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与陪护公司协同管理护工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探索
2019-11-27田志禾李姜园闻丽芬陈玉兰杨雪梅杨玉茹
田志禾 李姜园 闻丽芬 陈玉兰 杨雪梅 杨玉茹
[摘要] 目的 研究护士与陪护公司协同管理护工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践效果。方法 建立护士与陪护公司协同管理护工领导小组,制定护士与陪护公司护工工作职责,并分组管理患者,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结果 建立护士与陪护公司协同管理护工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后,家属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护工工作态度、病房舒适度评价均提高,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与陪护公司协同管理护工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提高了护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且有护士参与培训及指导护工工作,护理效果明显提高,为老年患者提供了全面、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护士;陪护公司;协同管理;老年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9(b)-010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医疗条件不断提高,导致我国老龄化加剧,人口比例逐渐老年化[1]。老年慢性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生活能力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更多照料和护理,长期医疗照护需求剧增。当前我国老年护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不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老年慢性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其生活护理需求明显增加, 导致护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且护士人力成本远远高于护工。因老年患者的护理特殊性,传统的护工管理模式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为满足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该文遵循老年护理服务宗旨,探讨护士与陪护公司协同管理护工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现分析 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0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600例,男性459例,女性141例,年龄在45~9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岁,患者均伴有多种疾病,其中有88%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赖,需要长期照护。临床护士有155名,护工125名。其中130名护士均为本科学历,护工有80名小学学历,40名高中学历,5名文盲。
1.2 方法
1.2.1 建立护士、护工协同管理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陪护公司负责人共同担任组长,对病区护士、护工进行管理,病区护士、护工均全程参与协同管理模式方案制定与实施。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工组长负责及陪护公司负责人实施日常检查和具体工作安排。对护工质量缺陷进行跟踪监控,实现护工质量的持续改进。护工工作质量检查考评结果作为各级护工的考核内容。
1.2.2 制定工作职责 建立护工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工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和各项质量标准制定,并对陪护质量实施控制与管理。护工质量实行主管部门、科室、小组三级控制和管理。参照护理部护理服务标准制定分管护士与护工的协同管理职责,确保责任到人、权力到位,落实到人。管床护士、护工分组共同负责相应的床位患者,护士主要负责分管患者医疗护理,护工在护士指导下负责患者日常生活照护,责任护士同时协同护工质量监督。各级质控组每月按时上报检查结果,每月30日以前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负责对全院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填写报表并在管理者例会上反馈检查评价结果。主管部门随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全院护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情况,每月召开1次护工会议反馈质量,每季度召开1次护工质量分析会,每年进行护工质量控制分析、评比考核与管理总结。
1.2.3 展开宣传、教育活动 将护理服务内容公示,并宣传协同管理的意義和方法,提高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度,增加患者对该护理服务模式的认知水平。具体内容包括:护理部制定护患沟通制度;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发放家属及医护满意度调查;设置投诉本;收集建议及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在病室公示管床护士与护工姓名及共同分管床位等。
1.2.4 强化护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和途径从职业道德、理论及技能等方面对护工进行培训,并由护理部和陪护公司共同拟定培训内容和安排,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陪护公司负责人负责培训。根据护工工作性质内容,制定养老护理员考核内容细则,对以下7个方面内容进行考核:护工职业道德和礼仪;劳动纪律;工作质量(生活照料、房间管理、消毒隔离、操作技能、安全管理);养老院内公共卫生;护工奖惩;培训学习考核;照护人数及难度等。定期组织到外地学习和参观,提高护工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从而更好地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同时临床应依据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特点,制定个性化护理流程,简单的观察病情也是每个护工必须掌握的内容[2]。此外,依据护工的文化水平特点,编制简单的护工培训手册,利于护工的学习和护理。
1.2.5 落实护士对护工的管理 护工的主要护理内容是生活照料,而护士应严格按照患者和护理部的护理要求,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指导护工完成日常生活护理。即加强对护工的指导,尤其是对患者舒适度、卧床翻身、大小便需要协助患者等的护理。将生活护理与医疗护理相连续,可促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落实责任护士日常对护工的质量指导及考核,考核分为每日考核、每周考核和每月考核,并登记在册,护士与护工捆绑奖惩。按照质量考核标准考核护工工作质量,督导护工工作质量。
1.2.6 提高协同管理质量 每月由护理部与陪护公司共同召开护工会议,反馈陪护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追踪落实情况。陪护公司与护士长每天定时或不定时检查护工的工作质量,在护士的协同管理下,可实现对护工护理服务质量和进展的追踪,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生和解决。
1.2.7 激励及奖励 平时每月对护工工作中的亮点及创新点,给予表扬及奖励。年度汇总质量考核:投诉、院内并发症(无坠床、跌倒、烫伤、压疮、走失)、满意度、考勤、清洁卫生、服从协作等方面进行年终考评,评先评优,进行奖励,以激励护工工作积极性。
1.3 评定方法
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护理满意度、护工工作态度、病房舒适整洁进行评价[3]。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协同管理模式实施后家属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对护工工作态度、病房舒适度评价均提高,与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我国老龄化人口进程加快,医院老年慢性病护理面临新的挑战。老年护理人员尤其匮乏,从而医院聘用护工负责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成为必然趋势[4]。而护工的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的缺陷。提高整体护工护理素质,与临床护理工作相适应,是确保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5]。
该文实施的护士与陪护公司协同管理护工是一种全新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是对老年护理服务的创新与改革,更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要求。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协同管理后家属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护工工作态度、病房舒适度评价均提高,投诉、院内并发症方面均降低,由此可见,对护工的协同管理模式,使护士与护工护理分工明确却又相辅相成,并且在护士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的指导下,护工及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更好地满足了老年患者生活护理服务的需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其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带动护工为老年患者造福。
综上所述,实施护士协同陪护公司共同管理护工,能够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醫院整体护理质量,并且进一步推进了医院护工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谢伟伶,崔晶晶.管床护士与护工信息化捆绑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4):120-122.
[2] 李冉,展为红,吴恵人,等.老年住院患者对聘用护工的认知与期望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s1):12-13.
[3] 黄桂圆.护工自行管理模式在老年病区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438-2440.
[4] 刘欢.江漫春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老年病科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效果的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4):185-195.
[5] 吴丹,罗卓雄,杨蔚蓝.协同管理模式对养老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5):78-80.
(收稿日期: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