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
2019-11-27袁志希
袁志希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各科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纷纷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也成了现今教育改革的热词。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他们学习其他学科时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其中作文能力尤其如此,它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将生活作为教育内容,才不会使教育的内容变得狭隘。因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一、确立作文生活化教学目标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中观层面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语文作文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文化氛围和知识,注重让学生在写作中发掘自我和潜力,在写作反思中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规范、准则的关系。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作文内容与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脱离了生活,文化便会变得不可理解;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自我不是在真空环境下形成的,而是通过在生活中与人打交道、经历事情后辨识出来的;学生习作内容中所体现的参与社会的能力也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此外,小学阶段,学生处于思维初步发展时期,教学内容不宜过于高深,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程度,一切作文教学设计都要立足于生活。
二、确立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1.作文教学生活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一切新奇好玩的事物都能迅速吸引他们的目光,这既给教师开展作文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契机。在写作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中最好的办法是采用生活化的素材导入。比如,选择一个话题,让学生聊聊身边相关的事情,顺势引出写作主题。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模块“新闻报道”为例。这一习作要求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记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这一主题的写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但是,新闻报道这一形式不属于学生熟悉的领域,因此,在引入这一主题前,教师可以先从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入手,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参加过或是观看过的比赛,说说他们的体验和看法。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写作的主题与自己相关,就会感到有话可说。通过这种方式逐步引入新闻报道的特点,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
从教学手段来讲,要进行作文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将生活化理念贯穿运用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也就是说,要以生活化为中心,利用情境创设、合作表演、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
2.作文命题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文题时可以从生活入手,缩短作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面对生活化的命题时,能够激发兴趣,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中找出有趣的事情并写入作文中,使作文内容变得更加丰满。作文命题的生活化也能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引导学生更加注重生活细节,使作文更加真实感人。作文命题的生活化就是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生活中独特的事件,抒发个人的感悟,从而使作文教学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师在设计作文题时,不一定非要猜测学生的兴趣,相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作文题。比如,每周的作文练笔,笔者都会让学生提出他们想写的题目,有的学生表示想写第一次去挤羊奶;有的学生想写别人做了一件善事,自己深受触动;有的学生想写自己通过一件事发现的道理……笔者收集这些题目后,综合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点,抽象出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难忘的 。由于这一题目是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出来的,学生会觉得有内容可写,创作欲望得到激发,于是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这个题目的思考和写作中。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自行命题。基于这一点,教师可以仅仅给出一个大致方向,比如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一个熟悉的人,这个方向大而宽泛,因此学生受到的思维限制也非常少,能够自由充分地思考,迅速找出符合“熟悉”这一要求的对象。有的学生以一件事情为主线,从事情的发展中反映出熟悉的人的行为、心理和性格;有的学生运用大量的描写,呈现熟悉的人的语言、外貌、动作等细节;有的学生写了不止一个事件,但每个事件在结构上安排得非常合理,各个事件记叙得详略得当。总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素材积累生活化
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作文生活化教学,在素材积累这一环节也应该实现生活化。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人和事,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素材的记录与积累,让学生学会写日记和观察笔记,从而在生活中发现有趣的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为写作奠定基础。
比如,笔者在教学生学习写景时正值春暖花开,每天走进校园仿佛来到一座大花园。笔者认为,学生看到这些美景觉得赏心悦目,但未必会想到要在作文中再现这些美景,就算想到要描绘美景,从看到满枝花朵到坐在书桌前写下这一场景,这之间往往隔了很长时间,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于是,笔者当即决定,将该堂课变成室外作文课,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欣赏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校园美景。以作文课堂形式切入自然,学生认识到自然可以成为写作对象和写作素材。赏景之后,笔者让学生回到教室,立即写下游览过程中所见的景色,形成观察笔记。这样,学生的素材是新鲜的,稍加回忆就能写出鲜活的写景作文。
4.作文评改生活化
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扮演着对学生作文进行反馈的角色。学生通过教师的评语,可以逐渐摸清优秀作文的要点,树立写作的目标,并对自己作文的漏洞以及优点有直观的认识,从而进行改进和提高。然而,教师评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重要一点是评价用语过于冠冕堂皇,评语内容模式化、简单化,一眼看去满满的套话。这反映了教师作文评改脱离实际、不够生活化的现状。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作文的正确认知。因此,教师要进行生活化教学,还要兼顾作文评改的生活化。
具体来说,教师要沉下心来进行作文评改,深入学生的作文中找出缺点和长处,如此才能“有个性化评语可写”。写一段老师的悄悄话,给出修改建议;写一封短信,与学生商讨如何修改作文;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作文,提出修改妙招;课间个别交流,表扬、鼓励再提出希望;将优作放在班级群里,供大家学习……形式多样的生活化评改,让学生兴趣盎然,易于接受修改意见,并积极主动地修改。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核心素养视阈下开展作文教学,需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并基于这一目标制定教学策略,做到作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作文命題的生活化、素材积累的生活化、作文评改的生活化。相信通过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实行这些教学策略,必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