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健康评估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9-11-27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实验课理论课标准化

苏 静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6)

健康评估是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以明确其健康情况、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确定护理需求,进而做出护理诊断的过程[1]。健康评估是学生由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过渡到临床护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桥梁,也是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入门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健康评估课程教学质量,有助于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临床思维能力包括诊断思维、治疗思维、康复思维以及预防思维,贯穿于医疗活动全程,临床思维缺乏是目前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2]。健康评估作为一门重要的过渡课程,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客观评价健康评估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我们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本科生173名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抽取我校2016级护理本科生173名,学生均已学习健康评估课程。教师编制健康评估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于课堂发放并当场回收。

1.2 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事件发生的概率来描述,研究结局指标主要描述学生对健康评估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学生对健康评估实验课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1)

2.2 学生对健康评估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表2 学生对健康评估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n(%)]

3 讨论

3.1 我校健康评估实验课教学现状

整体来看,学生对健康评估实验课教学模式比较满意。我校进行学分制改革后,更加注重实验教学,本科健康评估课程共90学时,其中实验课36学时,占40.00%,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培训,系统训练体格检查方法。我校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建成健康评估心肺模拟人听诊室以及综合模拟训练室,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标准化病人能够模拟典型心脏及肺脏病人的特征,表现腹部疾病的多种体征,如肝脾肿大时脏器大小、表面情况等的变化,可模拟Murphy征阳性、压痛、反跳痛等体征。学生充分利用标准化病人反复训练,加强对疾病的理解。

75%以上的学生认为健康评估实验课教学效果较好,在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选择效果“一般”的学生占20%以上,因此未来需要对这几方面进行改进。

3.2 健康评估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3.2.1 理论与实验不能很好地结合 目前我们仍然采取理论课和实验课分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时,对理论内容已经有所遗忘,需要教师花费时间来复习,因此91.91%的学生希望理论课后紧跟实验课,这样有利于及时掌握操作手法,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在以后的健康评估教学中,我们将逐步推进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对理论进行复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学生临床见习通常集中安排,多个科室同时进行,不能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见习,导致见习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在之后的临床见习中,教师需要主动与教学医院沟通,针对性地安排见习,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3.2.2 标准化病人数量不足 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担任重要的角色[3],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标准化病人,但是并不能满足学生对所有系统疾病的学习需求,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疾病的症状体征,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3.3 健康评估理论课教学方式单一

健康评估理论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带着疑问进行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95%以上的学生希望增加案例,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增加案例数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70%以上的学生希望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这也是我们之后努力的方向,目前我们计划建立SPOC学习平台,争取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学生对于是否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意见不统一,说明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认可度不高,可能的原因是学生习惯了教师讲授,而且翻转课堂必然需要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准备。翻转课堂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教师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兴趣。

3.4 健康评估教学改进方向

3.4.1 通过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研究发现[4],混合式教学能够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主动性,保证学习效果。因此,有必要针对健康评估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探索,改善教学质量。

有研究显示,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应变能力[5],因此有必要针对部分章节进行支架式教学探索。

3.4.2 培训标准化病人 研究发现[6],案例教学法结合标准化病人能够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验指导教师不足问题。因此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我们计划进行标准化病人培训。一方面可以在教师队伍中选取具有5年以上教学、临床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另一方面在附属医院实习学生中招募表演及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标准化病人。同时根据实验教学要求,课程负责人编写典型病例培训标准化病人,使其逼真地模拟相应疾病的症状、体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标准化病人问诊、查体等,逐步培养临床思维。

4 结论

健康评估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桥梁课程,其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目前虽然学生对我校健康评估教学较为满意,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因此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教学模式及方法改革,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实验课理论课标准化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标准化简述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