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是否适宜针刺治疗的研究
2019-11-27杨建英
杨建英
【摘 要】目的:研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是否适宜针刺治疗。方法:选取康复科住院部患者156例(2015年12月年至2018年5月),按照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与观察组(78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15%,高于对照组72.31%,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针刺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适用性。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刺;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俗称“面瘫”、“嘴巴歪”,临床上以一侧面部感觉障碍、口眼歪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鼻唇沟变浅、引水流涎、塞食为主要表现,同时可能会伴随发生乳突压痛、耳后疼痛等症状。按照面部神经受累部位的差异性,患者在病情发展期间可能会出现听觉过敏、同侧舌前2/3味觉小时,泪液、唾液分泌障碍等症状。还有小部分患者会存在颊部以及口唇不适,当患者并发瞬目减少、闭目不拢以及迟缓等现象时患者会出现继发同侧结膜、角膜损伤。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主要治疗方法[1]分为:一、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病毒治疗、B族维生素神经营养剂。二、眼部保护: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患侧眼睑闭合情况、结膜感染现象,然后决定是否选择应用滴眼液或者膏剂,进行眼部干燥的防止。在眼部保护器件需要合理应用眼罩进行眼部保护,特别是在睡眠期间存在眼睑闭合不拢时具有积极影响。三、外科手术减压、在面部神经减压过程中应用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目前还未出现充分的证据支持,而且应用手术减压方式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性,目前针对手术减压适应症、风险以及治疗效果并不明确。四、神经康复治疗:针对面瘫患者需要尽早实施面部肌肉康复治疗。五、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目前在国内外大多会使用针灸治疗方法,且大量临床数据表明针刺对面瘫效果较好,但是不同的专家对面瘫急性期是否适宜针灸存在很大争议[2~4],故笔者将从不同时期进行针刺治疗效果的观察、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6例患者全部来自2015年12月年至2018年5月康复科住院部。其中男性83例,女性73例,年龄最小12个月,最大73岁。临床分为2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
纳入标准: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且H-B(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5~7]在Ⅳ-Ⅵ级的急性期患者;
排除標准:H-B面神经功能分级在Ⅳ级以下的急性期患者,患病时间大于6月,合并疱疹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年龄大于75岁,年龄小于1岁。
1.2 方法
治疗组治疗方法:①急性期:常规治疗(激素、B族维生素、中药)联合普通针刺(针刺取穴原则:三线取穴法,取印堂、人中、承浆、阳白、鱼腰、四白、地仓、太阳、颊车、听宫、翳风、风池。每次取4~5穴,予0.5寸针刺约0.2寸,留针20分钟);②恢复期:常规治疗+普通针刺+电针,取穴约10-12穴,电针取穴每次取穴4穴留针,期间电针30分钟,弱刺激,电流量以病人刚刚感觉到疼痛为宜,10天为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
治疗组:急性期:常规治疗方案,恢复期:普通针刺+电针+常规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痊愈:治疗以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朱,评价其面肌功能,结果未恢复正常(H-B评分分级为Ⅰ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在仔细观察后,可发现存在一定程度的面肌异常(H-B评分分级为Ⅱ级)。好转:处于静止状态时患者外观正常,在笑时病侧口角轻度下垂,呈现出眼睑闭合稍慢(H-B评分分级为Ⅲ级)。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症状和体征无任何变化(H-B评分分级为Ⅳ-Ⅵ级)。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表示为均数±标准差、百分率,分别用t、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经统计学处理,X=15.73,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结论
临床上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展阶段分为3期,急性期(发病1~7天),静止期(8~15天),恢复期(发病时间大于15天)。传统临床理论表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禁止应用针刺疗法,分析原因为,在此期间实施针刺可能会加重面神经损伤,容易导致面神经水肿加重。本次研究试验后得出结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适宜使用针刺疗法,但是针刺原则为少刺、轻刺激、浅刺激。
参考文献
王晓红.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进展[J].华西医学, 2002, 17(3):428-429.
张加英, 徐炳国, 戴丽娟, etal.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4, 23(2):347-348.
方美善, 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国针灸, 2001, 21(7):405-406.
朱春华, 林学武.谈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时机[J].中国针灸, 1994(4).
House, J.W., Brackmann, D.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Otolaryngol.Head Neck Surg,146–147.1985.
王兴林,黄德亮.面神经麻痹.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3~175。
王声强, 白亚平, 王子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J].中国针灸, 2006, 26(11):82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