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绵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经验总结
2019-11-27郑雯婷马进
郑雯婷 马进
摘要:阐述郭恩绵教授对慢性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以肾络亏虚为主,湿浊、瘀血贯穿始终,外邪兼夹为患。在慢性肾炎血尿治疗上,郭恩绵教授以自拟方玉肾露2号为主方,随症加减运用,重视养护调摄,临床效果不凡。
关键词:慢性肾炎血尿;玉肾露2号;郭恩绵教授;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0-0006-03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的慢性疾病[1],多起病隐匿,缓慢进展,缠绵难愈。血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表现,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许多医家将肾炎的治疗重点放在积极控制蛋白尿上,而对血尿的重视程度不高,但在一组对416例单纯血尿患者的观察中发现,单纯血尿者肾活检病理类型以IgA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为主,27.1%的患者肾脏病理损伤达到中重度,提示预后不佳,且部分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2]。郭恩绵教授从医五十余载,系国家级名中医,辽宁省肾病治疗著名专家,在慢性肾炎血尿的治疗方面颇有建树。郭恩绵教授自拟方玉肾露2号方,配合临症加减用药,治疗慢性肾炎血尿屡见奇效。笔者有幸侍诊老师左右,现将郭恩绵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经验总结如下。
1对慢性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郭恩绵教授认为肾络亏虚为慢性肾炎血尿发生发展的内在基础,湿浊、瘀血是慢性肾炎血尿的病机关键,外邪是疾病复发或加重的重要因素。郭教授提出了慢性肾炎血尿当从络病论治的观点,认为本病病位在肾络。络病学说理论基础源于《内经》,络脉作为经脉的分支发挥着气血运行通路的作用[3]。络脉气血通畅,则周身气血充盈,脏腑形体得以滋养;若络脉气血不畅,日久肾络亏虚,甚至肾络瘀阻,则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络气虚滞是肾络病证进展的始动因素,并贯穿始终,最终导致络脉瘀阻,即由功能性改变向器质性改变[4]。偏于气(阳)虚者,气化失司,不能升清降浊,精微外泄,或久病脾肾两虚,脾不统血,故见血尿;偏于阴虚者,虚火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以致肝肾阴虚,影响藏血功能,则见血尿。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都可使肾精亏虚,肾络失养;肾虚则更易受外邪侵袭,湿浊、瘀血互结,使肾络进一步损伤。湿浊分为“外湿”和“內湿”,“外湿”多因久居潮湿之地,或冒雨涉水,致湿邪侵袭人体;“內湿”多因饮食劳倦,或情志内伤,导致脾肾亏虚,脾胃气机运行不畅,湿浊停滞体内。湿性重浊,易趋下焦,且湿易从热化,湿热蕴结下焦,肾络受损,精微不固,则产生血尿;湿邪黏腻,易阻中焦气机,气化失常,清浊不分,亦可见血尿。瘀血既是慢性肾病的病理产物,也是加重肾脏损害的重要因素。湿阻气滞、正气亏虚、水病及血均为导致瘀血的原因[5]。瘀血阻于肾络,使血不归经,血溢脉外,而致血尿。有研究表明,瘀血程度与某类肾病病理损害程度成正相关,更易导致肾功能不全[6]。《素问遗篇·刺法论》云:“真气不正,故有邪干。”肾虚络损,卫外不固,则易遭受外邪侵袭。导致慢性肾炎血尿的外邪主要是风邪和热邪。风邪易袭阳位,易侵犯肺卫,在西医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热邪易郁于肌肤,表现为皮肤感染;热邪若与湿浊相兼为患,则易发生尿路感染。现代医学认为,多数肾小球肾炎与免疫介导有关,肾炎发生及加重常常与感染相关[7]。临床许多患者在发现尿检红细胞增多之前,均有各类感染病史。各类外邪还易相兼为患,如风邪常易合并湿热、湿浊、血瘀之证[8],导致血尿反复或加重。
2玉肾露2号方及其临症加减
