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微见著,优化语文课堂

2019-11-27殷良益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暴风雨微课初中语文

殷良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在课改的要求下也采取了新技术。微课在初中语文中的运用,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对于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着重要作用。在微课的辅助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调动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达到授课目的,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对微课的基本认知

微课起源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教育中,随着文化的交流,以教育资源的形式传至各国,且逐渐被我国教育者所重视。我国对微课的实施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当多的教育家根据我国的教学情形对其进行了概念论述。笔者将这些概述进行总结,基本可以对微课有以下定义:微课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这一前沿技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制定5—8分钟的教学视频,这个教学视频的特点是有完整的主体结构、内容精炼、目的明确,能达到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授课目的。这也是微课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原因。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致力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改变直接授课的模式,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将原本复杂、难懂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易理解的、以视频展示的相关内容。视频这种动态的事物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视频的影响下可以增强观感能力,有效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从而在激发学生探究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初中高效语文课堂的建立。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的讲解来传输知识,教学经验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虽有帮助,但却是建立在花费大量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实现的,不易提高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能够合理利用短短五至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的传递,从而更加合理地利用教学时间。此外,在微课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实践研究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脾益。

三、微课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具体策略

1.严格遵循微课设计原则

首先是完整性原则。这是微课教学的前提。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的时间短且比较灵活。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微课视频的完整性,将系统的而不是零零散散的知识传输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包含教学目标、实施过程、实施内容、完成的相关任务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学习,将微课的作用充分发挥。

其次是规范性原则。微课一般是五到十分钟,这是经过大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所得出的方案,因此,教师不应打破这一原则。此外,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将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章节的内容详细地传授给学生,考验着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规范的语言,并且采用规范、标准的流程来制作微课视频。

最后是系统性原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讲究系统性,微课中也需要如此,要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各个微课之间的联系,上层知识模块与下层知识模块要相互配合,做到联系上、下知识点,从而对整个知识体系起到牵线的作用。

2.以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

微课除了简短灵活以外,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合理应用微课的特点创设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情境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及课堂参与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能够利用图像及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具体地表现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海燕》这一内容时,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文章中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逼近之时、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等三个海面景象,在脑海中不能生成具体的图像来辅助理解暴风雨来临时的磅礴与震撼。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将海面上暴风雨的实际情景展示出来,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进而深层次理解海燕、暴风雨、太阳、大海的象征意义,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的目的。

3.调动微课合理答疑

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面对新知识、新背景,学生容易陷入思维误区,产生疑问。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则不利于学生接下来的语文学习,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经验预测学生的疑惑点,然后制定相应的微课视频,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来,同时提高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初中语文《雪》一课时,文章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式进行场景描绘,“孩子们通红的手像紫芽姜一般”这个比喻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疑问:什么是紫芽姜?怎么和手一样呢?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冬天学生冻得通红的手展示给学生,将红色紫芽姜也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比对,明白这个比喻句的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4.以微课介绍作者,知人解文,体会主旨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形象地反映社会和生活,表达作者的情感与体会。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主要是作者对世界的独特感受与情感经验的真实写照。作者完成一篇文章,是与其生活经历、性格特点息息相关的,读者只有走进作者,才能了解他所处的环境与在此环境下遇到事情的具体感受。所以,要想欣赏一篇佳作,就要深入了解作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内容新颖、简短的特点来为学生介绍作者,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根据图像、文字、音乐来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懂得作者的经历和思想状况,这对真正理解文章主旨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一课时,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性格鲜明,人物饱满,通过孔乙己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又“合情合理”的刻画,揭示了当时黑暗社会的罪恶以及民众精神的麻木。文章延续了鲁迅先生批判的文笔,但需要同学们结合一定的史料以及写作背景才能加深对文章以及人物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制作微课视频,通过剪辑反映当时历史背景的图片资料,收集鲁迅当时所处环境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听讲与视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文章故事,调动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以其简练、内容集中、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很好地辅助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主旨起到了很大作用。当然,目前微课教学还处在研究与探索阶段,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探索、研究更好、更高效的微课教学模式,促进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

猜你喜欢

暴风雨微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今夜没有暴风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The Storm暴风雨
猛烈的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