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对护理专升本学生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

2019-11-27沙凯辉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专升本效能评价

徐 瑞,沙凯辉,王 辉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行为的知觉或信念,反映个体对环境的控制感[1]。自我效能感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1]。自我效能感越强,面对新事物或挑战时越有信心。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情绪状态以及主观幸福感[2-3],能够促进认知和成绩提升,如提高学习成绩,减轻实习压力,提高实习质量。故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是护理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之一。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新型本土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4-5],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3个过程,简称PAD课堂。对分课堂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权责对分,强调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研究将对分课堂引入专升本外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8年10—12月,整群选取山东某医学院校2018级护理专升本学生149人作为研究对象,男生6人,女生143人,年龄20~24岁,平均(21.91±0.87)岁。

1.2 方法

选取外科护理学(共7周,每周5学时)实施对分课堂,内容包括颅脑疾病、颈部疾病、乳房疾病、胸部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腹外疝、周围血管疾病等。教材选用李乐之、路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外科护理学》。研究对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1.2.1 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学生解释实施对分课堂的目的、学习流程及学习要求,指导学生登录“对分易”教学平台。按照学生自愿、教师统筹的原则成立对分小组,组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学习、讨论。要求学生用硬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专属桌签,上课时放在座位上,方便彼此交流。

表1 学生一般资料及对对分课堂的评价[n(%)]

1.2.2 教学过程 第1周第1次课进行第一部分内容的讲授。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并查阅相关网站、资料等,结合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完成“亮考帮”作业(内容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利用已解决的问题考查别人、针对未解决的问题寻求他人帮助)。第2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用时25~35 min,教师巡视学生讨论情况,随后抽查3~5个小组,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情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组间讨论,时间10~15 min。教师答疑总结,约10~15 min。讨论完毕后,教师继续讲授新内容,并布置思考题和作业等。第2周第1次课讨论上周的作业并讲授新内容,布置作业,以此类推。作业次数根据具体情况由教师调整,当堂完成讲授、独学、讨论和答疑,不布置作业。学生如有问题课后可通过“对分易”教学平台、微信或电话等向教师求教。

1.3 评价方法

1.3.1 研究工具(1)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情况等。(2)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采用王才康等[6]编制的中文版 GSES,了解学生面对各种挑战或新事物时的自信心,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实施对分课堂前后进行测量,了解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化。(3)对分课堂满意度评价表:包括对对分课堂的认识及总体评价。

1.3.2 资料收集 实施对分课堂前,发放纸质版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149份,获得基线数据,当场回收149份,有效回收率100.0%。理论考试结束后,进行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研究者明确告知调查目的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说明调查均为匿名,填写时间不超过20 min。共发放问卷149份,回收134份,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83.9%。

1.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率、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自我效能感比较,对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对分课堂总体评分进行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学生一般资料及课堂满意度评价

学生一般资料、学习压力、学习目的、对对分课堂的认识等见表1。要求学生为本次对分课堂评分,1分为非常差,10分为非常好。结果显示,学生评分最高为10分,最低为3分,平均(7.26±1.49)分。

2.2 实施对分课堂前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变化

将实施对分课堂前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实施对分课堂后,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之前得到明显提高,具体见表2。

表2 实施对分课堂前后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表2 实施对分课堂前后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s,分)

项目 实施前 实施后GSES得分24.10±4.6325.34±4.77 t值2.034 P值0.044

2.3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对课程评价的关系

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与课程评价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对课程的评价也越高。

表3 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其对课程评价的相关分析

2.4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其课堂喜好的关系

采用方差分析及组间两两比较LSD检验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其课堂喜好(对分课堂组、传统课堂组、中立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课堂相比,喜欢对分课堂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更高,具体见表4。

3 讨论

3.1 学生一般情况分析

专升本层次的学生经历过就业、实习和专升本考试,更加稳重成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经过专升本这一考试,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值得一提的是,64.0%的学生表示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份好工作,仅24.0%的学生学习是为了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分析认为,多年的应试教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分数至上的评价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缺少独立思考能力,学习目的趋于功利化。多数学生学习仅仅为了应付最后的考试,顺利毕业,而在平时,对学习投入并不多,课后不思考、不复习的情况十分普遍。再加上专升本学生已经学习过一遍相关课程,再次学习会导致其学习兴趣丧失,难以产生成就感和充实感。约35%的学生课后复习时间<1 h,这也提示教师,应全程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另外,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月收入不高,父母文化程度大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因此,家庭经济压力和父母的期望也是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找到好工作的原因之一。

表4 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不同课堂喜好的比较(±s,分)

表4 自我效能感得分与不同课堂喜好的比较(±s,分)

注:*为对分课堂组与传统课堂组比较;#为对分课堂组与中立组比较

项目 GSES得分F值 方差分P值LSD检验对分课堂组25.21±4.122.0340.0120.04*传统课堂组23.39±5.04---中立组22.00±4.27--0.00#

3.2 对分课堂可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7]。护生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其学习信心和临床实习效果[8]。本次研究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常模,与刘蓉等[9-10]的研究结果一致。实施对分课堂前后,学生GSES得分有了明显提高。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方面,对分课堂将课堂教学时间分为一半讲授、一半讨论,教师和学生权责对等,共同为教学效果负责,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度高,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责任心也随之增强。另一方面,对分课堂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氛围,教师除讲授和总结答疑外,其余时间仅作为旁观者,不过多干预,学生有更多探索和展示的空间,有助于其树立自信心。亲身经历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轻松、愉快的氛围能提高个人自我效能感水平。因此,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

另外,对分课堂对学生的评价是过程性的,不仅以理论考试结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而且通过平时作业、理论考试、考勤的方式,全程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平时就需要认真学习,内化吸收教学内容、完成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减轻考试压力。国内外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对护理本科生的学业成绩影响较大[11]。本研究中,研究者更关注对分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没有设置对照组,亦没有用上一年级学生的理论试卷进行比较。但是可以相信,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提高后,必然会带来学业成绩的可喜变化。

3.3 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适应对分课堂

本研究显示,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对分课堂的评价越高,喜欢对分课堂教学方式的学生,其自我效能感也强于喜欢传统课堂及表示中立的学生。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面对新出现的、具有挑战性的事物不会产生明显的排斥心理,相反,他们会付出更多努力去克服困难。同时,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不会过多思考自己的不足,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情境的要求上,从而产生更大的动力。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唱的是“独角戏”,要想尽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较少思考、参与度低。相比之下,对分课堂通过内化吸收和讨论,将学生推到主动学习、勤奋思考、积极参与的中心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方式和上课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起到组织、引导、咨询的作用。传统课堂很少或基本不布置作业,学生课下十分轻松,课上无任何压力,而对分课堂需要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课上带着学习成果与同伴交流,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能够接受和积极适应这种新的学习考核方式,而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就稍显吃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习效果。另外,大部分学生表示,在独立学习、完成作业和讨论过程中,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4 结语

对分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增强其学习信心。实践中仍有部分学生表示对对分课堂不接受和不适应,这可能与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强有关,还可能与学生羞于发言、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关。笔者认为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对于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师生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对分课堂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其在教学中扮演指导者、激励者、调控者、参与者、总结者的角色。毋庸置疑,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本土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权责对等,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实施方便,即学即用,且不受班级规模限制,值得尝试和推广。

猜你喜欢

专升本效能评价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