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小板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效果分析

2019-11-27张雯鑫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血小板

张雯鑫

【摘 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接诊的冠心病患者为6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患者的疾病表现类型将患者分为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每组患者为30例,全部患者进行血小板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结果。结果:心绞痛组患者的PLT、PDW、MPV、PCT的变化情况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RDW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hs-cTnT、cTnT、cTnI、CK-MB与心绞痛组患者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患者预后,该种检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血小板;心肌肌钙蛋白;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1

冠心病已经成为危及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经过对冠心病及时治疗后,患者预后可明显改善。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若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推迟抢救一小时患者的病死率将会上升2%左右,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治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当下临床中主要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对冠心病进行诊断,但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针对静息状态下,心肌缺血表现不明显诊断准确率较低,需要通过负荷实验和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诊断。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肌酸激酶可作为判断患者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手段不断发展,研究发现血小板相关指标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存在密切联系。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肌损伤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血小板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进行对比研究,分组依据为患患者的疾病表现类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各30例。心绞痛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为15例,患者的年龄为55-73岁,平均年龄为(64.82±3.99)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16例,患者的年龄为56-74岁,平均年龄为(65.03±3.8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与本实验的全部患者均于入院后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血液采集剂量为5ml,将其中2ml血液标本作为血细胞分析,3ml做生化实验。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置离心机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控制为15分钟,转数设置为每分钟3000转,取上清液进行检测。血细胞检测为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生化实验检测: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全部实验均符合实验室相关检测标准,使用试剂均为相关试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算60例冠心病患者数据,各项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对比 心绞痛组患者的RDW变化水平显著低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LT、PDW、MPV、PCT数据变化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對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心肌标志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当下临床中主要通过心电、动态心电图等方式进行诊断和治疗[2]。

实验室检测是辅助临床诊断的有效方法,同时可通过患者血液指标检测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发生病变使脂肪沉积与血管壁,可导致通道变窄,进而堵塞动脉,患者的生理状态变化极为明显。冠状动脉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和血管收缩因子,使血液成分受到影响,最终使RDW得以增加,由于冠心病患者血液流速相对较慢,血小板会附着于血管壁,可对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刺激,使其产生新的血小板,而新的血小板体积会存在异质性增大[3]。hs-cTnT、cTnT、cTnI、CK-MB可有效判断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血小板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陈强, 张小威, 姚蕾.血小板及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13)36-37.

李玉华.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参数、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冠心病患者诊治中的作用分析[J].健康必读旬刊, 2015, 11(10):141-141.

李紫英.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3(17):36-38.

李冰.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 2014,62(9):42-43.

翟秀艳.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母婴世界, 2016,6(5):41-43.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