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 party

2019-11-27

十几岁 2019年7期
关键词:蒲扇板凳电视机

时光的礼物

搁置在杂物间的它们,曾经也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时光不停向前奔走,它们逐渐更新换代,被新的物件替代。而那些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物品,承载着一段生活或故事。

本期,十几岁的小作者们,将这些穿越过时光的礼物,与你娓娓道来,且看本期优秀征文。

摇着蒲扇的日子

文/王亦珂(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1615 班)

这段日子,外公来我家了。阳光少见,总是阴雨天。终于在那天,天晴朗了,在傍晚时还可见夕阳的影子。楼下,石桌旁围着一圈老人。外公也在那,唯有他手握蒲扇,轻轻地扇,缓缓地摇。扇子轻摇,与蒲扇有关的记忆一丝一缕浮现出来……

这些年来,外公一直不改手握蒲扇的习惯,即使在凉凉的夜里或者是空调房子里。那是一把破蒲扇,扇叶子破了好几条缝。风在扇叶间晃着步子。我常问外公,明明空调的冷气更加怡人,为什么还要坚持摇着蒲扇?外公总故作神秘地说:“你闻闻,这蒲扇里啊,有着我特别爱闻的一种味道。”我耸耸鼻子,除了哪家哪户飘出的菜香味,并无其它味道呀!外公笑了笑,拿蒲扇在我鼻尖上又轻轻碰了碰。“那是棕树叶的味道,山林里的味道,香着呢。城里闻不见的。”老人家这么一说,我似乎也闻到了。

外公年幼时在的那个年代,夏天没现在热,一把蒲扇、一碟凉拌西红柿就能消暑,如果再捧一捧井水喝了,手上脚上的汗毛就冷得立起来了。外公曾摇着蒲扇,跟我讲当年的那份凉拌西红柿:太婆家屋后那块地里种了西红柿,太婆在天热的日子才去采摘。西红柿用井水洗净,切成片,在碟子里码成一圈。白糖撒上一层,慢慢浸润到果肉里,不见了。太婆格外疼他,总是将他叫到一旁,额外再多给他两片,然后在一旁一边扇着蒲扇,看着外公甜到骨头里。

也不一定都是这样甜蜜的故事。太婆把蒲扇当教鞭,拿扇子的手柄这头敲他。那时候,外公也有顽劣的时候。太婆一急,就扑了上去。只是蒲扇落在身上,并不太疼。这也成了外公重要的记忆。

后来,太婆离开了人世,在榻前把那把蒲扇留给了外公。蒲扇带着棕树叶的味道,也有山林的味道,也有阳光的味道。这把蒲扇,外公一直带在身边,在每一个晒过太阳的日子里都拿在手上。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跟着外公生活,那是在我的童年。外公喜欢摇着蒲扇,教我说俄语。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在上学的时候都学俄语。那种语言听起来,一种呱呱叫的感觉。夕阳下,屋前的坪里,外公每教我一句俄语,就拿蒲扇给我扇一下风。那一次,外公教了我一句,让我去说给外婆听。外婆听了,眉开眼笑,继而狠狠地望了外公一眼。我不懂这句话的含义,估计是“我喜欢你吧”。

石桌旁,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都是从外地来这小住一段的。外公是那个唯一拿着蒲扇的。过几天,外公会离开这里,照样会带走他的那把蒲扇。

这次外公来我这,我就跟他说了,我这也有一把蒲扇,是把新的,打算换掉他手里那把。老人家不肯,说新蒲扇给我留着,自己还用那把。他摇着旧的蒲扇,我摇着新的蒲扇,两人对面坐着,在旧的时光或者是新的时光里。

点评:蒲扇摇着,在太婆、外公以及我的手上摇着,在与蒲扇有关的日子里摇着。蒲扇,摇着,摇着,似一根柔软的丝线,也是一根扯不断的丝线,串起了几代人的温情以及传承。文末处,出现了一把新的蒲扇。这一情节的设置,意味深长:老人家对旧日时光的眷恋,作者“我”的传承,在一个小场景中表达了出来。

放下心里的锁

文/陈洁睿(长沙中雅培粹学校1812 班) 指导老师/朱柳斌

爸爸跟我说,在他们那个年代的初中,每个人都有一张散发油漆气息的泛黄的书桌,那下面有一个带锁的抽屉。他和他的同学们每次下课就围着抽屉转,重复着开锁、关锁……

等到了我上初中,我没有一个带锁的抽屉,却拥有了一个带锁的箱子。它坐落在教室的小角落,和其他同学的箱子在一起。那是一个蓝白相间的漂亮箱子。我很开心,它就属于我了。

爸爸跟我说:抽屉里可以放很多东西,你的秘密,你的宝贝,你所有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再用箱子锁起来,谁都不知道了。

