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阴火理论论治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2019-11-27曾庆萍姜钧文
曾庆萍 姜钧文
摘要:目的探讨“阴火”的基本病机,浅析“阴火”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特点及从补中气、升阳气的角度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心律失常。观察从阴火论治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乐克的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自于辽宁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5月-2018年10 月心内血脉科符合要求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倍他乐克的治疗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周期1个月,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关键词:阴火理论;快速性心律失常;补中益气汤;补中气;升阳气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0-0027-03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核心。文章浅析李东垣“阴火”的本质、病机及特点,从阴火角度上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可在常规西医治疗上发挥自己的优势,辨证论治,达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笔者在西医基础上运用阴火理论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相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病例来自于辽宁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5月-2018年10 月诊断为快速性心律失常,证属阴火证的心内科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所有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65±9.81)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4.65±10.81)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2。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教材。
1.3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 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标准制定。(1)主症:自觉心中悸动不宁,阵发或持续的搏动有异。(2)次症:胸中满闷,心中烦扰,乏力少寐、少气懒言、舌干口燥、燥热阵作、自汗。(3)舌象:舌淡红,少苔或薄白苔或黄苔。(4)脉:细、数、促。
凡心悸患者具有主证表现,并有次证中2个以上者,舌脉表现符合者均可诊断为气虚火旺证。
1.4纳入标准(1)年龄在18以上者。(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者。(3)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且辨证分型为气虚火旺证者。(4)停服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半个月以上。(5)持续存在半个月以上的心悸症状仍不缓解。(6)签署知情同意书。
1.5剔除标准(1)患者不能严格执行医嘱,如按时服药,在规定时间内行心电图检查等。(2)对所用药物有不良反应或过敏的患者。(3)按有起搏器的患者。(4) 近期未参加其他临床实验的患者。
1.6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他关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起始量12.5 mg日1次口服,据症状缓解情况可增加到47.5 mg日1次口服);治療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组方: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加减随证调服)。
1.7疗效性观察指标(1)分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在第0 d,第7 d,第15 d,第30 d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测。(2)中医症状积分评价表见表3。(3)疗效性评价标准。
1.8疗效标准
1.8.1西医显效:室性早搏在第30 d较第0 d减少85 以上或房颤患者心室率降到100次以下;有效:室性早搏在第30 d较第0 d减少50 以上或房颤患者心室率下降明显,但未低于100次;无效:室性早搏在第30 d较第0 d减少50 以下或房颤患者心室率下降不明显。
1.8.2中医疗效指数=(治疗前证候积分-治疗后证候积分)/治疗前症候积分×100%。显效:疗效指数高于70,体征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疗效指数高于30,体征症状较前减轻;无效:疗效指数不超过30,体征症状仍不缓解或有加重。
1.9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西医疗效分析见表4。
2.2中医疗效分析见表5。
2.3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见表6。
3讨论
3.1阴火理论“阴火”一词,源于李杲的《脾胃论》:“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一段。这段论述将“阴火”的本质作出基本诠释,即由脾胃虚弱,气虚而致的热病病证[1]。针对阴火的病机,李东垣提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继而又指出“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化行其令”,即心火是“君火”和“相火”相守相制的统一,君火主神的作用下,相火执行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使其难以妄行[2]。相反君火的主神明的发挥需赖相火的温煦。而病理状态中,君火衰弱,难以制约相火,致使相火亢盛,此病理心火,即阴火也[3]。而脾胃衰弱,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元气生成不足,又结合“火与元气不两立”即二者是相互拮抗的,当气虚不足时,造成病理的心火亢盛,即生成阴火也[4]。阴火由中焦气虚产生,而尤以中焦的气机升降失调与阴火的产生密不可分。因脾主运化,脾胃内伤则会使运化水谷功能失常,五脏失养,气血生化乏源,营血不足,阳气不足,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阴阳互根,清阳不升,则郁于阴分,变成阴中火邪,继而内炽上乘,阴精水分不能承制心火,病理心火亢盛,受上乘的阴血伏火助长,合而 产生阴火[5],因脾胃衰弱,心火乘脾,造成恶性循环,此即阴火的病理变化过程[6]。而在治法上,李东垣认为脾气充沛,清阳上升,浊阴下降,阴火火邪无产生源头,百病才无所生。所以从阴火论治则是健脾胃为主,兼升清阳,清火邪,李东垣因而创立了甘温除热法[7],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
