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不同麻醉术式下行肛肠科常规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9-11-27王富强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局麻腰麻

王富强

【摘 要】目的:探讨肛肠科常规手术中常规应用的两种不同麻醉术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5月间到我院就诊的100例肛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麻醉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腰麻组和局麻组,每组各50例,腰麻组患者给予常规蛛网膜下腔组滞,局部神经阻滞组患者给予肛周神经阻滞术。对两组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腰麻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4%明显高于局麻组的72%,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在疼痛及肛门下坠不良反应中,局麻组明显高于腰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均<0.05);在恶心及尿潴留不良反应中,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肛肠科常规手术中,腰麻相比较肛周神经阻滞组拥有更好的麻醉效果,患者的不良反发生率低,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不同麻醉术式;腰麻;局麻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了肛肠疾病的患病率的逐渐增加[。随着医疗条件和外科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由于肛肠部位的神经极为敏感[7],在手术时损伤神经末梢会引起较大的疼痛,所以手术时麻醉效果如何对手术的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相关研究表明[1],临床上对于肛肠疾病的麻醉方法主要有腰麻和局部麻醉两种。而蛛网膜下腔麻醉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麻醉中小剂量用药即可获得有效的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现象使得运动神经阻滞较轻,麻醉后循环系统较稳定。小剂量、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感觉阻滞完善,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快,尿潴留症状轻,并发症少、对脊髓、 神经的损伤相对较小等优点。基于此,本文对肛肠科常规手术中常规应用的主要的两种不同麻醉术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5月间到我院就诊的100例肛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麻醉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腰麻组和局麻组,每组各50例。其中腰麻组男36例,女14例,年齡28~70岁,平均(45.42±3.24)岁。局麻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27~69岁,平均(45.33±3.41)岁。腰麻组和局麻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无太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腰麻组:使腰麻组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使用22G腰麻穿刺针在患者L3,4或L4,5间隙处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0.5%的罗哌卡因7.5mg,麻醉完毕后,使患者体位变换为截石位姿势。局麻组:患者取截石位后,充分暴露视野,常规消毒后铺无菌单后于肛门周围进行充分局部神经阻滞,局麻药采用1%的利多卡因和0.375的罗哌卡因混合注射液,约15ml。

1.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①比较腰麻组和局麻组患者麻醉效果情况;②比较腰麻组和局麻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VRS评价量表对患者麻醉效果进行评估:Ⅰ级:术中患者表现安静,腹肌处于放松状态;Ⅱ级:术中患者表现较为安静,腹肌相对放松;Ⅲ级:术中患者出现疼痛感,但还能忍耐,腹肌较为紧绷;Ⅳ级:患者疼痛剧烈,无法正常进行手术,需改全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数据资料以n(%)表示,给予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麻组和局麻组患者麻醉效果情况的比较 如表1所示,腰麻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4%明显高于局麻组的72%,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

2.2 腰麻组和局麻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如表2所示,在疼痛及肛门下坠不良反应中,局麻组明显高于腰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均<0.05);在恶心及尿潴留不良反应中,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论

肛周神经阻碍麻醉作为常用的局部麻醉方法,在肛肠常规手术中虽能起到麻醉效果,但会使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2],肛周神经阻碍麻醉对患者肌松的局部麻醉效果较差,且时效持续时间短,会使患者麻醉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而本研究表明,腰麻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4%明显高于局麻组的72%,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在疼痛及肛门下坠不良反应中,局麻组明显高于腰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均<0.05);在恶心及尿潴留不良反应中,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一研究结果与王冬[3]等人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肛肠科常规手术中,小剂量、低浓度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肛周局部麻醉拥有更好的麻醉效果,且局麻药用量少,副作用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陈梦, 滕永杰.中西不同麻醉方法在肛肠手术患者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8(1):67-68.

周洁, 吴炜.各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肛肠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7(37):409..

王冬, 袁媛, 何锦,等.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疾病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7, 37(8).

猜你喜欢

局麻腰麻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护理路径在局麻下PCLN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芬太尼腰麻剖宫产效果分析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腰麻伴硬膜外盐水扩充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
局麻下应用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高龄患者骶尾部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