玉肾露2号方为郭恩绵教授依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自拟方,具体组成如下:太子参20 g,黄芪35 g,白术15 g,枸杞10 g,菟絲子10 g,金樱子10 g,山萸肉20 g。全方以补肾填精,益气扶正为主。其中太子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为君药,三味药均入脾经,有健脾之功,起到以后天而养先天的作用。同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系膜增生的作用,可以延缓肾小球硬化的病理进展[9]。另有报道显示,单味黄芪制剂亦能提高血清白蛋白,还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改善肾病患者的生存状态[10]。有动物试验表明,白术中所含白术内酯Ⅰ具有抗压和抗肾脏纤维化作用[11]。郭恩绵教授认为参类均有补气升压作用,对于慢性肾炎血尿血压偏高者,应酌情减少太子参用量。枸杞子、菟丝子能滋补肝肾,其中菟丝子为平补肾阴肾阳之要药。金樱子、山萸肉均有酸涩之性味,具有固摄肾气,防止精微外泄之功。阴虚较著者,常合二至丸以清虚热。二至丸广泛应用于各类肾脏病,尤以肝肾阴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所致血尿临床效果最佳。有研究显示二至丸可降低血浆黏度,抑制和血小板聚集及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在血管壁上,保护肾小球血管内膜的完整性[12]。湿浊较著者,常加厚朴、砂仁等健脾祛湿之品,或配柴胡、枳壳等理气之品以助化湿。瘀血较著者,加化瘀止血之三七、茜草、蒲黄等,使止血而不留瘀,行血而不散血。兼有外邪者,郭恩绵教授尤其注重固护正气,常在玉肾露2号方基础上加入党参、山药等以补脾益肺,培土生金。偏于风寒者再加生姜、苏叶等以疏散风寒;偏于风热者,配以老头草、前胡、桔梗等以清热解毒利咽;偏于血热者,加白茅根、小蓟、侧柏叶、仙鹤草等以凉血止血;湿热互结者,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等以清热利湿解毒。郭恩绵教授处方时慎用两类药物,一类是炒炭止血药,谨防收敛太过而有留瘀之弊;一类则为滋腻温燥之品,以防滋腻碍胃,阻碍气机,而生闭门留寇之患。郭教授用方精简,却能方面俱到,病机药理烂熟于心,实为后辈之榜样。
3慢性肾炎血尿患者的养护调摄
郭恩绵教授认为疾病向愈与日常保养密不可分,故郭教授常在诊病过后向患者嘱咐慢性肾炎血尿的养护与调摄。一者,预防感冒,避免皮肤破损,谨防感染。二者,避免熬夜劳累耗伤精血。中医讲求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应在亥时初至丑时末静卧休息,以利人体细胞休养、推陈出新[13],使肾之精血充足,肾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三者,服药期间禁饮酒、忌辛辣。酒水辛辣之品均能助生湿热,既易耗伤正气,又易衍生他变,使肾脏损害及感染风险增加,从而加重肾性血尿[14]。四者,保持心情愉悦。“忿怒伤肝”、“忧思伤脾”、“恐伤肾”等都表明了情志对于脏腑的影响。中医情志致病主要体现在脏腑气血尤其是五脏气机的失调。在现代医学则表现为机体免疫的下降[15],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4典型病案
李某,女,65岁,2018年8月24日初诊。主诉:尿色淡红反复发作2年,加重3天。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尿色淡红,于某西医院就诊,查尿系列是尿蛋白(-),隐血(3+),镜检红细胞40/HP以上,诊为“肾小球肾炎”,曾口服西药及中成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3天前患者因感冒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有腰酸痛,未服感冒药,今日来诊。现症见:尿色淡红,腰酸痛,膝软乏力,咽痛,纳呆,腹胀,大便微溏。既往史: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光眼术后。查体:神清,面色少华,咽后壁色赤,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脉沉滑;血压130/80mmHg;辅助检查:尿系列示尿蛋白(-),隐血(3+),镜检红细胞40/HP以上,红细胞畸形率80%;血常规、肾功、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诊断:中医:尿血-脾肾两虚兼外感风热证。西医:肾小球肾炎。处方:玉肾露2号加茜草10 g,白茅根30 g,小蓟30 g,老头草30 g,柴胡10 g,炒枳壳10 g,砂仁6 g,7剂水煎服,每日3次口服。二诊:2018年8月31日,患者服药后无不适,仍有腰酸痛,咽痛及腹胀减轻。查: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黃,脉滑。尿常规示隐血(2+),镜检红细胞25~30/HP。