3.2阴火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心律失常即属中医范围内的“心悸”,表现为心中烦乱,惊悸不宁,严重情况下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而李东垣曾表述“脾胃气虚……火伤其生发之气……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悗”[8]。阐述了心悸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心火乘脾,阴火伤其气血,导致清气不升,阴血受火热之邪煎沸,不能正常濡养心脉,火热之邪扰乱心神,故而烦乱悸动[6]。因此治疗上心悸应从“阴火”产生及发展的角度即健脾升清阳为主,清火热为辅。而现代人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盛,极易损伤脾胃,阴火而生,造成了临床上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产生[9]。因此当出现心悸,脉率不齐的症状且有脾虚发热之证时则可从阴火论治。西医角度,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肌纤维化或老化,冲动发放异常或无器质性心脏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10]。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組织灌注,产生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休克、晕厥、脑栓塞等。且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因此,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一般有射频消融,起搏器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但射频消融和起搏器为有创治疗,费用较高,且射频治疗后有一定的复发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又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多,对患者病情恢复造成不利影响。而中医中药是将患者看作一个整体,整体体质调理的基础上,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治其根的状态[11]。其阴火证以脾胃内伤为根,阴火生成有源,又因其性烈扰神,导致心悸不宁。所以,脾虚、火旺是快速性心律失常阴火证得基本病机,而本研究就是在西药治其标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理患者整体体质。
3.3补中益气汤在治疗心律失常阴火证中的作用分析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治气虚发热而创得代表方剂。君以黄芪,臣以人参,均为补气上品。黄芪为补脾气,固表气,人参补元气,又炙甘草和中气。 此3味乃除烦热之圣药也。佐以白术补气健脾,助脾运化水谷精微,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佐当归和血。 用以陈皮理气,以散诸甘药之滞[12]。佐柴胡、升麻升提阳气。诸药合用,体现了“健脾升阳”的治疗原则。补中益气汤是通过使全身得气机升降有序,气血充足,阴阳平衡,令机体处于稳态之中,从而来应对病理变化。方中黄芪可使心肌得收缩增强,改善心脏得微循环,减轻心律失常。升麻可减缓心率。炙甘草中含有黄酮及其衍生物成分是抗心律失常的主要物质基础[13]。
李东垣甘温除热法的用药要点在于用风药升清阳,使甘温药补气健脾中带升提的作用,来调节气机升降 。而补中益气汤方中以黄芪、人参、甘草作为补气健脾的甘温药,配以柴胡、升麻辛散升发的风药,使元气充足,清阳得升,阴火得泄[14]。李东垣立方时以肺金为脾土之子,若脾虚气弱,则肺弱不敛气,所以重用黄芪为君,其入脾肺经,补脾益气,敛肺气,不致自汗损元气,且黄芪能升阳举陷,鼓动脾气。臣以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补脾和中,因心火乘脾之势,则用甘草之甘清火邪。 佐以白术健脾益气,助气血生化,味苦温,可除胃热。气血同根,用当归以和血养血,以养心脉。配柴胡、升麻辛散升发之性来引中气上升,方中诸药皆性甘温,却能清气虚之热,体现了甘温除热得宗旨。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乐克能更好的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仇玉平.以李东垣阴火学说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理论探讨及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2]侯季秋.宁悸颗粒治疗气虚火旺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8.
[3]胡素敏,张小萍.李杲“阴火”证治特点分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1(6):15-17.
[4]孙洁.李东垣阴火病机及其用药规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
[5]杨浩宇,黎咏麟,曲保全,等.李东垣用药组方规律探究[J].世界中医药,2017(11):75-79.
[6]杨适名,曾卫军,金鹏.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中医药学报,2004,32(2):67-69.
[7]张胜春,庄恒宏,王东旭.浅议李东垣的脾虚阴火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3):141-143.
[8]田雨河.李东垣阴火论之实质是内脏之火[J].河北中医,2004,26(11):867-868.
[9]施旭光,翟理祥,邓淙友,等.补中益气汤的现代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3(3):152-154.
[10]高从光.快速性心律失常[J].现代实用医学,2000,12(4):194-197.
[11]孟繁蕴,翟聚良.周次清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总结[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8):500-501.
[12]高兴.“阴火”理论新解——论心配土说的合理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6-17.
[13]朱曾柏.李杲“阴火”证治简析[J].河南中医,1984,(2):20.
[14]高从光.快速性心律失常[J].现代实用医学,2000,12(4):194-197.(收稿日期: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