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新旋肩法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

2019-11-27张惠鹃杨狮梅雍敏婕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并发症

张惠鹃 杨狮梅 雍敏婕

【摘 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肩难产产妇的治疗,探究产妇使用新旋肩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2016年5月-2019年2月作为调查时间段,调查样本为我院接诊的肩难产产妇30例,按照产妇治疗时所运用的方法差异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的15例产妇采用新旋肩法,对照组的15例产妇采用McRoberts法。结果:试验组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妇产科中将新旋肩法有效应用在肩难产的处理中,能够积极预防产妇与新生儿发生并发症。

【关键词】肩難产;新旋肩法;McRoberts法;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肩难产在临床分娩中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现象,肩难产不仅会严重危害到产妇的身体健康[1],还会严重威胁到胎儿的生命安全,所以对肩难产产妇进行有效的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临床中主要运用旋肩法来处理肩难产,旋肩法的处理效果较好。本次研究中对30例产妇采用新旋肩法,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6年5月-2019年2月作为调查时间段,调查样本为我院接诊的肩难产产妇30例,按照产妇治疗时所运用的方法差异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的数量均为15例。试验组产妇的年龄范围为22-36岁,年龄中间值为(28.69±2.67)岁;对照组产妇的年龄范围为20-38岁,年龄中间值为(29.38±2.86)岁。比较以上两组产妇的基础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McRoberts法处理,助产人员帮助产妇进行过度屈曲髋关节动作,以此来让产妇大腿尽可能的与腹壁贴近,并进行外展,接产人员根据普通方法来为胎儿前肩与后肩的娩出提供帮助。试验组产妇则采用新旋肩法处理,助产人员鼓励产妇用力屈曲大腿,尽可能的让双腿与腹壁靠近,指导产妇抱膝,然后开展阴道检查,从而掌握胎肩方向。在产妇腹部压前肩的时候稍微向下轻拉胎头,并进行适当的旋转,以此让胎儿双肩能够位于骨盆斜径部位,胎儿胎背位于左侧位置时对其开展逆时针旋转,在右侧位置时则开展顺时针旋转,左侧与右侧的旋转角度都是45°,以此来确保顺利娩出胎儿后肩。Rubin法的操作方法为接产人员将食指与中指进入阴道内,紧贴胎儿最容易触碰到的胎肩,往前胸方向进行合理旋转,以此促使肩膀内收并有效旋转到骨盆的斜径上,促使嵌顿的前肩得到有效松解。Woods旋转法的操作为紧贴胎儿后肩背部,向侧上旋转双肩180°,助产人员同时帮忙抬头向同侧进行旋转,等后肩变成前肩的时候娩出。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有效观察,产妇并发症包含了产后出血与软产道损伤,新生儿并发症包含了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与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取得的全部数据都在SPSS21.0软件中实施处理分析,计数数据的呈现借助百分数,运用卡方实施检验,P<0.05,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2/15),组中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为6.67%(1/1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00%(0/15)、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为6.67%(1/15)、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0%(0/15)、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0.00%(0/30)。对照组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2/15),组中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为33.33%(5/15)、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13.33%(2/15)、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为6.67%(1/15)、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6.67%(1/15)、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6.67%(1/15)。试验组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3.001,p=0.001。

3 讨论

肩难产是临床产妇分娩期出现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则会造成胎儿死亡。肩难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巨大儿,巨大儿头部娩出之后,其肩部卡在耻骨联合上方位置[2],而且卡住时间超过60s。

过去临床主要采用McRoberts法进行肩难产的处理,这种手法能够让产妇的髋关节发生屈曲,能够有效促进耻骨向头端移动,最大限度的让骨盆倾斜度减小,能够充分借助骨盆入口径线,从而确保胎儿前肩可以松解入盘,然而该处理方法的成功率比较低,效果却不能够让产妇满意。为了能够让肩难产得到更好的处理,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新旋肩法是近些年逐渐应用在临床中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骨盆中也有耻骨和尾骨等组成的通道[3],借助胎儿体位的旋转,有效的探寻胎儿肩径,使得胎儿能够由该通道开展运动,能够在最短路径中顺利完成分娩,有效避免胎儿发生窒息等并发症[4]。

总结以上内容可知,试验组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新旋肩法的效果好于McRoberts法。所以临床妇产科中将新旋肩法有效应用在肩难产的处理中,能够积极预防产妇与新生儿发生并发症,为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可以在临床中推荐与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王莹.新旋肩法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6):98-99.

杜海珍.新旋肩法处理肩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3):7.

黄幼红.观察旋后肩法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9):252.

舒莉.观察旋后肩法运用于肩难产处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0):35.

猜你喜欢

并发症
带膜支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改良Devine 术与传统Shiraki 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探讨
无张力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