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7卢灿娘卢秀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心肺情景

卢灿娘,卢秀玉

(1.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学院,福建 龙岩 364000;2.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危重症患者所采取的抢救措施。是护理专业学生(护生)在校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急救操作技能。患者能否抢救成功与医务人员是否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密切相关。护生作为后备的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因此对在校期间的护生加强心肺复苏术教学、技能培训至关重要[1]。为了培养出符合临床要求的护理人才,需要不断改进和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病例—情景教学法是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导入临床病例,进行针对性的情景设计,并让护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进行多人配合的一种技能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2]。为了提高实训课教学质量,我们在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教学中采用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2016级三年制护理大专两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护理1班70名学生为实验组(其中男生2人,女生68人)采用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护理2班68名学生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人,女生67人)采用传统教学法。两组护生均为大二学生,年龄18~20岁,由同一教师组织教学,教材、实训课时数均相同,比较两组护生在校各门课程理论和技能考核的平均成绩,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按照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及流程进行讲解并演示,然后护生分10组用模拟人进行练习(每组6~7人),教师巡视学生操作,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

1.2.2 实验组 按照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上实训课前一周教师把操作视频和几个典型的病例发给护生。常见的病例情景如电击伤、急性心梗、气管异物等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资料,并提出问题,比如怎么判断患者意识,呼吸、心跳是否停止?心脏按压部位在哪里?每分钟按压多少次?人工呼吸时如何吹气?然后护生分为10个学习小组,6~8人为一组,推选1名小组长。由教师集中培训小组长操作技能。护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观看操作视频并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图书馆查找资料和讨论,根据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设计一个临床情景让教师指导和修改。课堂实训教学时教师根据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给予学生启发和解答;检查护生心肺复苏术操作要点的掌握情况。根据选择的病例营造临床情景,利用我校网络版交互式急救系统设置更逼真的急救情景,建立医生、护士、患者互动的高级急救情景仿真系统,由模拟人充当患者,护生在模拟人身上实施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其他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家属、医生、护士等角色。训练结束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点并再次连贯性演示操作步骤。

1.3 评价指标

心肺复苏术操作教学结束后通过相关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以及问卷调查评价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1)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内容均为心肺复苏术。其中技能操作包括病情的判断、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操作的准确性。操作的准确性由急救模拟人显示的操作准确性来评价。(2)教学结束后教师自制护生自评和对教学方法的评价问卷,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组考核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s,分)

组别 n理论考核成绩 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照组6878.76±6.4981.89±6.45实验组7086.30±6.7788.09±5.33 t值9.3109.752 P<0.05<0.05

2.2 两组护生对本组教学方法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比较

实验组学生对实训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 2)。

表2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及自我评价比较[n(%)]

3 讨论

3.1 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强化和巩固护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表1显示,实验组护生理论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说明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提高护生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操作水平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临床病例分析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水平,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不仅激发了护生的求知欲,还培养了其学习能力,对其今后职业生涯有积极影响。设置模拟情景可在护生进行技能操作时培养其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在技能操作考核中实验组护生这些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心肺复苏实训教学有积极的影响,充分激发了护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3.2 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沟通能力、对实训教学的满意度等方面调查护生的学习效果。由表2可知,实验组护生教学效果评价和自我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传统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参与其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入真实案例,通过典型病例和高级急救情景仿真系统给护生营造一种形象逼真的心肺复苏急救情景。通过模拟的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在这种互动模式中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使护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实现了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加深内心体验,激发学习兴趣[3]。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根据病例设计情景,护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如护士、医生、患者、家属等,感受不同人群的心理变化,从而培养护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而且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环节中从心肺复苏模拟人身上可直观地看到患者复苏是否成功,心肺复苏成功后的效果,使护生重新认识到护士的价值,增强护生的成就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中,合作贯穿学习整个过程[4]。在教学过程中,组员间进行交流学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模拟抢救情景使护生体验到护士工作大多是通过团体合作来完成的,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综上所述,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心肺复苏实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沟通能力。

4 结语

病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心肺复苏实训教学,变灌注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设置贴近临床的工作场景,将护生置于仿真的心肺复苏场景中,通过护生亲自体验,提高实训效果。采用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护生心肺复苏理论及操作水平,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临床要求的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心肺情景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情景交际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