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2019-11-27张文静刘倩蓉赵雪红石小盼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药理学育人思政

张文静,刘倩蓉,赵雪红,周 茜,秦 鑫,石小盼

(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五个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列为“十大育人体系”中第一要务。课程思政是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课程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开展好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药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科研工作态度,为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3]。为推进课程思政,促进药理学实验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本文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1 挖掘药理学实验项目蕴含的思政元素

药理学实验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尽管重视德育,例如,在实验教学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责任心;介绍药理学实验常用实验动物,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思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及药物发现史,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等精神。然而,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课程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思政教育规划和设计。

此次教改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结合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药理学实验教学情况,团队教师深入挖掘实验项目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为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完善教学大纲。药理学实验占20学时,包括5个实验项目,教师设计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思政素材,并融思政元素于思政素材(见表1),促进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教学目标实现。

表1 思政素材与思政元素在药理学实验项目中的融入

2 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学习模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受学时和课程特点等因素影响,传统实验教学中的育人仅停留在教师说教层面,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程育人效果无从评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借助“互联网+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学习模式,将思政素材融入药理学实验在线开放课程——襄遇思政。学生利用手机超星学习通App,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完成在线课程学习。学生所在实验团队线下就思政素材涉及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教育教学更适应学生需求[4-5]。通过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行为相关数据,线下以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方式对教学进行反馈(见表2),最后教师进行思政小结(见图1)。

3 分析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程教学结束后,笔者对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190名本科生进行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网络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62份,回收率85.3%,其中与课程思政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

3.1 课程思政的主导是教师

教师的职业道德、政治素质、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和教育能力等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6]。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第二课堂的思政活动,教师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榜样,赢得学生信任。教师要认真准备实验项目,掌握实验教学内容,认真挖掘实验项目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思政案例。94.5%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线上学习资源质量比较好与非常好。152名学生(93.8%)认为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集中表现,是影响学生内在驱动力的重要因素[7]。

此次教学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课程思政对教师政治素质要求较高。团队教师长期从事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缺乏思政理论培训,对医学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缺乏了解。新时代新要求下,要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与医学专业课教师集体交叉备课的工作方式,邀请思政课教师“走进来”,了解医学课程,同时使思政课教师利用培训机会“走出去”,学习借鉴优秀课程思政案例,充分发挥医学课程的育人作用。

2.6%的学生认为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师德师风存在问题,通过组织师生座谈了解到,这主要与实验课上教师对学生按照实验操作程序实验时态度严肃以及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反馈有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注重提升自身素养,还要优化教育手段,不断提升自己。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8]。

表2 课程思政成绩评价标准

图1“互联网+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学习模式

表3 问卷调查结果

3.2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学生

线上学生自主学习思政素材,线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讨论,积极思考思政方面问题,交流想法,与同学和教师进行思想碰撞。教师通过思政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困惑,适时予以其引导。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记录学生自主学习相关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线下活动引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学生相互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9]。

尽管线上和线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参与课程思政,但思政组织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对课程思政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鉴于医学专业学科特点,可通过模拟医疗场景等方式开展课程思政。在评价手段上,通过收集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结果,笔者发现其评分均高于教师的评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如下:学生对课程成绩期望值较高,无法客观地对自我进行评价;小组间存在“友情打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会受主观因素影响。要将评价结果量化为分数,同时注意不要让学生陷入只关心成绩的误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学生“说”的方面,无法考核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对课程思政很重要,不仅能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了解其对学生的影响,还有利于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何评价专业课的思政育人效果呢?有学者认为应该围绕设定的教育内容,以具有特色的指标进行效果评价,同时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详细规划[10]。根据药理学实验教学目标,以多维度、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尤为重要。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是实现思政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的重要途径[11]。通过医学教育,培养具备较高政治素质的新时代良医。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要对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问题解决途径,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药理学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金化浊方治疗慢阻肺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冬虫夏草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