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价值分析

2019-11-27陈海兵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时限阵发性导联

陈海兵

【摘 要】目的: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实验组)和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实施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P波最小时限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可发现较多特征性心电图表现,能够为医师确诊疾病提供较多客观性参考依据。

【关键词】12导联动态心电图;阵发性心房颤动;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心房颤动为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时心房激动的频率可达到350~600bpm,心率不规则,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目前,各国医疗领域均无心房颤动的统一分类标准,多根据持续时间的不同进行划分,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约占35%,长期观察发现该类型心房颤动确诊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多不会造成严重的病理损害。因此,实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心电图为临床诊断心脏疾病的常用检查方式,为明确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进行分析和讨论,现进行以下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同期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2~78岁,平均(53.01±4.09)岁。对照组中,男女各35例,年龄28~80岁,平均(52.97±4.15)岁。两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均在知晓研究目的和方法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2010年欧洲心血管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推出心房颤动新分类法:⑴首诊心房颤动第一次确诊心房颤动。与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及相关症状无关。 ⑵阵发性心房颤动; 能在7日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问<48小时。 ⑶持续性心房颤动指持续7日以上.需药物或电复律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 ⑷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1年,并决定进行节律转复治疗的心房颤动。

1.3 方法 實验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均接受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2导联动态心电图机使用世纪今科MIC-12H十二导动态心电图系统,检查操作由两名医师共同进行。实验组患者:取心房颤动发作前3个连续的窦性心动周期进行观察。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取3个形态完整的心动周期进行观察。测量两组每个心动周期的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并计算P波离散度,计算公式为: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

1.4 观察指标 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和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 24.0;计量资料:表述为(),资料差异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述为n(%),资料差异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的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比较均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P波最大时限较对照组大,P波最小时限较对照组小,P波离散度较对照组大,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较对照组短,具体数据及统计学处理结果见表1所示。

3 讨论

心房颤动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40~50岁小于0.5%,80岁人群高达5%~15%。

近70%心房颤动患者年龄在65~85岁。心房颤动患病男女相近。流行病学资料表明,60岁后男性患病率明显升高,根据近年来心房颤动患病率增长趋势,未来心房颤动患病率还将持续增长据统计,我国心房颤动的患病率为0.77%,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有学者指出,P波时限延长(≥110ms),P波离散度加大(≥40ms),可用于区分房颤的高危人群,是预测房颤发生的有效指标.阵发性心房颤动往往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绝大多数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如冠心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高血压性心脏病等[1]。此外,长期临床观察还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多在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早期出现,因此,早期确诊阵发性心房颤动有利于实现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期确诊和治疗,在改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预后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

长期以来,心电图一直为我国临床诊断各类型心律失常的常用检查方式,早期为3导联体系,现阶段各国医疗领域普遍应用常规12导联体系,即包括与胸部相连的胸导联和肢体相连的肢体导联[3]。本研究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将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在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上均存在明显差异,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更大,P波最小时限更小,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更短。分析得到上述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为:P波离散度由P波最大时限和P波最小时限决定,而P波为心房除极波,主要反映左右心房的激动程度,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后,心房激动明显,故P波时限会发生明显变化,继而引起P波离散度变化。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越短表明心房颤动触发越早。因此,上述心电图表现均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

综上所述,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发现多种用于进行疾病鉴别诊断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有利于实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作为现阶段我国临床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常用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王金晶,熊云云,杨昉,等.重复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筛查[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2):1245-1247.

方星,张松文.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运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1):3640+3619.

樵青霞,王丽.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动态心电图特点及预后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2):46-47.

猜你喜欢

时限阵发性导联
心电图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及预后的价值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aVR导联ST段改变对不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
aVR导联及其特殊位置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