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疗效观察
2019-11-27李明珊王鹏琴
李明珊 王鹏琴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对原发性痛经止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眼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体针治疗,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結论眼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眼针;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0-0056-02
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系统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下腹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腰酸或其他明显不适等症状的妇科疾病[1]。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药物疗法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口服避孕药,但其副作用颇多,长期服用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发生药物抵抗。长期服用避孕药,容易引起水钠潴留以及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反应,表现在心脑血管系统、肿瘤、代谢等方面,如静脉血栓、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乳腺癌、宫颈癌、肝脏肿瘤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份本院门诊患者女性60例,其中病程最长为10 a,最短为半年。年龄最小16岁,最大35岁,均为原发性痛经,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所有患者按就诊先后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年龄17~35岁,病程1~9 a,轻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16例,重度疼痛7例;对照组30例,年龄16~33岁,病程半年~10 a,轻度疼痛8例,中度疼痛15例,重度疼痛7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痛经程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中医妇科学》(马宝璋、齐聪主编)(1)病史:经行腹痛病史,过度精神紧张,过食寒凉、房事不洁、经期或产后冒雨涉水等;(2)症状: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部疼痛,疼痛剧烈,甚则痛引腰骶,或放射至两侧股部并伴恶心呕吐等;(3)检查:妇科检查:无官器质性病变;
1.3纳入标准①年龄16~35周岁;②符合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主症: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兼症: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舌苔薄白,脉弦;③月经周期规律[(28±7)d];④ VAS评分≥3分。
1.4排除标准① 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病变等所致继发性痛经者等;② 哺乳期妇女及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的妇女等;③ 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④ 治疗前2星期内服用止痛药、镇静药及激素类药物者;⑤ 患有严重的躯体或精神系统疾病者。
1.5眼针治疗方法
1.5.1观察方法患者采取坐位,嘱双目平视,确定穴区位置。医生消毒双手,先观察左眼,再观察右眼,让病人放松眼皮,用拇、食两指扒开眼皮,让病人眼球向目内眦方向转,观察眼区脉络,然后再让病人眼球向外眦方向转,观察剩余眼区脉络。
1.5.2取穴方法彭静山教授将眼周围分8区13穴[2]。人眼白睛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脉络。正常人纤细而不显,生病以后或由体表通过经络而内传脏腑,或由脏腑外传到肌表,不论是一经还是几经受病都可以从白睛上显露出来,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很难消除[3]。根据白睛脉络形状和颜色的变化取穴[4]。以患者白睛脉络形状和颜色最明显为主要取穴区,取穴时单眼区域不超过3个区域。
1.5.3针刺方法在治疗时主要采用眶外平刺法。施术时选好穴区,在距眼眶内缘2 mm的眼眶上从穴区的一侧刺入斜向另一侧,刺入皮肤到达皮下保持针体在穴区内。此时要重视进针的角度和针体的位置,一针平刺一区[5]。若需增加治疗的疗效,可以采取直刺法。均为一次性施针,无需行针,留针20 min,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下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
1.6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其主要取穴为临床治疗痛证的要穴“三阴交”,因妇女的生理以及经带胎产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故取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进行治疗,效果尤为突出[6]。常规取穴参考二版《针灸学》[7],选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太冲。嘱患者取卧位,针刺部位以75%酒精常规消毒,采用32号不锈钢1次性毫针,对准所选的穴位,垂直快速进针,然后按照以下各穴不同的方向,进针1.5寸,留针30min,每日1次,5天为1疗程,下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各穴位进针的方向,气海向下,关元向下,三阴交向上,太冲斜刺。针刺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8]。
1.7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制定综合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显效:治疗后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明显减轻。有效:治疗后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4)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记录痛经症状程度评分。测试采用视觉模拟尺进行评测。方法:画1条长为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在直线上标记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根据患者标记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对治疗前后及组间评分变化进行比较。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见表2。
3讨论
明代王肯堂辑著的《证治准绳》中记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10]。所以以观察白睛脉络诊病古文早有记载。而生物全息论也有力的证明了“观眼识证”的科学性[11]。《素问》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猝然而痛”,实则为不通则痛。明代张介宾《质疑录》又强调:“凡属诸痛之虚者,不可以不补也”,实则为不荣则痛。
笔者认为,观眼之所以能诊病在于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所以当人生病时白睛上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便可显现出来,而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在眼周的八个区域找到其相应的位置[12]。以观眼识证法,通过对白睛脉络的观察与分析,以针刺手法,使经络畅通,调畅五脏六腑之气血。
近些年,眼针也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眼针疗法,大量用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林强等人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眼部辨证取穴针刺治疗,对不同种证型进行研究观察,结果眼针治疗后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ence index,RI)及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期峰值之比(A/B)值均明显下将[13]。胡玉莲等[14]眼针治疗原发性痛经对照观察,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布洛芬缓释剂,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8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9.1%,对照组复发率37.5%,可以反映出眼针疗法镇痛效果稳定。
综上所述,眼针无论从科学性还是实践性对痛经止痛都有很好的疗效,眼针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而与其他止痛方式相比,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的特点[15],辨证易于掌握、安全方便、独具特色等优点,在针灸临床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实践证明:眼针不仅对痛经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还能调节盆腔内生殖器的功能,从而真正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在临床具体运用中,还可以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可以与体针、耳穴压豆法及中药疗法等有机结合,以增强疗效和治疗较顽固性痛经,值得妇科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鸥,田维柱.眼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8(1):25-26.
[2]杨智杰,李忠仁.眼针的应用及机理[J].上海针灸杂志,2007,(9):46-48.
[3]张威,海英,黄春元,等.田维柱教授眼针分区定穴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57-60+6.
[4]閆也,田维柱.一种独特的微针疗法——彭氏眼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1):45-47.
[5]王鹏琴.王健.周鸿飞,等.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
[6]海英,田维柱.眼针针刺手法探析[J].中国针灸,2013,33(9):799-801.
[7]丁庆刚.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辨治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5):190.
[8]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221.
[9]赵虹.针灸治疗痛经42例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4,(12):30.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83.
[11]蒋莉娅.基于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浅析眼针之观眼诊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4426-4428.
[12]张威,海英,黄春元,等.田维柱教授眼针分区定穴经验总结[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57-60.
[13]王天铎,海英.眼针镇痛效果临床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7):182-183.
[14]林强,陈为志,厉岩,等.眼针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85-887.
[15]胡玉莲,林强,厉岩.眼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70-371.
[16]刘昱麟,张威,马贤德,等.眼针沿革及眼周穴区划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