可能是受他的影响,我也爱锁东西。所有我爱的我都锁起来,且隔三差五就去开箱子,只有看到我的东西还在,我才会心安地又锁上箱子。我十分看紧我的钥匙,从不愿意弄丢它。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傍晚,我放学回家,感觉脚下踢到了什么东西。哦,原来是一把钥匙,小巧玲珑的上面还有一所中学的名字。看来是一个箱子的钥匙,莫名其妙地被遗弃在这了,整个钥匙都是湿漉漉的。

我不屑地把它丢在地上,走了几步路,突然又停下了。

是呀,如果我把它交给他们学校,也许他们学校会给老师打电话,好好表扬我呢!

我突然笑起来,满心欢喜地再回去,把那又湿又脏的钥匙捧起,狂奔向这所中学。

脑子里忽然有个声音响起来:“你的是什么想法?”我猛地站住,仔细回想,原来这是老师在训斥学生用自己的钱去“拾金不昧”时说的话。

我再仔细看了看手中握得紧紧的钥匙,又从书包的最里面一层掏出了我的钥匙。苦笑了一下,仰望着那阴郁的天。

我低头,看着手上的两把钥匙,它们不知,我发生了什么。风,还是那么吹;雨,还是那么下;打湿小女孩的头发,滴在小女孩的心上。

我仿佛刚才醒悟到了什么。呵!自己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而自己还浑然不知。我一直自许是一个起码真诚的人,可现在,我在箱子里窥看我的心魂,阿谀,虚伪。用外表撑起不堪的灵魂。

你是在为谁捡钥匙?你是在为谁争取这虚伪的光荣?

不,不,不。这不是别的,不是为了你的父母,不是为了你的老师。这是你的品质,这是你自己寻找的路。

我再次看了看手中的钥匙,我知道要做什么了。

我迈出坚定的步伐,向这所中学迈去。留下一股清风。

我的名字,叫雷锋。

这就是我对这所中学的保安说的。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我笑了,这笑容久违清新。

之后我的箱子就不再有锁了,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品质不能被锁,善良是最大的宝藏。

点评:这篇习作可以看出小作者丰富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从一件特别细小的事情,小作者可以联想到自己的品行。通过内心不断地拷问,小作者最终还是为自己的内心不设防,读来会心一笑。

写满童年记忆的装备

文/谭焱梅(长沙外国语学校K1707 班)

每当看到家里那座年久失修的房子,眼前总会浮起一层清晰而又模糊的画面……红色的块砖堆砌起的墙面已泛起了白灰,墙角充盈着丝丝绿色,青苔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父亲记忆中那座快乐的小砖房变成了重重洋楼中独树一帜的风景。屋门前的小溪依然流淌,只是多了几分烟尘;山前泥泞的小路换上了最新的服饰,路的那边便是家里的田亩,早已荒芜了;身后的竹林郁绿依旧,青山绿水,只是后院无人看护的菜地早已长满了说不出名字的小草。

外表虽然不再光鲜亮丽,但美好依旧充盈我心的小屋。那里有太多太多让我们无法忘却的记忆。那可是我和爸爸的大本营,尘封着不少“宝贝”!

奶奶每次都和我们津津乐道的便是父亲的童年。每当奶奶出去做工,爸爸便约上小伙伴,不是跑到河边捉鱼、田边摸田螺,就是跑到山上捉迷藏,满山跑。玩够了就扯一篮子猪草,以便回家的时候还能从轻处罚。如果邀不到人出去玩耍,爸爸便待在家里。那时候没有电视,他便搬出家里的盆盆钵钵装点水,瓷的铁的样样都有,有的正放着,有的倒扣着……一番准备之后,便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拿起筷子,先试一下音,“哆来咪发唆……”,然后开始了表演,边敲边唱。自己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锣鼓声”中,万万没想到的是奶奶大老远便听到了吵闹的声音,加快步子跑向家里。奶奶一声大吼,爸爸手里的筷子便掉了下来。他撒腿就跑,也顾不上自己的装备了。

我问父亲后面发生了什么,他告诉我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奶奶就拿起竹鞭,掀开被子,往屁股上打。”然后他就躲在被子里哭。但是第二天又如平常一样。

