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检测中检验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策略分析

2019-11-27李炳玉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检验科艾滋病医护人员

李炳玉

【摘 要】目的:研究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策略及分析。方法:选取我中心检验科1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我中心自制的艾滋病检验中自我防护质量测试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医护人员中HIV暴露者,分析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验的自我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0例医护人员中,有6例HIV暴露者(60%),总暴露次数为48次,暴露部位主要为手部29次(60.42%),眼部15次(31.25%),面部4次(8.33%);暴露途径主要为经针刺30次(62.50%),经体表破损处15次(31.25%),经完整皮肤2次(4.17%),经眼粘膜1次(2.08%),暴露的原因主要有防护意识不足29次(60.42%),对切断途径的不重视15次(31.25%),操作规范度不足4次(8.33%)。结论: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其发生HIV暴露的主要原因,暴露主要部位为手部,暴露主要途径是经针刺,因此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并完善其检验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达到降低HIV暴露发生率的目的。

【关键词】艾滋病;检验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艾滋病又称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临床研究显示,艾滋病有着极强的传染性[1],本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传播,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进行艾滋病检测期间会长期接触艾滋病患者的血液、尿液、分泌物等体液,因此其发生HIV暴露事件的概率较大,进而导致其感染上艾滋病的概率也较高,对此,检验科医护人员必须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本次研究选取检验科10例医护人员,研究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的自我防护策略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检验科10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一般资料如下:男性医护人员人数:女性医护人员人数=2:8,年龄最小的医护人员为21岁,年龄最大的医护者为4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8.26±1.12)岁,其工作时间最短为1年,最长为20年,平均工作时间为(5.51±1.29)年,医护人员文化水平情况:本科程度9例,大专程度1例。所选取的10例医护人员本人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 通过我中心自制的艾滋病检验中自我防护质量测试问卷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医护人员中HIV暴露者,分析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验的自我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暴露次数、每次暴露的部位及途径和原因,除此之外还包括对艾滋病检测防护知识及策略、艾滋病传播及危害知识、暴露情况发生后的处理方法、艾滋病检测防护意识等多个方面的调查。本次研究共发出10份调查问卷,回收10份,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2.1 医护人员HIV暴露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0例医护人员中,有6例HIV暴露者(60%),总暴露次数为48次。

2.2 医护人员HIV暴露部位及途径分析 暴露部位主要为手部、眼部及面部三个;暴露途径主要为、经针刺、经体表破损处、经完整皮肤、经眼粘膜四个。详见表1

2.3 医护人员HIV暴露原因分析 暴露的原因主要有防护意识不足、对切断途径的不重视、操作规范度不足三个。详见表2、

3 讨论

艾滋病在临床上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并且還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肿瘤、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和粘膜损害、椎旁软组织感染、脓肿等[2]。

3.1 提高自我防护重视度 HIV暴露事件在临床上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护措施来避免发生的,首先,要普及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让医护人员对所有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医疗器械均视为传染源;其次,应提醒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传染源时均做好职业防护,如:医用手套、口罩、隔离衣等。不可出现应害怕被批评或处分而隐瞒针刺伤情的状况,并进行有效的HIV暴露紧急处理[3]。

3.2 提高对艾滋病切断途径的重视度 在本次研究中可发现,对切断途径的不重视是导致HIV暴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艾滋病传播性强,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艾滋病的检测工作中,检验科医护人员需要接触患者的血液,因此,医护人员在检验途中一旦发现体表出现破损,应立即对伤口进行风干处理,降低病毒的存活率,之后应对伤口进行清洗及至少两次的消毒处理,单次消毒时间至少为15分钟,若伤口较深,应适当的挤出血液;对于出现黏膜接触情况的医护人员,应及时涂抹生理盐水;除此之外,医护人员一旦出现暴露的情况,应立即进行病毒携带者血液抗体的试验,并予以药物隔断[4]。

3.3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出现HIV暴露事件的概率。首先,医护人员要熟知职业规范操作要求,同时,检验科管理人员应加大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力度,在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检测工作时,尽量在旁观察指导,指出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之处,并进行正确的示范,以达到纠正的目的,同时要求医护人员针对操作不当之处进行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和降低出错率的目的,进而到达降低HIV暴露事件发生率为最终目的[5]。

综上所述,检验科医护人员在艾滋病检测中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其发生HIV暴露的主要原因,暴露主要部位为手部,暴露主要途径是经针刺,因此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并完善其检验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达到降低HIV暴露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彩虹,陈燕妮,翟飞飞.艾滋病检测中检验科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策略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2(28):99-100.

2邹洪智.艾滋病检验中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方式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 16(B06):1947-1948.

3沈浩然.检验人员的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15) :121-123.

4余兴爱.HIV抗体检测在筛查实验室管理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 2015,13(35) :211-213.

5李翠玲.探析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的自我安全防护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5,15(5) :153-155.

猜你喜欢

检验科艾滋病医护人员
《 世界艾滋病日》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乡镇卫生院检验科的问题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合作的建议
Exce12007在检验科设备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