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室质量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探究

2019-11-27徐慧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控制风险管理

徐慧娟

【摘 要】供应室负责着医院内医疗器械的消毒与供应,不仅涉及的科室较广,而且关系着病患诊断与治疗的质量。文本阐述了风险管理在供应室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系列策略加强风险管理在供应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供应室;质量控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引言:医疗行业中的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评估以及管控措施的过程。消毒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事故十分重要的部门,能够对临床护理质量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直接产生影响,一旦消毒灭菌工作没有处理完善,将会导致感染事故发生。

1 风险管理在供应室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医疗水平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医疗器械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对医院供应室中的质量管控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涵盖了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等环节,承担着为各个科室提供医疗器械的职责。实施风险管理要求在清洗环节中不能存在漏洞,保证器械的消毒灭菌达到标准要求。着要求医院对供应室的质量控制进行严格的风险管理,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规范性,为器械的清洗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应用程序化与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令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2 供应室质量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

2.1 建立起风险管理小組 在供应室质量控制工作中,应依照实际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岗位分工,其中应设有下收下送岗、清洗岗、包装岗、消毒灭菌岗以及无菌物品发放岗。在建立风险小组的过程中,应选出一名资历较深的护理人员作为风险管理组长,发挥带头作用,提升组员的责任心与专业能力。在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前期,风险管理组长应跟随组员实施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指导,并与护士长进行技术交流,对容易出现差错的工作环节强化监督与管理工作。为了令小组成员有计划的实行质量控制工作,可以制定各种医疗器械的规范操作流程与检查标准。风险管理组长不仅要进行工作岗位自查,还要对组员的所有工作岗位定期检查,随后实行逐级汇报,在档案中完好记录,护士长需要对供应室质量管控工作实行不定期抽查。成立风险管小组能够有效降低因差错造成的医疗事故,减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通过量化绩效考核的实施,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的同时,令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创新工作。

2.2 强化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院供应室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护理人员、消毒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一些医院中此类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法律意识与危机意识淡薄,欠缺对差错事故的预见能力,容易导致发生医疗感染事故。因此,需要强化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切入。第一,选派业务主干外出学习。医院中可以选派一些业务主干参加进修班与科研会议。回院后召开相关知识讲座,对科室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令相关人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供应室风险客观存在的重要性,进而制定更加精准的防范措施。第二,在医院内定期开展科室例会。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开展职工例会,例会内容应包括对质量检查的反馈、对潜在安全隐患的分析,对以往出现的差错事故积极寻找原因,实行全员安全教育。供应室带教老师应在晨会开展的过程中引导人员不断累积自身知识,掌握各种风险的防范措施,护士长需要实时落实科室的检查情况。第三,组织科室人员定期培训。护理部和各个科室应该联合组织学习相关感染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逐渐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

2.3 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对于供应室的质量管控工作来讲,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根本保障,为病患提供高质量的消毒灭菌医疗器械,才能将感染事故在源头控制。首先相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查对制度,对于包装、清洗、灭菌各个岗位实施重点检查,全面保障灭菌医疗物品的合格性,保障物品的清洁度与完好性[1]。查看各个岗位的登记本记录事项,核查各项工作是否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改正。其次,建立严格的意外事件上报制度。无论科室中出现何种程度的差错事故,都需要上报至护理部,并且进行仔细的调查分析,经过组织决定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意见。针对重大事故应启动紧急调配方案,并对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处理。最后,优化消毒隔离制度。对于医院供应室来讲,作为重点感染部门,消毒隔离制度十分重要。护士需要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比如,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做好空气消毒与空气培养工作。

2.4 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 现阶段,医学科技在不断更新,一些体内植入医疗物品在逐渐扩大应用数量。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植入物必须经过规范的登记、清洗、保养、包装以及灭菌管理,是供应室质量管控中的重点环节之一。植入医疗物品必须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至使用科室,避免发生医疗感染事故,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其中对于容易发生差错与引起医疗护理纠纷的环节,应作为供应室中风险管理的重点。比如,检查物品清洗后的洁净度、器械的完好性、每个包装的完整性;包装岗要求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对新入科的技术工人、低年资的护士,有计划地带教,提升其基本功以及综合素质差,同时加强法律意识培训与监督指导[2]。对于手术植入物以及直接进入人体组织血管的器械,应进行有规范的管理程序,从清洗、包装至灭菌等均有登记记录,并可追溯责任人。

结论:综上所述,供应室是医院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能够保障供应室质量控制工作,保障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令临床护理的质量不断提升。规范科学的风险管理,使供应室的日常质量控制工作安全、稳定的进行。在实际工作中避免潜在风险发生,可以完善供应室的质量管控工作。

参考文献

尹忠萍.供应室质量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0):193.

程亚艳.风险管理在供应室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01):46-47.

猜你喜欢

供应室质量控制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