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成本-效果分析

2019-11-27郭明金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西洛跛行氯吡

郭明金 刘 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并引起慢性闭塞的一种疾病,其病理基础为下肢大中动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栓,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末端静息性疼痛、发冷、间歇性跛行及麻木,甚至可出现组织感染坏死[1]。据调查,在全球范围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已超过 200万,其发病率在过去的十年中增长了23.5%,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尤为明显[2]。若不及时防治,可致残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对于不适宜手术治疗患者临床常以药物治疗。本研究就西洛他唑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0例,女40例,年龄45~78岁,平均(67.45±7.65)岁。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西洛他唑组(n=75)和氯吡格雷组(n=7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血管多普勒检查和血管造影及螺旋CT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动脉缺血进展迅速并危及肢体存活而需手术;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西洛他唑组:患者采用西洛他唑片(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7506)治疗,0.1 g/次,2次/d;氯吡格雷组:患者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治疗,0.75 g/次,1次/d。治疗时间为入院时直至出院后12周。

1.3 临床评价

1)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3],评价患者用药后静息痛、冷感、麻木、溃疡、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显效、良好、改善、无效,以显效率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

1.4 成本的确定

成本是指人们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资源的价值,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以货币表示,但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无法统计,本研究只以直接成本为考量指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片/d,17元/d;西洛他唑片,4片/d,8元/d。C氯吡格雷=17×14=238元;C西洛他唑=8×14=112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谨遵医嘱,无中途退出或脱落病例。西洛他唑组患者静息痛、冷感、麻木、溃疡及间歇性跛行治疗有效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成本-效果分析

西洛他唑组患者治疗静息痛、冷感、麻木、溃疡及间歇性跛行的 C/E均低于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增加一个单位疗效分别需增加11.41元、10.99元、11.20元、14.17元及11.34元。见表2。

2.3 两组敏感性分析结果

随着国家调控,药品价格必然下降,假设药品价格下降 1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西洛他唑组患者治疗静息痛、冷感、麻木、溃疡及间歇性跛行的C/E均低于氯吡格雷组。见表3。

2.4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氯吡格雷组和西洛他唑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3.25±11.24)%、(55.14±1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和西洛他唑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4.25±10.74)%、(25.84±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成本-效果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敏感性分析结果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四肢血管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息痛、冷感、麻木、溃疡、间歇性跛行等[4]。龚伟强和徐小平[5]的研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性病变在下肢的重要表现,可客观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及早诊治。目前,临床多采用抗血小板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成本-效果比(C/E)表示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比值越小越好[6];增量成本-效果比(△△C/E)代表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方案进行比较的结果,以最低成本为参考,△△C/E比值越低,表示追加的费用越低[7]。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西洛他唑片等。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西洛他唑片属于特异性磷酸二酯酶3(PDE3),通过提高环磷酸腺苷水平,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受体结合,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8-9]。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大,故本研究比较两种用药方案对于各种症状的效果,结果表明,西洛他唑组患者静息痛、冷感、麻木、溃疡及间歇性跛行的治疗有效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西洛他唑组治疗静息痛、冷感、麻木、溃疡及间歇性跛行的C/E均低于氯吡格雷组。提示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各种症状疗效相当,但西洛他唑成本相对更低。若药品价格下降10%,进行敏感性分析,其所得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提示结果可信。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是一种功能性测定,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活化及其释放反应,膜糖蛋白受体等综合因素的共同表现,是血小板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10]。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均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综上所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过程中,西洛他唑与氯吡格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各种症状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西洛他唑成本更低,具有较高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猜你喜欢

西洛跛行氯吡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天冷要注意间歇性跛行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西洛他唑预防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加足浴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4例
母猪跛行的检查、预防与治疗
西洛他唑在冠心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
Liu limps off to a trail of tears刘翔腿伤退出比赛 众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