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讲清楚——《谈礼貌》教学设计
2019-11-27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小学 徐 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谈礼貌》。
【设计理念】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本文的论点是“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通过三个小故事来论证。这三个小故事内容通俗易懂,所要阐明的讲道理也一目了然,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根据2011版《课标》要求,我们认为,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除去在教育学生礼貌待人的同时,其文体特色更加值得关注。说理性的文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关注“说什么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如何说理”,要思考“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比较阅读,发现说理文的结构特点。
3.从事例中感受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人物形象,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教学预设】
一、预习展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生齐读)。
课文都预习过了吧?谁来读读这组词语。(逐行指名读词)
出示词语:岳飞、牛皋、小校场、纠纷、和谐、朱师傅、讨人嫌、彬彬有礼。
1.小校场,这个词读得很好,这个字在这里应该读jiào。知道小校场是什么地方?(古时候军事训练、比武的地方)所以这个“校”在这里是比较、较量的意思。一起读。
2.知道岳飞和牛皋是谁吗?(抗金英雄)可惜,这两位抗金英雄最终都被奸臣秦桧所害!让我们向这两位抗金英雄致敬(齐读词语)
3.这个词读得好,师傅的“傅”读轻声(齐读),文中的朱师傅是谁?(给周总理理发的人)……
【设计意图】 字词教学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始终不能放松。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自学生字词的能力,字词理解可以通过自学完成,因而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忽视字词教学,省下时间用于解读文本,这其实是不对的。高年级字词教学当然和低年级有所区别,不必逐字逐词地面面俱到,但是对于容易理解错的字词,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任何年级都不应该忽略。
二、整体感知
1.看来同学们的词语掌握得很好。《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就是向别人说清楚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以前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说理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
2.真好。孔子有句名言:温故而知新。请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这些说理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板书:提出观点 列举事例总结观点)
3.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谈礼貌》这篇课文在谈一个什么观点?(待人要有礼貌,要使用礼貌语言)
4.作者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引用了中国的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1)谁来读?
(2)你能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解释一下这句古训的意思吗?(生回答)
(3)“色”字本来有这几种意思——出示:色:①颜色;②脸上表现的神情、神色;③种类;④情景;⑤物体的质量。在这句古训中,这个“色”应该是哪一种解释?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对古训的解释来选择。
那“失色于人”的意思就是——(引:态度粗暴)“不失色于人”的意思就是——(引:彬彬有礼)
(4)对。看来,同学们是真的明白这句古训的意思了。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这句古训诵读一遍,牢牢记在我们的心里。(生齐读古训)
(5)引用古训、俗语是说理文中经常用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之一。
5.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板书:问路、踩裙、伤脸)课文的2、3、4小节讲的就是这3个事例。默读2、3、4小节,想一想,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6.交流:
相同之处:
(1)你有一双慧眼,发现了它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是的,这三个事例都是运用了“先叙事后议论”的说理方式。
(2)你很会观察,发现了它们表达上的相同之处。是的,作者在讲述这三个事例时,都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事例是为作者的观点服务的,作者所选的事例必定和“礼貌”有关。
不同之处:
(1)你的观察很敏锐。三个事例,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普通老百姓,又有伟大领袖,既有大人,又有孩子,真是富有代表性,十分典型。
(2)你是用心在读书呢!是的,虽然3个事例都与“礼貌”有关,但是,他们的议论角度却各有不同。依次为引用俗语议论,阐述礼貌待人的作用,论述礼貌对于个人的意义。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学语文就是要这样,不仅要关注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还要关注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
【设计意图】 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出发,把这三个故事一加比较的话,我们会发现三个故事有其共通性和特殊性,体现了作者选材的匠心独具,这也是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把握的地方。
共通性表现为三点:一是叙述+议论的结构、二是都抓住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三是所选的故事都和礼貌有关。
特殊性表现为:故事的主人公和议论的角度。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古人、普通人、伟人。议论的角度分别是引用俗语议论、阐述礼貌待人的作用议论、论述礼貌对于个人的意义。
设计这一组块的意图有以下两个:一是把这三个故事及其议论进行比较的话,学生的阅读发现不仅更深,而且能够厘清看似相同的故事的不同之处。二是这样的比较阅读实质上是用解读的方式,从沉浸文本思想内容转移到关注文本语言形式、谋篇布局,是在学语文,而不仅仅是在讲课文。学语文就是要这样,不仅要关注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还要关注到作者谋篇布局的巧妙。
三、重点感悟
1.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中的牛皋和岳飞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圈画出相关语句。
①你觉得牛皋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牛皋说话前在马上“吼”道,“吼”就和“说”不一样。不同在哪里呢?谁来吼吼?
这个“呔”字还达不到吼的力度,充其量是大声喊了一下。再来一遍。这回像了。很好!这么一吼,“无礼”就表现出来了。
如果你是老者,当你看到一个年轻人骑着马,高高在上,傲慢无礼地朝你大吼,你会想……?
当你听到一个年轻人自称为爷,却喊你为老头儿时,你会想……?
