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11-27姚素环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人性化护理临床护理

姚素环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表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及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人文关怀;妇产科护理;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及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提高,要求也不断提升。在妇产科护理中,常规的护理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病患的护理需求,尤其是病患精神、心理护理方面,常规护理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由此也经常会引发一些护患矛盾,严重的甚至闹出纠纷[1]。本文基于妇产科护理实践,就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妇产科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6年-2017年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23岁~58岁,平均年龄(28.5±1.5)岁,病程4d~10.5个月,40例患者中,宫颈炎患者9例,月经失调患者8例,盆腔炎患者8例,子宫肌瘤患者5例,妊娠合并症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例,其他患者3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0.2±1.2)岁,病程5d~11个月,40例患者中,宫颈炎患者10例,月经失调患者8例,盆腔炎患者7例,子宫肌瘤患者5例,妊娠合并症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2例,其他患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职业、病程以及疾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对症治疗护理,包括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方案然后实施,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症状变化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性化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护理,依据患者的个体化因素制定护理方案,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压抑、恐慌等负面情绪;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合理的个性化需求,为患者的康复建立良好的环境。

1.3 评价方法 护理质量评价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质量越好,满分为100分。护理前后对患者的心理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检测比较,总分>14分可以认为是有肯定的焦虑;7~14分为可能有焦虑;<6分为没有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比较见下表:

由表1可见,两者患者的HAMA评分,在护理前的比较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理后的评价结果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相较于常规护理方式,优势明显。

3 讨论

近年来,妇产科疾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宫颈炎、盆腔炎、月经失调、子宫肌瘤以及妊娠合并症等疾病对女性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困扰。这些疾病不但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一些病症的长期困扰对患者的心理、精神也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有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与学习[2]。基于此种情况,在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很多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需求也更为多样,常规的护理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的要求,探索更为高效、有效、全面的护理方式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随着临床护理学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种护理模式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妇产科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及速度,人性化护理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妇产科疾病中[3]。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转变的结果,使护理工作真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理念,既“以人为本”,不仅注重患者的生理疾病上的痛苦及需要,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等方面的护理。人性化护理在满足患者疾病需求的同时,关注患者在人格尊严等心理方面的需求,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根据评估诊断结果,从利于患者康复的各方面制订护理计划,包括心理关怀中的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内容[4]。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病痛及心理、情绪波动等方面优势明显,且人性化护理在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方面也具有重要良好的表现。在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人性化的护理,在缓解住院期间的焦虑情绪方面作用突出,相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优势明显。40例经过人性化护理的患者,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焦虑得到很好的控制,护理后仅有2例患者被确认为存在焦虑情绪,而在护理前的评估中,这一数据是32例,占全部观察组患者的80%;而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护理前确诊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为34例,占全部40例患者的85%,护理后这一数据降到了12例,虽然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与观察组的评估数据比较,孰优孰劣还是一目了然的。由此可见,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缓解患者因疾病引起的心理焦虑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在护理质量方面,采用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平均分达到了94.5分,较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0.5的平均分高出近15分。很明显,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更为满意。

人性化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更为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这在临床护理中,更容易使患者感受到人性化关怀的温暖,因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5]。人性化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个性差异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护理,尤其是在患者的心理疏导方面,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病症的康复速度。但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常规的妇产科护理知识,还要具备心理、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在护理过程上,护理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才能使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体现、发挥出来,这些条件,无疑为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推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总的来说,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比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妇产科临床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再娜甫·阿布拉吉.探究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301-303.

解东丽.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6):53-54.

徐爱丽.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140-142.

韩颖,刘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对患者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9):74-77.

蒋剑稷,王瀛.助产士人性化护理服务对高龄产妇心理压力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0):3181-3183.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人性化护理临床护理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