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位复位结合钉棒系统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分析

2019-11-27姜言舟刘小敏栾素娴孙良智刘铭孙彩青付连冲王强孙永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姜言舟 刘小敏 栾素娴 孙良智 刘铭 孙彩青 付连冲 王强 孙永娟

【摘 要】目的:分析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接诊的48例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所有患者均给予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比较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VAS评分)。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8.51±7.15)min,术中出血量为(46.15±5.37)ml;治疗后,48例患者均无螺钉断裂、松动、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情况,同时,术前的VAS评分为(8.51±1.15)分低于术后的VAS评分(1.21±0.65)分(P<0.05)。结论: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1

胸腰段爆裂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一般由外力因素(交通事故、跌伤、高处跌倒等)导致,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本次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48例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探究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接诊的48例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0.5±5.5)岁,其中,交通伤、高处跌伤、摔伤:13例、9例、26例。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等)上,48例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数据差异不明显,可比较。

1.2 方法 48例患者均实施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全麻干预,护士协助患者取俯卧过伸位,让其腹部处于悬空状态。体位复位法:将患者的双下肢提起,然后作牵引動作,牵引方向为后上方,然后按压伤椎体表的定位位置。主治医师根据临床经验和借助解剖学体表定位,经6枚克氏针摆放,实施体表定位,并标记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后,于伤椎上下椎体椎弓根体表投影标记处作一纵向切口,长度约为1.5cm,将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然后寻找出多裂肌、最长肌的间隙,采用血管钳钝性分离,把关节突关节外侧、横突暴露,参考解剖标志(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与横突中轴线交点、“人”字嵴)置入椎弓根钉。借助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椎弓根螺钉位置,将一侧连接棒安装完成,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连接棒复位伤椎的高度,对后凸Cob角进行纠正。而另一侧经伤椎椎弓根实施经皮PKP(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透视观察椎体复位、骨水泥位置情况,确保情况满意后,将连接棒安装、锁紧。最后,冲洗伤口,冲洗液选择碘伏、等渗盐水,冲洗完毕,逐层关闭切口。

术后处理:叮嘱患者卧床休息24h;下床活动时给予硬性腰托固定保护措施,禁止患者进行弯腰动作;给予抗生素、抗骨质疏松治疗。

1.3 观察项目 观察记录4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螺钉断裂、螺钉松动、椎管内骨水泥渗漏),同时,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48例患者术前术后的腰背疼痛程度,分值越高,程度越严重。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检验,P<0.05,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4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8.51±7.15)min,术中出血量(46.15±5.37)ml;治疗后,全部患者均无螺钉断裂、螺钉松动、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在VAS评分的比较上,48例患者的术前VAS评分为(8.51±1.15)分明显高于术后VAS评分(1.21±0.65)分,T值=38.2865,P值=0.0001,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常选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该方式采用三柱固定,稳定性好,具有影响脊椎活动度小、固定节段少的特点。有数据显示,经皮PKP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压缩骨折上,但存在着骨水泥易渗漏到椎管的缺点,易损伤脊髓神经,不适应于胸腰段爆裂骨折[1]。

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是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常用治疗方式[2],可有效治疗骨折情况,但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性的患者,其普遍存在螺钉松动、易拔出的缺点,同时,复位后易丢失椎体高度,不利于预后。有研究表明,在术前对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实施体位复位,可有效降低术中变位的难度,避免伤椎椎体高度丢失[3]。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48例患者(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实施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4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8.51±7.15)min,术中出血量为(46.15±5.37)ml;治疗后,48例患者均无螺钉断裂、松动、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情况,同时,术前的VAS评分为(8.51±1.15)分低于术后的VAS评分(1.21±0.65)分(P<0.05)。笔者认为通过体位复位治疗,提起患者的双下肢,对其进行向后方提拉,复位伤椎的操作,让后缘骨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复位于椎管里,可改善后凸角的状态,削弱钉棒系统复位的主导作用,缩小螺钉(撑开复位)和椎体骨质间的切割力,从而减少螺钉松动、易拔出的情况。同时,椎体复位后,后纵韧带的状态相对紧张,后壁力量加强,可阻挡碎骨头后移,减少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情况。

综上,体位复位+钉棒系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李国庆,马维虎,孙韶华,等.体位复位结合钉棒系统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3):230-234.

杨博宇,杜谦,黄丽杨.恢复脊柱矢状面平衡:体位性复位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8,v.10;No.48(2):7-12.

腰背部软组织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效果中的影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2):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