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文学底蕴,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2019-11-27孙建中
孙建中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提升学生的文学底蕴,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体会作品的基调;通过拓展阅读,能让学生拓展视野;通过网络搜索,能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通过组织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的文学底蕴更为丰富,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学底蕴 核心素养
文学底蕴是人类精神成就的积淀,是人们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的文化体现,也就是说,文学底蕴展现了人的学识和修养。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丰富文学底蕴,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厚重,从而形成正确、健康的理念,自主吸收并传承中国文化。
一、创设情境,体会作品基调
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抽象思维能力也在逐步形成之中。为了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发展,笔者先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给学生展现多媒体课件,或组织学生参与到课本剧的表演中,让学生更形象化地感受作品的基调。此后,笔者又鼓励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尝试回顾自己在情境中的体验,并围绕文本思考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基调。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春》,课文的特点是用十分形象化的笔墨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雨等形象,体现了对春天的赞颂。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篇作品的感情基调,笔者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并配上了赞颂春天的音乐作品。在学生欣赏了作品后,笔者又鼓励学生尝试说说文章中有哪些词句能很好地展现这些画面。有学生提出:“这其中有一幅春花烂漫的照片,文章中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展现了出来。”笔者又提出:“你知道什么是‘赶趟儿吗?作者为何要用这个词呢?”学生提出:“这样能体现出花团锦簇的样子,表现花很多,大家都要开放。”“那么,你从这样的文字中能否感到作者的情感呢?”学生说:“我觉得作者一定是一边笑一边写的,作者的心中一定十分喜欢春天的美好。”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基调,进一步分析作品的时候就能有更好的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式能让学生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同时,围绕文本展开思考,能让学生从直观体验中提取更多的信息,让学生能更好地分析、比较、归纳文本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二、海量阅读,拓宽学科视野
扩展阅读是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作品的背景信息,更能尝试和其他学科进行联系,使所学到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内容在比较、补充和融合中进行自主建构,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时,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海量阅读,尝试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笔者首先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围绕陈太丘等主要人物展开扩展阅读,学生可以尝试阅读历史类的作品,了解历史上真实的陈太丘是怎样的形象。如有学生发现:“陈太丘是一个品德十分高尚的人,虽然在课文中没有主要描写他的形象,但是看他儿子元方的表现就能看出,他是一个诚信方正的人,而且十分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此后,笔者还鼓励学生尝试在拓展阅读中读一些介绍魏晋名士的作品,看看魏晋时代人们的生活情况,了解一下当时的人认为怎样才是高尚的品德。这样的学习,将语文和历史、品德等其他学科融合在了一起,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抛锚式教学方式,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上。笔者在教学中,就从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问题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组织学生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围绕该主题展开拓展阅读,搜索各种信息,然后展开协作,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可以在广泛阅读中形成语感,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而拓展视野,对语文学科获得更多的认识。
三、融入网络,提升鉴赏能力
不少初中生都喜欢上网,有的学生喜欢在网络上阅读小说。但是网络小说参差不齐,学生又不懂如何分辨,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并没有将学生完全从网络生活中隔离,而是指导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搜索,寻找一些积极健康的作品进行赏析。久而久之,学生的赏析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学底蕴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厚。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智取生辰纲》时,笔者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展开自主搜索,看看网上有什么相关的作品。学生发现,在网络上有不少以水浒人物为主人公创作的作品,如《水浒修神》《水浒之极品武二郎》等。笔者并未阻止学生阅读此类作品,而是鼓励学生阅读其中的片段,并和《水浒传》原著进行对比,说说两者的异同点。学生发现,这些网络小说有不少都只是借用了水浒人物的名字,但是内容却千奇百怪,甚至有黃色、暴力等方面的内容。对比《水浒传》,学生能发现该作品展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忠义思想。相比之下,学生可以分出优劣。此时笔者鼓励学生阅读其他评论《水浒传》的作品,并将自己的赏析性文本上传到网络,和网友分享。
在利用网络展开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除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展开阅读以外,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听取网友的意见。如果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尝试将问题发送到网络,等候其他网友进行解释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文学作品的好坏,让学生自身的鉴赏水平得到提升,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四、组织活动,升华审美意识
初中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笔者在教学中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文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经典文学作品展开探讨,也可以就某一个文学流派进行分析,还可以说说对某一位作者的作品的看法。这些活动丰富多彩,能让学生不断提升审美意识,深化文学底蕴。笔者也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发现学生有什么困扰时,就会进行引导,将讨论一次次推向高潮。
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笔者组织学生展开爱国诗歌诵读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笔者设计了难度不同的挑战项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上网搜索其他展现爱国情怀的作品,并用诗歌朗诵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诵读之后可以说说自己对该作品的分析和理解。如有学生就诵读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在赏析中提出,该作品表现了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同情,体现了对旧社会的仇恨之情。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则鼓励学生分析《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歌的特点,思考如何在诗歌中展现出浓烈的情怀,然后展开自主创作活动,尝试将自己的作品诵读给大家听。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将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并进行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在和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所以在组织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生活而空谈文化底蕴,这样无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识。笔者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展开审美赏析活动,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升,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顾庄学校)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