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用语教学的探索
2019-11-27刘建华
刘建华
(陕西省洋县黄安初级中学 陕西 洋县 723307)
初中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初步学会的技能性化学基本知识,化学用语也是初中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与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基础知识,无疑化学用语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从教学实际看,化学用语的学习与使用是初中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许多学生因为化学用语学习跟不上,而对化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最终在化学学习中“掉队”。因此化学用语教学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为此,我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
1.分散教学,贯穿始终
初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等。虽然新教材对这些化学用语的教学内容已作了分散,但如果不灵活运用教材,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去进行化学用语教学,学生同样会感到很难记忆与使用。那么,如何作到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分散化学用语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化学用语教学效益呢?
1.1 分解内容,提前教学。对元素符号的学习与使用教学,可以采取在进行正式元素符号教学之前,将初中常用元素符号分解到各节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记忆。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为例,按照教材编排元素符号教学在第三单元第三课题进行,在实际进行元素符号教学时,可以将常用元素符号的识记,分解到前面的课题教学之中,每节课(或课余)用2-3分钟学习识记2-3种元素符号,到正式进行元素符号教学时,学生已经把初中常用元素符号记住了。这时进行元素符号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就比较容易达到使学生牢固记忆与熟练使用元素符号的教学目的。
对于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可以采取“那里出现,那里教学”的方法进行分解教学。即教材中那里出现了常见的化学物质,就在那里学习识记该物质的化学式;那里出现了化学变化,就在那里学习识记该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什么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了什么新的物质)。这样到正式进行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教学时,学生必然易于接受与理解,也必然有助于学生掌握常用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2 坚持使用,贯穿始终。化学用语教学坚持“随时出现随时训练,随时需要随时使用”的方法,即在日常教学中对随时出现的可用化学用语表示的微粒、物质与变化等,随时让学生进行练习,随时要求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表示有关化学粒子、化学物质与化学变化等,并且将这种做法贯穿于教学始终,让学生反复训练,反复使用,反复书写常用化学用语。这样坚持下去,可以克服学生对化学用语“容易学,记不住,不会用”的问题,学生对化学用语的记忆将会得以不断地巩固,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使用逐步达到熟练化程度。
2.编口诀、巧对比,寻规律,强化记忆
2.1 为了让学生记住元素符号,我自编常见元素符号记忆口诀:氢是H,氧是O;C、N碳、氮、氟F;P、K磷、钾硫S;Ba钡、Ca钙,Na相随金属钠;Zn锌、Cu铜,F和e铁弟兄;Ag银、Au金、A、C、l铝和氯;H跟g来进贡;M、g、n成镁锰。学生积极性很高,自发地展开比赛,很快就记住了。
2.2 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学生总是搞混淆,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对比:(1)标记位置: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离子符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2)数据与正负先后:化合价时先符号后数据、离子时先数据后符号;(3)1的处理:化合价为1必须写、离子电荷为1必须省略。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
2.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的书写关键是两点,一是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二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一般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学生按教材内容学习比较容易掌握。学生感到难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式书写,根源是不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是什么。那么怎样让学生熟知常见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呢?对课本学过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总结、归纳,寻找出规律就能解决这一难题。
(1)对于初中常见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应明确让学生记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名称。
(2)置换反应:归纳反应类型①金属与酸反应;②金属与盐反应;③还原剂与一些氧化物的反应。
(3)复分解反应:两大类五中反应(1)两大类①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②酸、碱、盐两两之间的反应;(2)五中反应:①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②酸与碱的反应;③酸与盐的反应;④碱与盐的反应;⑤盐与盐的反应。
3.善于复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知识是在不断反复中逐步提高的。学习中要不断复习,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更要加倍勤奋,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多练习、多比较,才会有满意的收获。不断复习、强化,才能巩固。学会复习至关重要,读、记是复习,同学之间互相问答也是复习,教师要多渠道,多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多种多样的复习和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
若能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坚持作到以上三点,就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积极性,也能够促使学生逐步掌握化学用语的记忆与运用的规律,必然能够防止学生因学习化学用语而在化学学习中出现的“分化流失”现象,也必然能够促使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