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与常规分段结扎及传统术式的比较
2019-11-27金国玉
金国玉
【摘 要】目的:对比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与传统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及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扎术的效果。方法:6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7例,入传统手术组,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扎术25例,如对照组,观察组34例采用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操作复杂程度、瘢痕程度、术后复发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1),术后复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低等优点。
【关键词】静脉曲张改良式;微小切口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近年来高位结扎剥脱加膝关节以下皮肤不开口分段缝扎术逐渐普及开来,缩短了手术时间,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手术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高位结扎剥脱加膝关节以下不开口分段缝扎术复发率高于传统术式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复发的几率高于传统术式,这给患者及医院都带来很多的不良效应。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我们在高位结扎剥脱加膝关节以下皮肤不开口分段缝扎手术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我们共进行了38例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手术方法,与高位结扎剥脱加膝关节以下皮肤不开口分段缝扎术和传统手术方法比较,效果满意,复发率极低。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至2017年进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病人共66例,其中男47例,女19例,年龄41~75岁 7例病人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25例病人行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不开口缝扎术。34例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手术方法
1.2 手术方法
1.2.1 传统手术组: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1)术前描记下肢曲张静脉主干走向,,标记功能不全交通分支静脉血管球; 注意站立位和平卧位时血管的偏移,(2)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大属支血管(3)大隐静脉主干向远心端插入剥脱器至膝上切口、剥脱大隐静脉上方主干;(4)S形切口分段剥脱结扎膝下方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一并结扎功能不全交通分支静脉。
1.2.2 对照组手术:高位结扎加膝下经皮外缝扎术:(1)术前描记下肢曲张静脉主干走向,,标记功能不全交通分支静脉血管球; 注意站立位和平卧位时血管的偏移,(2)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大属支血管(3)大隐静脉主干向远心端插入剥脱器至膝上方切口、剥脱大隐静脉上方主干4)膝下方曲张大隐静脉主干及分支曲张血管、深浅静脉交通支采用交通静脉瓣膜功能找到缝扎位点,7号不吸收丝线经皮直接穿过血管深层管壁缝扎曲张血管 缝扎线之间夹一约0.5×1.0cm大小酒精纱布垫,术后换药酒精点滴纱布即可。
1.2.3 观察组式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1)术前描记下肢曲张静脉主干走向,,标记功能不全交通分支静脉血管球; 注意站立位和平卧位时血管的偏移,(2)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大属支血管(3)大隐静脉主干向远心端插入剥脱器至膝上切口、剥脱大隐静脉上方主干(3)膝关节以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深浅静脉交通支,于手术前做好标记,膝关节以下曲张大隐静脉主干不再采用皮外直接号丝线缝扎而至主干闭合的方式,而是采用在大隐静脉主干及重要明显分支上方小切口切开皮肤找到血管后带线结扎,彻底阻塞血流,切口小,长度在-2厘米可吸收线皮下缝合美容处理,无须拆线。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复杂程度、术后恢复及复发。
2 結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程度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1),年小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大隐静脉曲张是多发病多,理论支持认为大隐静脉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生理缺陷及静脉压力持久升高是引起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近百年来一直是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1-2]。延续了很多年,但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下肢瘢痕多,影响美观等缺点。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痛苦,人们一直在追求新的手术方法,从而避免以上缺点。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加膝下经皮不切开缝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隐静脉与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合并小腿溃疡的等情况[3-4].。但是长期观察下来,这种术式最大的缺点是复发率远大于传统手术方式,原因:.因为缝扎加压后的血管在撤除缝线后期血管再通的可能性很大,.加之经皮缝合时为了完全缝合到血管全部,针距必然较远,导致不能完全压迫闭合曲张静脉,给血管再通、复发留下隐患。还有在凭医师的感觉缝扎时有贯穿、撕裂血管的可能,导致出血。
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而是采用在小腿段大隐静脉主干及重要明显分支上方小切口切开皮肤找到血管后带线结扎,彻底阻塞血流,切口小,长度在-2厘米,个可吸收线皮下缝合,美容处理,无须拆线。本组资料表明:改良式大隐静脉分段结扎整合了前两种术式的优点,解决了前两种术式的弊端,优越性明显。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黎洪浩,曹海玲,陈建宇,等.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2):133-135
葛宏升,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展[J].2019, 29(19):43-35
李念,刘强.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3):294-297
陈涛(综述),杨镛,杨国凯,李国剑(审校).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9):841-844
杨光 余,之谦 ,王君 ,马凯.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48例临床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2):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