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运用于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1-27杨树利赵轶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教学效果

杨树利 赵轶敏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问题导学法运用于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70名临床三年制学生分成两组,35名对照组学生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影像诊断学教学,35名实验组学生选择问题导学法开展影像诊断学教学,观察比较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综合考核成绩为(78.67±3.48)分,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为(94.56±3.74)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教学总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在影像学诊断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让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影像诊断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影像诊断学作为临床学科之一,其实践性较强,现阶段已成为了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随诊的一种重要方法[1]。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效果会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造成直接影响,对影像诊断学教学进行完善,让学生能正确掌握相关的知识,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影像学人才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问题导学法是将问题作为中心,通过问题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引导其学习[2]。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了问题导学法运用于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效果,希望能为影像诊断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1月至12月选择某院2017级临床三年制学生70名,通过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5名。对照组中,19名男性,16名女性;其年龄为19-22岁,平均为(20.5±0.7)岁。实验组中,20名男性,15名女性;其年龄为20-23岁,平均为(22.56±0.57)岁。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影像诊断学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如PPT等,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实验组选择问题导学法开展影像诊断学教学,具体步骤如下:①课前应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对课程简要概况进行介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内容提出问题,问题应具有吸引力,让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得以激发,让其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除此之外还应认真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②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其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拓展,让其在遇到问题时能独立解决。③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应通过讨论提出疑问,并选择一代表发言,首先应由学生回答,教师最后进行补充,教师应根据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和讲解,深入学习核心。④学生应对本次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教师则可以通过形象和简单的例子来进行问题转化,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和理解学习内容,掌握学习精髓,另外还应讨论和分析临床病例,让学生能在临床实践中合理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锻炼,让其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

1.3 观察指标①4个学时后,组织开展综合考核,包括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学生综合分数越高则表明教学效果越理想。②4个学时后,选择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具体分为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60-84分)、非常满意(85-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考核 对照组的综合考核成绩为(78.67±3.48)分,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为(94.56±3.74)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

2.2 教学满意度 实验组的教学总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如表1。

3 讨论

影像诊断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集合了多种影像学,该学科是将影像当成依据,并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而形成兼顾治疗和诊断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早期的影像学是采用单纯的X线成像,现阶段则是以计算机控制的复杂成像技术;过往的影像手段较为单一,现阶段则呈现为多元化影像手段;过往主要为二维显示,现阶段则表现为多维显示;过往主要为形态学诊断,现阶段则转变为了功能学诊断。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逐渐发展、更新的过程中,医学影像技术也在逐渐创新,其内容和手段变得更加丰富,而在医疗服务中,医学影像学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进而也对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开展影像学诊断学教学活动时,“三多一少”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三多一少”是指图像多、新知识多、教学内容多,但是教学时间少。影像诊断学不仅包括了影像学,而且也包括了诊断学,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另外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学习难度进一步提高[3]。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为教师,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得以充分调动,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学生无法透彻理解知识,不能扎实掌握,也不能合理运用,无法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4]。

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或者问题,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讨论去解决问题[5]。问题导学法是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好问、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其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让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方式去收获知识,让学生成为发现知识的人,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其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如果是一种“填鸭式”教学,问题导学法则是一种“领鸭觅食式”教学,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独自探索,独自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问题导学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行为[6]。在影像诊断学教学活动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将学生作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间进行相互讨论,不仅能让其自学能力显著提高,还能让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选择临床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能在临床实践中合理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对其临床逻辑思维进行拓展[7]。除此之外,学生通过相互间的讨论,能让其团队合作能力显著提高,同时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最终让教学质量提高。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教学总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

虽然问题导学法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应注意,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会对问题导学法的成功開展造成直接影响。教学活动不仅是传递信息,同时也是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是师生关系外,两者也存在情感关系,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时互惠关系。教师应尊重、关爱学生,并保持宽容的态度,让师生之间保持平等合作的关系,构建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在影像学诊断学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能让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张卫国,朱默,郭亮,等.案例教学法与基于问题教学法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3):3719-3721.

利晞,毕肖红,李沁梅,等.网络环境下TBL和PBL联合模式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30(04):442-446.

戴辉,刘衡,李邦国,等.PBL教学联合PPT方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2):1939-1941.

陈忠科,高维仁.PACS教学系统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09):34-35.

吴清武,岳军艳,王娟,等.“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04):678-680.

郭静,梁世霞.影像诊断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2):3166-3167.

王佳丽.教学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影像技术,2018,30(04):53-54.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