我没有父亲那样“坎坷”的经历,在那座房子里,我的装备便是“农具三件套”ü ü 小 锄头、小扁担、打谷机。

我喜欢在田里自由自在的感觉,爷爷将小扁担小锄头送给我,以便我可以拿得动,一起去田里劳动。我更喜欢收获的时候,田里金灿灿的一片,特别美好。爷爷奶奶将谷秆捆成小把,然后我们用力甩动谷秆,以至于稻子可以和谷秆分离。打谷机是手动的,人将转轴转动,稻壳就会落下,剩下白花花的大米。剩下的谷秆被捆在一起,有的做成大草垛,有的扎成小草堆。大草垛被我做成了可以钻进去的“房子”,小扁担就派上用场了!我们用扁担将小草堆担了回去。大人担大份,而我一次就担两个小草堆。

令我记忆最深的便是奶奶的装备。她的装备到处都有,满山都是。每当我犯错了,奶奶一点也不含糊,扯上竹条,用枝干缠上一圈,架空,一鞭下来我就哇哇大哭。

锄头和扁担放在小屋的一角,打谷机被放在了里屋,上面粘上一层厚厚的灰,转轴布上了稀稀疏疏的蜘蛛网……这些装备,我们都不再问津。

时光匆匆,岁月流淌。我已长大。

点评:与时光最密不可分的,很多人第一选择是老屋。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后,老房子的回忆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小作者正是抓住了与老屋的这个情感纽带,回顾起与老屋产生的一切趣事,读起来历历在目。

板凳长

文/杨淇(明德中学k420 班)

奶奶坐在一方矮矮的板凳上,洒进客厅的阳光填满了她脸上的皱纹,静静的,日子悠长。

那板凳实在不是什么稀罕物件。表层的皮脱落得有一层没一层,板凳面上“千沟万壑”,板凳腿儿那还有突出来的钉子,着实不美观。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它佝偻得像一个老人,压弯它脊梁的是时光。

“乖乖,”奶奶眯着眼睛说道,“不知道今年四川下雪了没有。”

那一年是下了雪的。奶奶抱着新板凳从木匠家里出来去镇上开会,走在路上哼着歌,雪飘在她脸上也能很快化掉。

“干什么这么开心呀?”同行的人问道。

“上回书记不是说了吗?下雪是好兆头,明年能丰收的,更何况我还做了新板凳,以后干活的时候……”声音戛然而止。

“那时候我真是吓坏了,”奶奶坐在板凳上回忆,“就是眼前的路,路两旁趴着人,脸冻得通红,显然已经没气儿了。我呆呆地抱着板凳站在路口,一步也不敢动。同行的人胆子倒是大得很,叹了口气就上前一个一个捧着脸看看是不是自己队上的人。会开了些什么已经记不清,呆到抱着板凳却坐在地板上,任别人好说歹说也不松手,好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她扬起头闭上眼,好像在回忆那日的模样,又好像在轻嗅阳光的味道:“我怕什么呢?都是乡里乡亲的,人百年之后不都一样吗?说起来,我比我的板凳老得快,它几乎没变和当年一样黑黑的,扎着手呢。”奶奶的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摩挲着板凳的边缘,那里泛着亮光。

“对了,你爸爸可差点糟蹋了一把板凳。”奶奶笑盈盈地看向沙发上憨笑的爸爸。

爸爸只笑但不透露只言片语,妈妈倒是接过了话头。

那一年爷爷奶奶一家刚刚到贵州,我爸发现回家时有一群孩子跟着他。那时候的爸爸好面子,撑着不告诉爷爷奶奶,便顺手抽走了一把板凳以防身。板凳是当地人用榫卯结构做的,整个是一块大木头。放学后爸爸发现跟在身后的人更多了,便拐进一个小巷子以后从另一边穿了出来,把小板凳往身后一扔就不管不顾地跑了。

也许是想炫耀自己的“机智”,也许是有点害怕,爸爸回家以后还是把事情告诉了爷爷。爷爷去了趟学校才知道闹了个大乌龙,原来是老师担心爸爸刚来找不着路,就叫几个本地的孩子跟爸爸一起回家,谁知道他们真的是“跟”回了家。

“幸亏你姑妈回家路上看见板凳,觉得眼熟带回了家,不然以后我就要让你爸站着吃饭。”想起往日里闹的笑话,奶奶也笑得不能自已。

后来,爷爷奶奶在长沙安家落户;再后来的后来,我出生了,也有了自己的小板凳,红色的皮面在太阳下亮闪闪的。只是奶奶摸着那漂亮的板凳总会叹口气说:“冰冷冷的,一点人气儿都没有。”

