍不同情况的留守孩子,对在校生存困难、成长障碍、建档立卡留守学生减免生活费,对一般留守儿童进行周末监管、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对成长障碍留守儿童实施心理疏导、爱心陪伴等温暖关怀,对监护困难留守儿童进行个性引导、学习辅导、特长培养、生活指导,全面提高留守儿童帮扶针对性。重点必须监管到位,普惠适度惠及更多人。

2.动态管理,跟踪监护

一人一册建立留守学生监管台账,详细记录留守学生校内校外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学习情况、生活概况、家庭变化等方面重要内容,并成立留守学生跟踪服务小组,定期走访指导留守家庭,帮助培养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正确教育方式、解决家庭矛盾,确保监管延伸到底、纵深见效。

3.整合资源,协同育人

进一步整合教育、民政、社会各界资源,完善“民政搭台,教育唱戏,社会合力”的模式,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功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区域联动,部门同理

打破区域与行业限制,跳出站点思考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一步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家长的教育责任心。与团委、妇联、区文化中心协同合力,在机制建设、关爱形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得到提升。

5.尊重关爱,去标签化

不能给孩子心理上印上“留守儿童”的印记,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父母外出务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教育他们主动适应父母外出和主动关爱外出父母,切不可把留守与非留守进行区分,千万不要在日常教学与集体活动中区别对待,甚至,“留守儿童”的称呼最好不要在公开场合出现。

6.重在坚持,师者父母心,进一步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惠及社会,惠及几代人。

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教育,永远在路上。师者,永远执着于教诲。对孩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曾家中学将进一步完善“以家庭监护为基础、学校监护为补充,社会监护为保障”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格局。关爱一个留守儿童,温暖一个留守家庭,辐射一个乡村,和谐整个社会,阻断贫困代际间传递,我们一直在奋斗。

猜你喜欢

监护协同温暖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温暖冬夜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在温暖中流逝的美
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须体系化
温温暖暖
爱·温暖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