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用“说话力”让人物鲜活起来
2019-11-27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实验小学 施 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生命个体与人进行交流、表达情感的倾吐渠道。要想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信息、抒发自己的感情,就需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先生就曾经指出想象力、表达力、故事力、说话力四个训练维度。在管老师的理念中,很多学生之所以文章写得不生动,主要就在于没有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的意识,人物成了“哑巴”,故事发展就难以推进,人物特点就难以揭示,内在心理就难以展现。因此,训练学生的作文意识首先就应该关注人物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说话”。
一、留心观察,从生活中收集“说话力”培养的资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广阔的生活背景中有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当学生在动笔之际捉襟见肘时,很多时候并不是写作方法的缺乏,而是写作素材的缺乏。为了在写作时,能够让学生笔下的人物说出契合自己特点的语言,教师就应该鼓励孩子长期关注人物在生活中的表现,结合生活中的情境来揣摩人物说话的状态,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说话力”的资源。
比如一位学生多次跟着父母到菜市场购买蔬菜,他发现菜市场的小贩在兜售自己的蔬菜时很有一套,但写出来的练笔片段却总是停留在人物的动作上,使得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变成了一段可笑的哑剧。教师批改了练笔之后,就鼓励孩子多关注小贩和妈妈在交流时的语言。在后来修改的片段中,这位小作者不仅展现了小贩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且人物之间的对话极富针对性,有效地落实了人物的形象,将讨价还价的过程变成了言语的交锋。
前后两个片段,正是有了人物对话的呈现,使得人物的形象特点呼之欲出,文章也变得更加生动了,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收集说话力的资源中丰富了语言表达的素材,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关注教材,从范本中开掘“说话力”培养的价值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载体,教材中编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是学生进行品悟、借鉴的重要资源。叶圣陶就将教材中的课文称为“例子”,是值得学生在品味过程中举一反三的例子。为此,提升学生的说话力,就应该积极从教材中课文表达的范例中开掘资源,为学生规范化、生动化的表达提供示范资源。
比如统编版教材三上第26 课《灰雀》一文中描写了一段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虽然篇幅不长,但由于人物的特点和内在心思不同,这段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着力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展开探究:第一,关注人物对话时的提示语。在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后,圈画出课文语段中的人物提示语言,并在理解中认识到提示语位置的不断变化,使得人物对话的节奏富于变化,不会显得生硬机械。第二,人物对话与内在心理的高度结合。人物是怎么想的,就会怎么说,但由于当时情况的不同,在语言表达上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就将小男孩因为紧张说话吞吞吐吐的样子和列宁教育孩子的智慧表现了出来。
教师从作者选择的对话内容和言语表达形式入手,向作者学习表达的智慧,并将其转化到学生的实践表达的过程中,为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角色表演,从体验中激活“说话力”培养的思维
人物在实践生活中,其实就有着一定言语表达的冲动,这种冲动更多的时候在角色感非常鲜明时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这也展示角色表演的魅力所在,在角色的体验过程中,角色所赋予的情境感、角色感将会最大程度地冲击着孩子内在的认知体验,逼迫着孩子进行表达与言说。因此,教师针对学生作文中人物不说话的弊端,就尝试从描写自己的第一人称作为抓手,帮助学生恢复作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的身心置放在当时的情境之下,促发学生表达心声,为提升学生说话能力奠定基础。
比如统编版三上第八单元的习作“这次玩得真高兴”中,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自己一次外出旅游的场景来描写,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在描写的过程中却始终都没有能够让文本中的角色说话。为此,在作文讲评中,教师就精心制作了视频,收集了资源,将当时游玩的项目还原,并引导学生一起感知情境思考,人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角色体验之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表达了出来。
人物语言有了鲜明的认知,内在的语言就奔涌而出,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人物语言的表达素养。
四、置放语境,从关照中开辟“说话力”培养的标准
对学生写作过程中人物对话的培养,可以作为一个学段或者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期转向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不能将其作为新授的关键,更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引领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过程中主动反思,能够清楚地明晰自己写作中表现出来的优势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真正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助力。
一般来说,教师组织学生评价习作中人物对话描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人物的对话是否能够有效地凸显这篇习作所要达成的表达用意;(2)人物的对话是否与人物的本质或者形象特点一脉相承;(3)人物的对话是否富于变化,能够与人物内心活动形成认知链接。
这样的考量与评价,除了需要评价主体有着一定的写作能力之外,还需要紧扣作文表达的语境来把握,从而借助多视角、多元化的感知,丰富师生评价的标准,更好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高度发展。
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夯实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养成学生关注生活、收集资源、实践练笔的重要路径。只有关注了人物,关注了人物的语言,学生才能将文章写生动、写具体,有效地促进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