年纪尚小的我听不明白奶奶话里的深意,只知道小板凳就是我的玩伴。每年暑假看完《还珠格格》我就把它顶在头上当“娘娘”;跨坐在小板凳上它就是我的骏马,拖得地板吱吱作响;把买来的芭比娃娃放在板凳下,那里就是她们的城堡……

各自回忆着时光,一时间,客厅里安静极了。我困了,恍惚间看见时空的隧道里一个壮志满怀的女青年,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一个小姑娘,怀里抱着他们心爱的小板凳,三个人手挽着手向时间深处走去。

板凳一方,日子悠长。

点评:一方矮矮的板凳,小作者从奶奶、爸爸、自己与它的过往聊起,转接处巧妙地融合。倾注了奶奶大半辈子情感的板凳,读出沉甸甸的时光味道。“恍惚间我看见时空的隧道里一个壮志满怀的女青年,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一个小姑娘……”这个收尾再次点明全文的主要故事经历,回归得比较传神。

独家记忆

文/吕春霓(邵阳县第十一中学351 班)

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但心,永不变。

——题记

打扫卫生时发现角落里有一台老旧的电视机,抹布拂开了上边的尘灰,也拂开了每个人记忆的尘灰……

1989年 炎夏

天色暗淡下来,家家户户的窗户中隐隐约约地透出了几点星火。看上去夜已经沉寂下去了,可热闹才浮出水面。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吃完晚饭,忙完杂事后,三三两两走向某户人家。那家门前的大坪子上摆放着一台四四方方的电视机,电视中黑白色的人物“锵锵锵”地演着大戏。人们手扇着蒲扇,偶尔有个孩子手上拿着一支老冰棍,但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

那时候电视是个稀罕物件,谁家要有一台,总会让村子里的乡亲们去看。这时人们褪去了一身的疲惫,孩子也媳笑打闹,全然不在意那恼人的蚊子。

这是属于母亲的独家记忆,源于一台黑白电视机。

1999年 金秋

爸妈出去干活了,出门时叮嘱孩子:“乖乖写作业,不要看电视。”孩子老老实实应下来,却一转眼就打开了电视,看起了《黑猫警长》。因为追剧连作业也没写。当父母回家的脚步声响起,她赶忙关掉了电视,将一切伪装成平静的样子。可滚烫的电视机后壳出卖了她。

怎么办呢?一个主意涌上心头:拿湿毛巾搭在电视上不就好了么,这个方法屡试不爽。直到年底妈妈拿抹布准备擦电视时,发现后壳一片光亮,严刑逼供之下她招了,不出意料挨了一顿“竹鞭炒肉”,没有触电已是万幸。再之后父母用胶布粘住了电源键,而最后一集《黑猫警长》最终没看完。

这是表姐的独家记忆,属于一台彩色电视机。

2009年 凛冬

门外鞭炮声阵阵,五彩斑斓的烟花渲染整个夜空。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大鱼大肉都在锅里烹煮着。孩子们被勒令不许进厨房,我们这些小孩便跑到外边点燃几根窜天猴,“爆竹声中一岁除”。一年中所有的喜与忧都过去了,都随着满天烟花消逝。

年夜饭端上桌了,整整齐齐地摆在桌子上。可总觉得少了什么,不知谁打开了电视机。春晚的小品使气氛火热起来,冯巩一句“我想死你们了”将欢乐点燃。欢声笑语在屋中荡漾开来,格外温馨,长辈们还给孩子们封了压岁包。这是小时候一年中我最期待的时刻,阖家团圆,围坐在电视机前,年味溢开来。

这是属于我的独家记忆,关于一台彩色液晶电视机。

2019年 新春

我用手轻轻摩挲这电视的外壳,它的按键文字已经在经年累月的按压中晕开来,模糊了。它早已退休了,就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盒子,使所有人的童年不再单调,它使一家人的闲暇时光变得欢乐,它使时代的意义更进一层。即使很多的物品可以替代它的作用,可它的意义无可替代。

这是电视机的演变,从黑白到彩电再到液晶,这也是中国科技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更加重要的是,它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缩影——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在蒸蒸日上。

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这都需要我用不变的热情与决心去奋斗,去努力,去拼搏一个光明的未来。

点评:从1989——2019 年,30 年足以有很多变化,小作者从身边熟悉的物件——电视聊起。行文分为四个小篇章,结合每个篇章的特点,规定了四个不同的季节,也带出了环境描写,比较巧妙。从电视机的不断变换,最终落脚到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国家的发展壮大,让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蒲扇板凳电视机
香蒲扇底故乡风
蒲扇摇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物微情浓
闭眼睛的电视机
闭眼睛的电视机
挂在墙上的蒲扇
板凳狗
电视机
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