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及其对骨折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9-11-27谌礼富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疗效

谌礼富

【摘 要】目的:研究前外侧入路对于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对骨折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全部进行前外侧入路治疗,分析此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此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为100%,且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接受治疗前,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效果极佳,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所以应当推广此治疗方法。

【关键词】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由直接暴力或是间接暴力引起,通常表现为膝关节有肿胀、疼痛感,并且活动受限,关节内有积血,在进行关节检查时容易受到肌肉紧张与疼痛的限制。近年来,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有所上升,所以相对应的,患有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的人数也有所增长。当前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方法是手术疗法,但是手术疗法又可以分为前外侧入路治疗与后外侧入路治疗两种,两种不同入路方法的治疗效果也不一致,需要进行合理选择。本文就前外侧入路对于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对骨折康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82例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其中:男性46例,女性36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7.3±2.4)岁。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活动;排除标准:对手术不耐受者、病理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

1.2 方法 82例患者全部进行前外侧入路治疗:(1)实施全麻并让患者保持仰卧位;(2)进行常规消毒、胫骨平台关节面固定以及绑止血带;(3)于腓骨关节间隙以及小头前缘行一2cm手术切口,并纵向切开患者阔筋膜,待向下与向前延伸后,锐性剥离至阔筋膜止点与腓骨小头[1];(4)屈曲患者关节,约50-60度,然后切开患者外侧半月板下冠状韧带,并予以上提,然后内旋膝关节,直至胫骨外侧处的关节面能够充分暴露出来;(5)通过影像学工具仔细观察半月板以及关节腔等,然后实施固定、修补等处理,并实施复位;(6)复位后固定内外侧关节面,在修补半月板下方位置处的冠状韧带附着部后,便能逐层缝合手术切口;(7)检查患处有无明显后外侧角不稳以及内翻张开不稳,若无,则进行康复指导即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1)临床疗效:借助Rasmussen放射学评分评估患者复位情况[2],分值范围为0-18分,共分为:差(0-6分)、可(6-11分)、良(12-17分)、优(18分)四个等级,总有效率=(良+优)/总例数×100%;(2)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借助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接受治疗前与接受治疗1年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为差(0-59分)、可(60-69分)、良(70-84分)、优(84-100分)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观察数据的分析處理均采用的是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表示为(),并使用了t检验,参考标准以P<0.05为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分析 通过数据对比,本次研究活动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见表1)。

2.2 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8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是(56.35±3.48)分,在接受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是(86.88±5.68)分,P<0.05。

3 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证实[4],手术入路方式对于关节面显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往往手术入路方式良好,那么机体重要组织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当前临床上常常采用的入路方式为后外侧入路与前外侧入路两种,而根据临床经验来看,较之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手术切口较大,容易损伤患者的血管神经,所以在肥胖患者群体中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本次研究活动发现,若是对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前外侧入路治疗,不仅操作简单,也无需显露患者血管与神经,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对患者的医源性损伤,患者也不需再承受剥离外侧副韧带或是截骨的痛苦,加之手术创伤较小,患者也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因此,为强化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有必要从前外侧入路着手,对患者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结合表明,选取的82例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进行前外侧治疗后,患处全部愈合,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并且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是(56.35±3.48)分,而在接受治疗后提升至(86.88±5.68)分,说明前外侧入路治疗方法确实对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有效,而此研究结果也与马利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进一步证实了本次研究活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基于前外侧入路对于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疗效确切,且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所以可以推广此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周劲松.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7):104-105.

余海平,熊良平.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3):208-209.

赵耀伟,谢加兵,丁国正.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的骨折[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5):352-356.

徐可江,李小军,舒和建,等.腓骨小头上间隙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13例[J].江西医药,2018,53(1):57-58.

马利,魏延辉.后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1):9984-9986.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