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019-11-27李彩虹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海安童谣方言

李彩虹

(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新生幼儿园,江苏海安 226600)

引 言

我们都知道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学生才能高效、快乐地学习。兴趣可以说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利器,只有学生具备了兴趣,学习较难的知识才可以简单许多。相关文件曾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深入幼儿生活,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包括游戏、事物等,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对童谣与自主游戏有机融合的实践研究工作中,笔者发现利用朗朗上口的童谣来对幼儿进行教学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因为童谣的内容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语言简练又形象有趣,这是幼儿易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尤其是生活化的童谣教学,幼儿常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关文件曾指出:“让幼儿关注一些优质文学作品,能够让他们体会语言的优美与多元,更需要组织活动增深幼儿对相关作品的理解。”童谣这种文学形式是最为久远、基础的体裁之一,它将幼儿视作对象,具备容易教授、理解,纯真有趣且生动形象的特点,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极为贴近,因为其篇幅不长,内容容易理解、节奏明快,可以将游戏、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所以,在开展幼儿教学时,可以用童谣这一形式展开教授,让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自觉探寻身边的小知识。

在总结现今的教学生活时笔者发现,运用童谣教授幼儿可以实施下述策略。

一、童谣和幼儿的语言发展相结合

笔者认为,相比其他的体裁,童谣更加形象生动,语言也较为优美。同时,其能结合幼儿学习语言的具体特征,既能让幼儿体会语言的美妙,也能让他们安抚自身的情绪,并在无形中对幼儿的想法、行为和感情做出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童谣时不自觉地对其进行续编、改编,最终将其中的语言内化吸收。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有越来越多的内容需要他们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达。从当前状况分析,部分小班幼儿逐步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不但能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而且能明显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当幼儿进入中班或大班时,他们更会灵活、变通地选择动画片或平时生活中的语句进行模仿,甚至对模仿来的语言进行创新。部分大班幼儿会不自觉地对生活中的语言进行独立摸索,更会在表现欲和好奇心的影响下自觉积累词汇语句[1]。例如,很多时候幼儿在听到某件趣事后,便会不自觉地复述其中的内容,碰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更会在阐述时添加一些新情节或语句,继而引发对童谣进行续写、创写的欲望。

二、运用童谣促进本土文化传承

童谣大部分由地方语言所讲述和唱诵,在提倡普及普通话的现代教育中,方言的传承也不能忽视。方言乡音承文明,是本土文化的厚重积累,是情绪的直接表达,对每个人都有着特殊的情感意义。3至6岁是幼儿发展语言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在学习掌握普通话的基础上学习方言,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人情,使幼儿更快地融入社会,对传承、传播本土文化,保护、发展当地文化特色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海安童谣:“狗儿生的狗儿俊(海安方言不用“俊”,读tong的第四声),猫儿生的猫儿俊,刺猬(海安方言读“瓷鱼”)生的滑滴滴,黄鼠狼生的喷喷香。”幼儿在读这样的家乡童谣时,情绪非常高昂,体会到了其中最亲切的家的感受。大家一字一句地跟着教师读诵,甚至在一日活动的过渡时间内相互读诵并扮演童谣中的小动物,幼儿们都觉得这样的童谣有趣,读来好玩,无形之中将方言乡音的传承教育延续了下来。

三、童谣使幼儿的常规教育变得生动有趣、效果更好

在幼儿园的平时生活里,幼儿大多生活在小集体里,与在家里不完全相似,因为家中的父母不会系统教授幼儿本领,也不会硬性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过在幼儿园里不是如此,这里有很多的规则,而且这也是幼儿在集体中生活必须了解并遵循的规则。不过在教授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运用命令的口气进行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幼儿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逻辑思维相对发展稍晚一些。所以笔者认为,教师要尽量用幼儿愿意接受、理解的方式教会他们规则。要怎样进行教授?笔者觉得这个过程要结合生活: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进而掌握生活中的知识[2]。比如,我园所属江苏南通地区,幼儿的副餐时间会提供本地特产:脆饼。一来脆饼入口香脆,适合幼儿食用;二来符合当地饮食文化的传播需要。然而现在的幼儿零食吃得太多,各种美味都见过,反而不太接受这样的传统食物。为了让幼儿接受,笔者带领幼儿了解脆饼的文化,学习南通通州西亭地区的脆饼童谣:“西亭脆饼十八层,层层分明能照人。上风吃来下风闻,香甜酥脆爱煞人。”通过这样的童谣学习,幼儿对脆饼不再是避之不及,反倒是爱之有佳。在此基础上,幼儿逐渐养成了不喜欢吃的东西可以尝一尝,慢慢学会接受不一样的味道,逐步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四、童谣促进师幼互动、幼幼合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利用童谣浅显明快、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幼儿自主游戏活动进行有机融合,我园开展的童谣与自主游戏融合的活动有很多典型方案。教师很多时候运用游戏的方式教授幼儿童谣,让他们跟着教师玩,并和他们及时互动交流,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比如,南通地区耳熟能详的童年游戏《炒蚕豆》《老鹰捉小鸡》等,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相帮助,合作团结,可以让幼儿的身心愉悦,更能培养他们的多项才能。幼儿一边玩游戏,一边唱童谣,很快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童谣的节奏韵律,使游戏氛围非常欢快。如《跳皮筋》:“上海小姑娘,穿上滑雪衫,戴上红领巾,学习好榜样!”不仅韵律节奏明显,还具有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激发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对佩戴红领巾的渴望。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与同伴之间轮流唱诵或者进行跳皮筋游戏,气氛融洽,兴趣盎然。游戏与童谣结合,改变了幼儿与他人缺乏交流的弊端,大大提升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使幼儿终身受益的教学方法。

结 语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可以使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教授方法,帮助他们自然养成规则意识并获得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教授幼儿时一定要取材于生活。童谣教授方式虽然很好,但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研究推敲,相信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童谣教育,让教授的过程变得有趣而简单,进而让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猜你喜欢

海安童谣方言
方严的方言
海安罗汉龙:艺术与传承,奏响文化惠民“交响乐”
方言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快乐童谣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