前方加狗脊20 g,杜仲15 g,14剂水煎服。三诊:2018年9月14日,患者腰酸痛减轻,其余症状均较前缓解。查:舌质暗红,苔白微黄,脉滑。尿常规示:尿常规示隐血(2+),镜检红细胞15-20/HP,镜检白细胞1~3/HP。效不更方,前方14剂继服。四诊:2018年9月30日,患者偶有腰酸痛,余无特殊不适。查:舌质暗红,苔白,脉滑。尿常规示隐血(+),镜检红细胞4-6/HP。前方14剂继服,巩固治疗。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按:本病案中患者为老年女性,且病程较长,久则累及脾肾两脏,出现脾肾气虚之证,加之外感风热之邪,出现病情反复,遂以玉肾露2号方为主方补益脾肾之气;加柴胡、枳壳、砂仁兼以理气化湿健脾;茜草、白茅根、小蓟以清热凉血止血,老头草兼有解毒利咽之功效;狗脊、杜仲补肝肾,强腰膝。治病求本,药到病除。
5体会
慢性肾炎血尿可归属于中医的“尿血”、“溺血”、“血证”等范畴,在“腰痛”、“水肿”等病症中亦有体现。无论从中医角度还是西医角度来看,其发病机制都较为复杂,且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郭恩绵教授多年致力于慢性肾炎血尿的中医治疗,总结出慢性肾炎血尿的病因病机,即肾络亏虚为内在基础,湿浊、瘀血为病机关键,外邪为复发或加重的主要因素;治疗上,郭教授扶正与祛邪并重,以玉肾露2号方为主方,审证求因,辨证加减,结合“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 的日常保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吾辈当潜心学习中医理论,总结前辈临床用药经验,更好地探寻慢性肾炎血尿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1]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78.
[2]马路,李鑫宇,杨琪,等.单纯性血尿的预后观察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民军医,2015,58(3):277-278.
[3]王杰,陈艳琼,何凯杰,等.从肾络亏虚理论探讨肾脏纤维化的病机与治疗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9):99-103.
[4]吕静,庞立健,吕晓东.运用肾络理论论治肾小球硬化[J].中华中医药学刊第,2013,31(9):1928-1929.
[5]周燕妮,汤水福.从肾络瘀阻辨治肾性血尿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121-122.
[6]王丽萍,陈建,庄永泽,等.IgA肾病血瘀证与肾脏病理损害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杂志,2009,50(7):635-638.
[7]巩振东.从肺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 24(11):112-117.
[8]王翚,吴秀玲.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风邪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2):1110-1112.
[9]周承.中药黄芪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2):100-101.
[10]张淏.浅谈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当代医药论丛,2015 13(12):45-46.
[11]吴英智.白术内酯I通过抑制纤维合成保护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功能[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12]李增鸣,王小琴.二至丸在治疗肾脏病中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6):58-60.
[13]沈慧珊.十二时辰之中医养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3):68.
[14]华俏丽,刘旭生,邹川.慢性肾脏病湿热证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8):735-737.
[15]包海燕,崔姗姗.试论中医心肾养生观[J].中医学报,2017,32(2):25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