牛皋的表现正应了这一小节中那句俗话中的什么?(无礼讨人嫌)
②那你觉得岳飞是个怎样的人呢?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岳飞问路是离镫下马后上前施礼。古人怎么施礼的,请一个同学学一学。(指名一生上前“施礼”)
这是中国古人行的鞠躬礼!身体倾斜15度左右。这也应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彬彬有礼)
谁能来彬彬有礼地读一读岳飞的话?
如果你是老者,当你看到年轻人离镫下马,向你施礼问路时,你心里会想……
当你听到这个年轻人彬彬有礼地唤您为老丈时,你心里会想……
岳飞的表现也正应了俗话中什么?(礼到人心暖)
③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俗语(齐读)
(2)同学们,岳飞和牛皋在战场上都是英勇善战、血气方刚的男儿,在“问路”这件事上表现却截然不同。一个大将军能从马上下来对一个老者施礼问路,就叫“卑己尊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是需要自己谦卑的,尤其是当自己有求于他人的时候,礼貌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一起记住这个词。(卑己尊人。齐读。)
【设计意图】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这个故事在叙述上都聚焦在当事双方的对话上,其他的情节则省略不写。这样有侧重的叙事正是为了突出“礼貌用语”的意义和价值,切合“谈礼貌”的说明意图。在这一组块,我们重点感悟第一个事例,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感悟人物的形象,并与“礼到人心暖,无理讨人嫌”这句议论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这样的环节融阅读理解、概括表达、深度思维于一体,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构共生,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习得了这样的说理文论述结构,对于今后阅读相似的文本就能结构化解读,而不再逐句阅读了。
2.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中的小学生和女青年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圈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他们都很有礼貌。小学生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那您的裙子踩脏了。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
(3)在女青年和小学生的表现中,哪些关键词值得我们关注呢?
(4)指名交流。(连忙抬起脚、对不起、您、微笑、没关系)
(5)是啊!当自己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时,主动礼貌道歉就能大大降低了别人的怒火。一句对不起、一句没关系、一个您、一个微笑,就使得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消失于无形……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例子都是正面的例子,且叙事后的议论都是从正面来论述的,这样的例子和议论就局限在单向的思考中。如果能引用反例,或者从正面的例子中做“假设性”的阐述,或许就更加辩证,也更具有说服力。就“踩裙”事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论述时可以正例反解,反例正解。如此,便突破了一般人的单向思维,起到了与众不同的说理效果。
3.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是什么让朱师傅感动?请圈画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周总理安慰朱师傅让朱师傅很感动。周总理脸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还安慰朱师傅,这就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看来,礼貌待人真不是一件小事!)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紧紧抓住“感动”一词即可,不必做过多讲解,在朗读中感悟周总理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四、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小节中说: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句话中的“就”字你觉得使用恰当吗?能不能换个字?
2.学生小组讨论。指名交流。(这句话中“就”字的使用如果换成“才”字更加恰当。一般来说,以礼待人,别人也会以礼相待。但是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我们会碰到不讲理的人,有些人就算我们对他有礼,但是他仍然不讲理。这些现象都是存在的。所以用“才”字更加贴切。)
【设计意图】客观地讲,这句话中的“就”字暗示了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只要……就……”的充分条件关系,而事实应该是“只有……才……”的必要条件关系。因此,这样的结论就有待商榷,这样恰恰给我们的语文教学、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空间。
3.和第一自然段相比较,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点像,都讲到了“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议论文往往首尾呼应,开头结尾只是稍微改变一下用词,这重复出现的内容就是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像这样的五段式议论文也是最基本的议论文的形式。
4.今天,我们学了议论文《谈礼貌》,大家用事例说理的方法真实地体验了谈论的艺术,进步很大。相信大家在谈论中也明白了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最后让我们把千古流传的这句古训再读一读,记一记,让它陪伴我们一生。
生:(齐)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创意所在】
1.关注说理
教学议论文,当然要教论点、论证及结论,要教学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但是议论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会学生“看别人如何把理说清楚”、如何“以理服人”,从中揣摩具体的说明方法和内含的表达规律。《谈礼貌》的例证法所列出的三个事例在一般人看来就是选择恰当的事例证明观点而已。但是再恰当的事例如果只是单纯的举例,就会削弱事例内在的“说服力”。所以,我们要对事例做具体而深入的分析,找到那个有“理”的点,才能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
2.关注科学说理
议论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如何说理”,着力于文本的表达形式、篇章结构等,更要关注“理”从哪里来,是否充分,是否有破绽,是否科学合理。这些问题关乎学生对“理”的认识,关乎学生能否独立思考,进而产生属于自己的思想,确立自己的“理”,即关乎学生“产生思想的能力”。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让人学会相信,更要让人学会思考,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谈礼貌》的理大家耳熟能详,属于“常理”,这样的常理在惯有的思维定式下容易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更缺乏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从而难以从中获取新的认识,更难产生新的见解和思想。如最后一节的“就”字如果换成“才”字就更符合社会实际情况。